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棍棒出孝子?美国却不同 文化撞击下的OBC和ABC

棍棒出孝子?美国却不同 文化撞击下的OBC和ABC

文章来源: icer 于 2009-12-28 23:55:4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东西方文化理念上的差异在中国出生(OBC)和美国出生(ABC)的华人子女身上产生许多价值观冲突,让身为家长的新一代华裔移民困惑迷惘,束手无策。在加州圣盖博亚裔青少中心举办的家长和学生辅导班中,随处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不同折射。



  OBC 恋旧友 深夜上网影响学业
  青少中心吕申香老师介绍说,从中国跟随父母移民美国的孩子(OBC)因为想念国内的同学朋友,经常后半夜(中国的白天)上网和他们保持联系,久而久之导致这些孩子无法正常休息,白天上课睡觉,进而影响了学习。这让家长很是为难,一方面他们理解孩子怀念国内同学间的友谊和感情,另一方面又心疼他们休息不好,白天无法正常上课。

  吕申香指出,一方面孩子刚来美国英语不好,为了跟上美国的课程,每天除了一整天学校课程外,还要到青少中心补习几小时的英语,再加上后半夜上网聊天,孩子们累得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教子无方,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增加课业,施加压力,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快速跟上美国的课程,殊不知这种填鸭式方法反而帮了倒忙。“孩子们根本不理解父母这么做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们尤其讨厌父母的忆苦思甜,父亲这边说‘为了培养你,我一天多么多么的辛苦’;孩子那边嘟囔,“你们苦?我更苦!因为移民搬家,原来的朋友都没有了,新的同学又都不认识,英语不好无法沟通,学业繁重跟不上,我还烦着呢!”

  “父母为了美国梦一天打两三份工,孩子在家没人管,就漫无目的地上网,久而久之就误入歧途,看了一些不健康文字信息,上了一些儿童不宜的色情网站。孩子出了问题,父母却浑然不知。”吕申香说。

  棍棒出孝子?美国却不同

  经济不景气,让很多“爸爸”们失了业,变成了半工或小时工,很多“爸爸”不得不担负起在家做饭带孩子的任务,因失业变得烦躁的爸爸们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上网学坏了,说几句不听,剥夺电脑孩子就发飙,气急之下打了几巴掌,结果来美国学会了“家暴”和“虐待儿童”概念的儿子一通911电话,让恨铁不成钢的父亲被关进了班房,还被法官强迫送到青少中心上课,接受心理辅导。

  吕申香指出,“棍棒出孝子,这是很多中国人认可的传统家教。但在美国却违反了法律。动机虽好,但方法不得当,结果是水中捞月。接受了美国教育的孩子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他们非但无法接受父母的棍棒,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希望自己快点长大,之后远离父母的束缚”。

  她认为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父母应当学习美国的家长,他们知道在孩子犯错误或遇到挫折时最需要安抚,并在孩子知错改错的时候说上一句“Good Job”。简单的一句话,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这就是中美教育方法的不同所在。

  ABC 送回国 疏远亲子关系

  面对“动口”不听,“动手”又犯法的问题,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回国让爷爷奶奶管教,一来可以避免“孩子在美国学坏”,二来可以“让孩子学习中文和中国的道德观”。但殊不知,这样一来,孩子的青少年便在中国定“型”了,长大回到美国后反而和父母越加生疏。

  圣盖博华裔家长冯先生就是这些困惑中的父亲之一。因担心女儿受到早恋、吸毒和帮派等负面影响,他把女儿送回中国由前妻抚养,等女儿18岁时才又接回美国。

  开始的时候还好,可后来一点点被西化的女儿开始学会用美国孩子的口吻回敬父母:“我都18岁了,已经是成人了,用不着你来管我。”她先是很晚回家,后是夜不归宿。忍无可忍的父亲一气之下把家门反锁上,女儿因此离家出走,一走就是一年,直到最近出了车祸,才又回到家里向父亲要修车费。

  余怒未消的父亲责问,“需要钱了想到了爸爸,平时你都死到哪里去了?你拿我当你爸爸,还是银行提款机?”

  青少中心的林凤仪老师对此分析说,冯先生10年前就和妻子离婚,孩子少年时代是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下长大的,来美国后父亲忙工作顾不上照顾女儿,让缺少父爱的她又没了母爱,这些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健康的阴影。

  “如果你能像美国电影中的父亲那样对孩子说,‘你不愿住在家里我不拦你,但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想回来的时候,记住,这个家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父女的感情就不会伤到像现在这样。”林凤仪指出,仅从女儿在困难的时候能回到父亲身边要钱这一点,就证明在她的心中,爸爸还是一个可以栖身避风的港湾。这个时候父亲应敞开作为慈父的胸怀,及时把父爱传递给困境中的女儿,她会记住一辈子爸爸的好。

  吕申香表示,像冯先生这样被强迫来青少中心上课的父亲还有10多个,法官要求他们必须接受12堂课的心理辅导,否则就剥夺他们对子女的抚养权。开始的时候这些家长心里不服,但听了几堂课后,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由不情愿上课到了自觉上课。



  黄氏夫妇的无奈


  赴美30多年的黄氏夫妇是一对学业有成的专业人才,从小在父母批评教育下长大的两人认为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把两个儿女培养成人。因此,他们从不鼓励孩子的任何成绩,只是一味批评孩子的任何“不良言行”。然而,在学校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育人理念。儿子18岁去东部上大学获得“自由” 后,第一年就沾上了毒瘾,结果被大学劝退。回到加州的他继续和高中时的同学鬼混,在聚会中吸毒、烂性,直到有一天开车肇事,被警察在车上发现大麻后,父母才知道儿子仍在吸毒。

  糊涂的父母以为请个好律师把重罪变成轻罪,躲过牢刑就OK了,但他们哪里知道,没有在教训中吃到苦头的儿子依旧我行我素,在假释期内仍然吸毒。管深了怕孩子离家出走的父母,百般无奈找到青少中心指点迷津。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两人才明白西方的东西并一定都坏,而东方的东西也不一定都好。正确的育人方法是,放下家长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在平等的心态下,试着和孩子“沟通”。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人谷歌工程师优胜美地被树枝砸死 男友目睹无能为力
曼哈顿大楼5死枪击案 黑石集团证实43岁女高层身亡
女子北京地铁怒斥没人让座 一口一个"在美国"引众怒
美国总统对52岁英国首相夫人“献殷勤”,引发争议
放下名利,斩断青丝 原来这些明星都已剃度出家

24小时讨论排行

山东货车翻车 10多吨猪蹄鸡腿被村民哄抢 损失高达…
哈佛大学传妥协了!拟支付政府5亿美元解决纠纷
特朗普“移民陷阱”中,无路可退的走线华人
北京极端暴雨酿30死 养老院遭淹长者趴窗挥手画面曝
“我真服了”!大妈在火车卧铺走道跳广场舞 网友热议
"绝不要为天皇或国家而死",日本二战老兵最后的警告
打破中国稀土垄断 路透:美国拟与缅甸反抗军合作
川普打golf都要作弊?球僮疑似偷将球放更有利位置
又一所名校被盯上!美国政府调查杜克大学
川普挡赖清德过境,裴洛西批:美国不该被中国欺压噤声
川普爱上在白宫干保洁的我!中国狗血短剧横扫美国
北京暴雨致30人遇难:村民回忆连夜逃生 老人被淹…
华裔女连抢8家银行 对遭FBI通缉及“成果”感自豪
新住持印乐法师已到少林寺 历代住持名单一览
川普火大反驳寻求川习会 对访中“没兴趣”
北京洪灾现场:仍有村民被困,多人称未收到洪水预警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棍棒出孝子?美国却不同 文化撞击下的OBC和ABC

icer 2009-12-28 23:55:40

  东西方文化理念上的差异在中国出生(OBC)和美国出生(ABC)的华人子女身上产生许多价值观冲突,让身为家长的新一代华裔移民困惑迷惘,束手无策。在加州圣盖博亚裔青少中心举办的家长和学生辅导班中,随处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不同折射。



  OBC 恋旧友 深夜上网影响学业
  青少中心吕申香老师介绍说,从中国跟随父母移民美国的孩子(OBC)因为想念国内的同学朋友,经常后半夜(中国的白天)上网和他们保持联系,久而久之导致这些孩子无法正常休息,白天上课睡觉,进而影响了学习。这让家长很是为难,一方面他们理解孩子怀念国内同学间的友谊和感情,另一方面又心疼他们休息不好,白天无法正常上课。

  吕申香指出,一方面孩子刚来美国英语不好,为了跟上美国的课程,每天除了一整天学校课程外,还要到青少中心补习几小时的英语,再加上后半夜上网聊天,孩子们累得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教子无方,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增加课业,施加压力,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快速跟上美国的课程,殊不知这种填鸭式方法反而帮了倒忙。“孩子们根本不理解父母这么做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们尤其讨厌父母的忆苦思甜,父亲这边说‘为了培养你,我一天多么多么的辛苦’;孩子那边嘟囔,“你们苦?我更苦!因为移民搬家,原来的朋友都没有了,新的同学又都不认识,英语不好无法沟通,学业繁重跟不上,我还烦着呢!”

  “父母为了美国梦一天打两三份工,孩子在家没人管,就漫无目的地上网,久而久之就误入歧途,看了一些不健康文字信息,上了一些儿童不宜的色情网站。孩子出了问题,父母却浑然不知。”吕申香说。

  棍棒出孝子?美国却不同

  经济不景气,让很多“爸爸”们失了业,变成了半工或小时工,很多“爸爸”不得不担负起在家做饭带孩子的任务,因失业变得烦躁的爸爸们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上网学坏了,说几句不听,剥夺电脑孩子就发飙,气急之下打了几巴掌,结果来美国学会了“家暴”和“虐待儿童”概念的儿子一通911电话,让恨铁不成钢的父亲被关进了班房,还被法官强迫送到青少中心上课,接受心理辅导。

  吕申香指出,“棍棒出孝子,这是很多中国人认可的传统家教。但在美国却违反了法律。动机虽好,但方法不得当,结果是水中捞月。接受了美国教育的孩子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他们非但无法接受父母的棍棒,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希望自己快点长大,之后远离父母的束缚”。

  她认为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父母应当学习美国的家长,他们知道在孩子犯错误或遇到挫折时最需要安抚,并在孩子知错改错的时候说上一句“Good Job”。简单的一句话,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这就是中美教育方法的不同所在。

  ABC 送回国 疏远亲子关系

  面对“动口”不听,“动手”又犯法的问题,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回国让爷爷奶奶管教,一来可以避免“孩子在美国学坏”,二来可以“让孩子学习中文和中国的道德观”。但殊不知,这样一来,孩子的青少年便在中国定“型”了,长大回到美国后反而和父母越加生疏。

  圣盖博华裔家长冯先生就是这些困惑中的父亲之一。因担心女儿受到早恋、吸毒和帮派等负面影响,他把女儿送回中国由前妻抚养,等女儿18岁时才又接回美国。

  开始的时候还好,可后来一点点被西化的女儿开始学会用美国孩子的口吻回敬父母:“我都18岁了,已经是成人了,用不着你来管我。”她先是很晚回家,后是夜不归宿。忍无可忍的父亲一气之下把家门反锁上,女儿因此离家出走,一走就是一年,直到最近出了车祸,才又回到家里向父亲要修车费。

  余怒未消的父亲责问,“需要钱了想到了爸爸,平时你都死到哪里去了?你拿我当你爸爸,还是银行提款机?”

  青少中心的林凤仪老师对此分析说,冯先生10年前就和妻子离婚,孩子少年时代是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下长大的,来美国后父亲忙工作顾不上照顾女儿,让缺少父爱的她又没了母爱,这些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健康的阴影。

  “如果你能像美国电影中的父亲那样对孩子说,‘你不愿住在家里我不拦你,但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想回来的时候,记住,这个家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父女的感情就不会伤到像现在这样。”林凤仪指出,仅从女儿在困难的时候能回到父亲身边要钱这一点,就证明在她的心中,爸爸还是一个可以栖身避风的港湾。这个时候父亲应敞开作为慈父的胸怀,及时把父爱传递给困境中的女儿,她会记住一辈子爸爸的好。

  吕申香表示,像冯先生这样被强迫来青少中心上课的父亲还有10多个,法官要求他们必须接受12堂课的心理辅导,否则就剥夺他们对子女的抚养权。开始的时候这些家长心里不服,但听了几堂课后,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由不情愿上课到了自觉上课。



  黄氏夫妇的无奈


  赴美30多年的黄氏夫妇是一对学业有成的专业人才,从小在父母批评教育下长大的两人认为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把两个儿女培养成人。因此,他们从不鼓励孩子的任何成绩,只是一味批评孩子的任何“不良言行”。然而,在学校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育人理念。儿子18岁去东部上大学获得“自由” 后,第一年就沾上了毒瘾,结果被大学劝退。回到加州的他继续和高中时的同学鬼混,在聚会中吸毒、烂性,直到有一天开车肇事,被警察在车上发现大麻后,父母才知道儿子仍在吸毒。

  糊涂的父母以为请个好律师把重罪变成轻罪,躲过牢刑就OK了,但他们哪里知道,没有在教训中吃到苦头的儿子依旧我行我素,在假释期内仍然吸毒。管深了怕孩子离家出走的父母,百般无奈找到青少中心指点迷津。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两人才明白西方的东西并一定都坏,而东方的东西也不一定都好。正确的育人方法是,放下家长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在平等的心态下,试着和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