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伍连德: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第一人(组图)

伍连德: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第一人

文章来源: 悟也空 于 2009-12-25 00:16:2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资料。人们可以查询到1901-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情况。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Lien-Teh Wu)。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12/24/20091224135442eedf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12/24/20091224135441b689e.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由伍连德、陈永汉、伯力士、伍长耀合著的《鼠疫手册》于1936年上海海港检疫处发行。 礼露供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12/24/2009122413544135e9e.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关于伍连德的相关信息



  中新网12月24日电 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资料。人们可以查询到1901-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情况。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Lien-Teh Wu)。

  诺贝尔奖创立于1901年,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项奖金,后又增设“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地球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

  每年的9月,物理学、化学等几个不同专业的诺贝尔委员会向全球各地的数千名独立人士(具备一定资历的学者、科学家等)发出邀请,请他们推荐自己认为下一年度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候选人。由于许多独立人士经常推举同一个人,因此每年只有不足200名科学家最终被提名,成为候选人。

  诺贝尔基金会规定,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出现的各种传闻,如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云云,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印证。

  伍连德,字星联 (1879~1960) ,祖籍中国广东新宁(今台山),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英属海峡殖民地槟榔屿。189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习。在做研究期间相继在英国圣玛丽医院、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师从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 得者Elie Metchnikoff教授与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教授。伍博士负笈七年,共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医学外科学士、医学博士学位。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1907年,伍连德应清政府特别聘请,出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校长职。他是1915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始创者之一,曾担任第一、二届会长;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为第一任主编。他积极促成并参与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的创建;1915至1918年,创建了北京中央医院(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首任院长;1926年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今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首任校长;他先后兴办检疫院所、医院、研究所、医学校20余处。1930年在他的倡导与一代人共同努力下,中国政府收回了国境检疫主权,伍连德任全国海港检疫总管理处处长。

  1935年,时任上海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处长、中央防止霍乱临时事务所所长的伍连德,由广东W .W .Cadbury教授提名,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侯选人。

  1910年夏秋至年末,俄国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一种烈性传染性肺疫大流行。伍连德受命清政府出任全权总医官,他深入疫区领导治疫,不久即告控制。 1911年4月,清政府在奉天(今沈阳)举行国际防疫大会即“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他被推举为会长。同年7月,他组织中俄科学考察队赴西伯利亚草原和蒙古及北满地区考察旱獭(西伯利亚土拨鼠)课题,最终确定西伯利亚土拨鼠为那场导致6万人死亡的烈性传染性肺病之疫源宿主。

  之后,他创办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和肺鼠疫科研所,驻守中国东北防疫、抗疫一线20余年。

  1937年,暮年伍连德举家回到故乡马来亚,开诊所悬壶济世;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于他的出生地槟榔屿去世。

  伍连德生长于19世纪末英属南洋,马来亚(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他的故乡,因此又有英侨民身份。但他的诺奖候选人报表“Country”一栏上写明了“CHINA”。此时他56岁,回到祖国服务已28年。

  在这份资料中,还有两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侯选人,于“Country”一栏也填有“CHINA”,但都不是华人:曾在奉天(今沈阳)南满医学院工作的日本人Yas Kuno(人类排汗生理)和在北京工作的法国外交官George Souliéde Morant(针灸),分别于1936年和1950年获得提名。

  伍连德博士的诺奖推荐人William W Cadbury(汉名“嘉惠霖”),是当时在华著名美国医生、广州博济医院院长和岭南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费城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1909年来到中国,曾在中国工作近40年。他著有《博济医院百年史》,该书是研究中国现代医史及近代中外医学交流史重要的参考文献.

  伍连德的诺奖评价人是著名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1881-1977),中译“韩森”。在瑞典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曾于1942-1946年担任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评审主席。他著有《病理学史》(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diseases),其中一句名言“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被广为引用。

  他给伍连德的诺奖提名理由: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

  试将此段评价语展开——

  通过抗疫实践和“疫的研究”(伍连德英文自传中有此专题),伍连德博士提出和确立了“肺鼠疫”学说(著有《肺鼠疫论述》,1926年,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印行,英文版)。在他带领和组织下,依据科学的流行病田野考查,确认了野生啮齿类动物如蒙古旱獭为疫菌宿主;通过临床实践及病理解剖和微生物学实验发现和确认了肺鼠疫“呼吸”和“飞沫”的传播方式,并对肺鼠疫自然疫源地追踪调查,提出见解。他于肺鼠疫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流行病科学理论,为公共卫生学,检疫学、防疫学、疾病社会学等诸多相关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这应是伍连德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候选人提名的大致理由了。

  1983年由国际著名流行病学家J.M. Last主编的《流行病学词典》中,伍连德是惟一被列入的华人科学家,当是对他在人类医学科学领域杰出成就的有力肯定。伍连德因他的科学抗疫实践和对疫的研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于1927年获得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今W.H.O前身)授予“鼠疫专家”称号。

  伍连德博士一生受颁嘉奖名衔无数,晚年著有《抗疫斗士——一个现代华人医生的自传》1959年于剑桥出版(英文)。但诺奖申报一事从未见他提及,其中怎样的过程尚不得知。

  这份解密资料告诉我们:伍连德是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第一人 ,或说与诺奖“擦肩而过”的历史上第一位华人。



  附录一: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关于伍连德的相关信息:


  The Nomination Database for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1-1951

  Year: 1935

  Number: 48-0

  Nominee:

  Name: Lien-Teh Wu

  Gender: M

  Profession/Category: dr

  University: Shanghai

  City: Shanghai

  Country: CN (CHINA)

  Motivation: 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

  Nominator:

  Name: W W Cadbury

  Profession/Category: prof medicine

  University: Canton

  City: Canton

  Country: CN (CHINA)

  Evaluation: Yes

  Evaluator 1:

  Name: Folke Henschen

  Gender: M

  Type: Nominee 1: Prel

  附录二:有关伍连德的英文名字

  英译汉名,一名多译,是历史上海外华人在姓名上普遍遇到的问题:在以往普通话及汉语拼音尚未流行的时候,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往往有好几种读法,依各方言语音不同,拼成英文也就互相乖异,容易歧义以至难以辨认。

  伍连德之名原意为兼有五种美德,今天的汉语拼音为wu lian de,粤语拼音为 Ng Lean-Tuck;上世纪初北京音为 Wu Lien-The;而福建音为 Gnoh Lean-Teik;最终他在入学注册时,槟榔屿大英义学的老师凭自己的发音定为 Gnoh Lean-Tuck,伍连德后来的学业记录就以此译名为据。留学英国剑桥时,西方人就按惯例将姓氏置于后而称其为“德先生” (Mr Tuck) 。直至他回到中国天津陆军医学校任职时,才正式改为 Wu Lien-The,尔后被一直沿用。 由于这样特殊的历史沿革,致使他共有Gnoh Lean-Tuck或Wu Lien-Teh、 Lien-Teh WU等多个名字在现存文献、资料上交错出现。其中以其返回中国的 1908年为分线,之前概为Gnoh Lean-Tuck,以此类推。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泰柬终于停火,秘密就藏在这张照片里
“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奖的作家之一”,但人们却不知他
强烈反对宗教界把坏和尚释永信丢给我们世俗界
汪苏泷张碧晨“大战”,背后有一个关键问题
“家居首富”离奇去世,“蛇吞象交易”惹的祸?

24小时讨论排行

山东货车翻车 10多吨猪蹄鸡腿被村民哄抢 损失高达…
女子北京地铁怒斥没人让座 一口一个"在美国"引众怒
特朗普“移民陷阱”中,无路可退的走线华人
川普挡赖清德过境,裴洛西批:美国不该被中国欺压噤声
"绝不要为天皇或国家而死",日本二战老兵最后的警告
哈佛大学传妥协了!拟支付政府5亿美元解决纠纷
曼哈顿大楼5死枪击案 黑石集团证实43岁女高层身亡
又一所名校被盯上!美国政府调查杜克大学
打破中国稀土垄断 路透:美国拟与缅甸反抗军合作
持AR-15闯纽约办公大楼!枪手"随机扫射"酿5死饮弹自尽
北京极端暴雨酿30死 养老院遭淹长者趴窗挥手画面曝
新住持印乐法师已到少林寺 历代住持名单一览
华裔女连抢8家银行 对遭FBI通缉及“成果”感自豪
川普打golf都要作弊?球僮疑似偷将球放更有利位置
那十年,满城尽带黄金甲
川普火大反驳寻求川习会 对访中“没兴趣”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伍连德: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第一人

悟也空 2009-12-25 00:16:22

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资料。人们可以查询到1901-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情况。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Lien-Teh Wu)。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12/24/20091224135442eedf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12/24/20091224135441b689e.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由伍连德、陈永汉、伯力士、伍长耀合著的《鼠疫手册》于1936年上海海港检疫处发行。 礼露供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12/24/2009122413544135e9e.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关于伍连德的相关信息



  中新网12月24日电 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资料。人们可以查询到1901-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情况。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Lien-Teh Wu)。

  诺贝尔奖创立于1901年,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项奖金,后又增设“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地球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

  每年的9月,物理学、化学等几个不同专业的诺贝尔委员会向全球各地的数千名独立人士(具备一定资历的学者、科学家等)发出邀请,请他们推荐自己认为下一年度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候选人。由于许多独立人士经常推举同一个人,因此每年只有不足200名科学家最终被提名,成为候选人。

  诺贝尔基金会规定,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出现的各种传闻,如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云云,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印证。

  伍连德,字星联 (1879~1960) ,祖籍中国广东新宁(今台山),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英属海峡殖民地槟榔屿。189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习。在做研究期间相继在英国圣玛丽医院、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师从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 得者Elie Metchnikoff教授与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教授。伍博士负笈七年,共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医学外科学士、医学博士学位。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1907年,伍连德应清政府特别聘请,出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校长职。他是1915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始创者之一,曾担任第一、二届会长;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为第一任主编。他积极促成并参与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的创建;1915至1918年,创建了北京中央医院(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首任院长;1926年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今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首任校长;他先后兴办检疫院所、医院、研究所、医学校20余处。1930年在他的倡导与一代人共同努力下,中国政府收回了国境检疫主权,伍连德任全国海港检疫总管理处处长。

  1935年,时任上海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处长、中央防止霍乱临时事务所所长的伍连德,由广东W .W .Cadbury教授提名,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侯选人。

  1910年夏秋至年末,俄国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一种烈性传染性肺疫大流行。伍连德受命清政府出任全权总医官,他深入疫区领导治疫,不久即告控制。 1911年4月,清政府在奉天(今沈阳)举行国际防疫大会即“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他被推举为会长。同年7月,他组织中俄科学考察队赴西伯利亚草原和蒙古及北满地区考察旱獭(西伯利亚土拨鼠)课题,最终确定西伯利亚土拨鼠为那场导致6万人死亡的烈性传染性肺病之疫源宿主。

  之后,他创办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和肺鼠疫科研所,驻守中国东北防疫、抗疫一线20余年。

  1937年,暮年伍连德举家回到故乡马来亚,开诊所悬壶济世;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于他的出生地槟榔屿去世。

  伍连德生长于19世纪末英属南洋,马来亚(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他的故乡,因此又有英侨民身份。但他的诺奖候选人报表“Country”一栏上写明了“CHINA”。此时他56岁,回到祖国服务已28年。

  在这份资料中,还有两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侯选人,于“Country”一栏也填有“CHINA”,但都不是华人:曾在奉天(今沈阳)南满医学院工作的日本人Yas Kuno(人类排汗生理)和在北京工作的法国外交官George Souliéde Morant(针灸),分别于1936年和1950年获得提名。

  伍连德博士的诺奖推荐人William W Cadbury(汉名“嘉惠霖”),是当时在华著名美国医生、广州博济医院院长和岭南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费城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1909年来到中国,曾在中国工作近40年。他著有《博济医院百年史》,该书是研究中国现代医史及近代中外医学交流史重要的参考文献.

  伍连德的诺奖评价人是著名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1881-1977),中译“韩森”。在瑞典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曾于1942-1946年担任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评审主席。他著有《病理学史》(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diseases),其中一句名言“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被广为引用。

  他给伍连德的诺奖提名理由: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

  试将此段评价语展开——

  通过抗疫实践和“疫的研究”(伍连德英文自传中有此专题),伍连德博士提出和确立了“肺鼠疫”学说(著有《肺鼠疫论述》,1926年,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印行,英文版)。在他带领和组织下,依据科学的流行病田野考查,确认了野生啮齿类动物如蒙古旱獭为疫菌宿主;通过临床实践及病理解剖和微生物学实验发现和确认了肺鼠疫“呼吸”和“飞沫”的传播方式,并对肺鼠疫自然疫源地追踪调查,提出见解。他于肺鼠疫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流行病科学理论,为公共卫生学,检疫学、防疫学、疾病社会学等诸多相关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这应是伍连德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候选人提名的大致理由了。

  1983年由国际著名流行病学家J.M. Last主编的《流行病学词典》中,伍连德是惟一被列入的华人科学家,当是对他在人类医学科学领域杰出成就的有力肯定。伍连德因他的科学抗疫实践和对疫的研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于1927年获得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今W.H.O前身)授予“鼠疫专家”称号。

  伍连德博士一生受颁嘉奖名衔无数,晚年著有《抗疫斗士——一个现代华人医生的自传》1959年于剑桥出版(英文)。但诺奖申报一事从未见他提及,其中怎样的过程尚不得知。

  这份解密资料告诉我们:伍连德是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第一人 ,或说与诺奖“擦肩而过”的历史上第一位华人。



  附录一: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关于伍连德的相关信息:


  The Nomination Database for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1-1951

  Year: 1935

  Number: 48-0

  Nominee:

  Name: Lien-Teh Wu

  Gender: M

  Profession/Category: dr

  University: Shanghai

  City: Shanghai

  Country: CN (CHINA)

  Motivation: 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

  Nominator:

  Name: W W Cadbury

  Profession/Category: prof medicine

  University: Canton

  City: Canton

  Country: CN (CHINA)

  Evaluation: Yes

  Evaluator 1:

  Name: Folke Henschen

  Gender: M

  Type: Nominee 1: Prel

  附录二:有关伍连德的英文名字

  英译汉名,一名多译,是历史上海外华人在姓名上普遍遇到的问题:在以往普通话及汉语拼音尚未流行的时候,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往往有好几种读法,依各方言语音不同,拼成英文也就互相乖异,容易歧义以至难以辨认。

  伍连德之名原意为兼有五种美德,今天的汉语拼音为wu lian de,粤语拼音为 Ng Lean-Tuck;上世纪初北京音为 Wu Lien-The;而福建音为 Gnoh Lean-Teik;最终他在入学注册时,槟榔屿大英义学的老师凭自己的发音定为 Gnoh Lean-Tuck,伍连德后来的学业记录就以此译名为据。留学英国剑桥时,西方人就按惯例将姓氏置于后而称其为“德先生” (Mr Tuck) 。直至他回到中国天津陆军医学校任职时,才正式改为 Wu Lien-The,尔后被一直沿用。 由于这样特殊的历史沿革,致使他共有Gnoh Lean-Tuck或Wu Lien-Teh、 Lien-Teh WU等多个名字在现存文献、资料上交错出现。其中以其返回中国的 1908年为分线,之前概为Gnoh Lean-Tuck,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