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数万怀集女穿“大襟衫”成热潮 觉得汉服最美(图)

数万怀集女穿“大襟衫”成热潮 觉得汉服最美

文章来源: 文且听风 于 2009-11-08 12:08:0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11-08/U136P4T8D1952945F107DT2009110815051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她们穿着传统的青色大襟衫,与记者聊天时显得很害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11-08/U136P4T8D1952945F116DT2009110815051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如今大襟衫穿出了新潮:这位站在卫生院门口的女士鲜红大襟衫配牛仔裤


>  几个乡镇世代相传讲着独特“标话”,男男女女都觉得这种汉服服饰最美……

  怀集永固、诗洞等镇,当地仍有许多农村妇女穿着大襟衫,甚至在墟镇上也不乏穿大襟衫穿街过巷的妇女,国庆黄金周期间到怀集旅游采风的张先生说,此景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其儿孙们见了这一景象,还以为这里正在拍古装戏呢!记者最近前往采访获悉,大襟衫仍然是当地已婚妇女主要的日常服饰。在怀集,粗略统计仍有数万妇女日常穿着大襟衫。

  一年四季习惯这样穿



  从怀集县城沿省道265线前往诗洞镇,要经过闸岗、永固等镇,采访车刚过闸岗,便望见公路两旁的田野上有穿着大襟衫下田劳动的妇女;在公路旁的村庄,更不时见到一两个或站或坐在屋舍旁的妇女,几乎全是穿着大襟衫。

  不一会儿,我们见到路上有七八个赶牛的中年妇女,除了一位阿婶是穿对襟衫之外,其余个个都穿着青色的大襟衫,记者下车边走边给她们拍照,开始,她们显得很害羞,远远就遮住脸走开。不过,当我们中有人用本地话和她们聊天后,她们渐渐不躲闪我们的镜头了。一位大婶告诉我们,她们都是闸岗镇大迳村人,到附近山上放牛,顺便砍柴回家。当记者问她们为什么都穿大襟衫时,她们想了好一会儿,其中一位大婶回答说,一直以来大家都是穿大襟衫,都穿习惯了,没谁去追究过为什么要穿大襟衫。另一位大婶插话道,她们中有的是从别的地方嫁过来的,原本是穿对襟衫的,见左邻右舍都穿大襟衫,于是也入乡随俗了。这位大婶还告诉记者,在她们村中,一般是已婚妇女穿大襟衫,且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穿着。

  古老大襟衫穿出新潮

  古老大襟衫为清一色的青衫。进入永固镇,这里与先前路边所见一样,妇女同样也是穿着大襟衫。不过,布料颜色就多种多样了,有黑色、淡黄、浅红以及花色等等。在一家私人小工厂,记者见到一办公室里走出两个妇女,身上穿的却仍是大襟衫。在永固镇卫生院门口,两位看上去像是刚看完病出来的妇女,同样是穿着大襟衫,其中一位居然是下身穿着牛仔裤,让人觉得古今中外的典型服饰都在她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了。

  记者来到紧靠墟镇的宿安村,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曾繁贵告诉记者,该村有3954人,女性约1800人,其中已婚妇女近千人,平时穿着全为大襟衫,尤其是四五十岁以上的女性,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穿大襟衫。曾繁贵带着记者进入村中,但见村里上年纪的妇女几乎都是穿着大襟衫,而年轻的女性则一个也没有见到,曾繁贵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曾繁贵带我们进入一户正在吃午饭的曾姓人家,记者留意到,这家的婆媳俩都穿着大襟衫,放学回家吃饭的小孙女则穿着白衬衫、系着红领巾,让人有种强烈的时空错乱感。聊起大襟衫,婆婆和媳妇都似乎害羞似的躲到厨房里忙去了。不过,今年70多岁的曾老伯却透露了一句:在这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都认为穿着大襟衫是最美丽的。

  曾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记者打听到,在穿大襟衫的怀集县几个乡镇中,尤以永固镇最为突出,在上世纪90年代前,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妇女,都会穿上那古老的大襟衫,每当永固镇墟日,那些姑娘们穿着大襟衫,头上还会扎上红头绳,成群结队走在街上。怀集县一位对当地民俗文化颇有研究的长者告诉记者:“这种穿着打扮有种叫法,就是‘黑裤青衫红头绳’,是怀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啊!”

  90年代后,永固等乡镇的姑娘们几乎都外出打工,就不再穿大襟衫了,她们探亲回家时都穿着时髦服装,不过,一旦她们回乡结婚生孩子后,仍会保留与祖辈一样的穿着,穿上传统的大襟衫。

  记者打听到,镇里有几家做大襟衫的裁缝店,找到一家服装店铺询问,档铺老板赶紧从二楼找出一叠大襟衫拿下来,大约三四十元一件。老板解释说,“大襟衫”顾名思义,因左右两襟大小不一,大襟将小襟掩盖而得名。现今一般为左襟大而右襟小,穿时左襟将右襟遮盖,并用纽扣系结于右胸上侧及腋下。布料大都以黑、灰、蓝等色的棉布为主。也有用绸缎为料子的,那就价格较贵了。其大襟衫的款式一般都保留传统。“因为裁缝简单,不少人会自己买布回家做,体现出她们的心灵手巧”。

  保留传统与语言有关

  除了认为穿着大襟衫美丽和习惯外,还有什么原因使这里的妇女至今仍钟情于这古老的大襟衫呢?

  “或许和他们独特的语言有关吧”,一位当地干部解释道。原来,永固镇、诗洞镇及其附近的封开县、广西贺州的一些乡村都是世代用“标话”交流,在当地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去年11月,中科院民族研究所和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的几位专家来此考察,认为“标话”完全不同于广东境内的广府话(白话)、客家话、潮汕话,故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古粤语的“活化石”。据专家们初步考证,讲标人的祖先是2200多年前由中原迁来的,他们与当地的百越族土著人(壮侗族的先祖)聚居一处,语言相互融合,天长日久就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标话”。由于“讲标人”过去都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很少跟讲白话的汉人交往,“标话”因此世代相传,一直沿用下来。目前,怀集县境内大约有10万“讲标人”,他们沿袭了汉族和壮族的传统语言和风俗习惯,而古老大襟衫也像标话一样被保留至今。“如今,她们与外界也交往濒繁,但结婚之后,她们仍会穿上传统的大襟衫,就像她们仍用‘标话’交流那样,那是传统,不会丢掉”。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泰国国王访华 习近平夫妇国宴款待 王后穿搭成焦点
环球小姐佳丽集体退赛:选美史上最震撼溃败!
福特老板叹:美国现在有麻烦了 非常严重
全美吵翻!女子假扮“穷妈妈”打电话求奶粉 结果…
罕见:希拉里与蓬佩奥联手,共同警告川普




24小时讨论排行

官媒继续开骂“撒泡尿照照自己几斤几两!“
中国官媒晚间发文: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的准备
中国祭"旅游警示",日本女议员呼吁反制!
中国驻美大使:欢迎愈来愈多美国民众访中国
川普扛不住民怨 多达237项进口农产品免对等关税
高市内阁罕见支持率持续高涨 中国恐错估高市韧性
中共称要全球抓人 被国际刑警组织和德国打脸
中国飞日航班柜台现人龙 游客喊“政治与我无关”
中国承诺跳票 采购美大豆不到3% 美农民撑不下去了
美国院线集体扑街 市场塌了?好莱坞面临灭绝危机
与川普彻底决裂,MAGA女斗士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太子集团”天价比特币,被美国“黑吃黑”?
阵营分裂?特朗普跟“MAGA女王”闹掰 骂她是“咆哮疯子”
加州华人卡车公司突遭警方大规模搜查 戴手铐车被砸坏
美死囚枪决!沉默到底 伏法前“回头冷看”见证人
中国对日本发出留学预警!指"治安形势不佳"风险上升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数万怀集女穿“大襟衫”成热潮 觉得汉服最美

文且听风 2009-11-08 12:08:02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11-08/U136P4T8D1952945F107DT2009110815051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她们穿着传统的青色大襟衫,与记者聊天时显得很害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11-08/U136P4T8D1952945F116DT2009110815051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如今大襟衫穿出了新潮:这位站在卫生院门口的女士鲜红大襟衫配牛仔裤


>  几个乡镇世代相传讲着独特“标话”,男男女女都觉得这种汉服服饰最美……

  怀集永固、诗洞等镇,当地仍有许多农村妇女穿着大襟衫,甚至在墟镇上也不乏穿大襟衫穿街过巷的妇女,国庆黄金周期间到怀集旅游采风的张先生说,此景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其儿孙们见了这一景象,还以为这里正在拍古装戏呢!记者最近前往采访获悉,大襟衫仍然是当地已婚妇女主要的日常服饰。在怀集,粗略统计仍有数万妇女日常穿着大襟衫。

  一年四季习惯这样穿



  从怀集县城沿省道265线前往诗洞镇,要经过闸岗、永固等镇,采访车刚过闸岗,便望见公路两旁的田野上有穿着大襟衫下田劳动的妇女;在公路旁的村庄,更不时见到一两个或站或坐在屋舍旁的妇女,几乎全是穿着大襟衫。

  不一会儿,我们见到路上有七八个赶牛的中年妇女,除了一位阿婶是穿对襟衫之外,其余个个都穿着青色的大襟衫,记者下车边走边给她们拍照,开始,她们显得很害羞,远远就遮住脸走开。不过,当我们中有人用本地话和她们聊天后,她们渐渐不躲闪我们的镜头了。一位大婶告诉我们,她们都是闸岗镇大迳村人,到附近山上放牛,顺便砍柴回家。当记者问她们为什么都穿大襟衫时,她们想了好一会儿,其中一位大婶回答说,一直以来大家都是穿大襟衫,都穿习惯了,没谁去追究过为什么要穿大襟衫。另一位大婶插话道,她们中有的是从别的地方嫁过来的,原本是穿对襟衫的,见左邻右舍都穿大襟衫,于是也入乡随俗了。这位大婶还告诉记者,在她们村中,一般是已婚妇女穿大襟衫,且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穿着。

  古老大襟衫穿出新潮

  古老大襟衫为清一色的青衫。进入永固镇,这里与先前路边所见一样,妇女同样也是穿着大襟衫。不过,布料颜色就多种多样了,有黑色、淡黄、浅红以及花色等等。在一家私人小工厂,记者见到一办公室里走出两个妇女,身上穿的却仍是大襟衫。在永固镇卫生院门口,两位看上去像是刚看完病出来的妇女,同样是穿着大襟衫,其中一位居然是下身穿着牛仔裤,让人觉得古今中外的典型服饰都在她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了。

  记者来到紧靠墟镇的宿安村,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曾繁贵告诉记者,该村有3954人,女性约1800人,其中已婚妇女近千人,平时穿着全为大襟衫,尤其是四五十岁以上的女性,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穿大襟衫。曾繁贵带着记者进入村中,但见村里上年纪的妇女几乎都是穿着大襟衫,而年轻的女性则一个也没有见到,曾繁贵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曾繁贵带我们进入一户正在吃午饭的曾姓人家,记者留意到,这家的婆媳俩都穿着大襟衫,放学回家吃饭的小孙女则穿着白衬衫、系着红领巾,让人有种强烈的时空错乱感。聊起大襟衫,婆婆和媳妇都似乎害羞似的躲到厨房里忙去了。不过,今年70多岁的曾老伯却透露了一句:在这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都认为穿着大襟衫是最美丽的。

  曾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记者打听到,在穿大襟衫的怀集县几个乡镇中,尤以永固镇最为突出,在上世纪90年代前,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妇女,都会穿上那古老的大襟衫,每当永固镇墟日,那些姑娘们穿着大襟衫,头上还会扎上红头绳,成群结队走在街上。怀集县一位对当地民俗文化颇有研究的长者告诉记者:“这种穿着打扮有种叫法,就是‘黑裤青衫红头绳’,是怀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啊!”

  90年代后,永固等乡镇的姑娘们几乎都外出打工,就不再穿大襟衫了,她们探亲回家时都穿着时髦服装,不过,一旦她们回乡结婚生孩子后,仍会保留与祖辈一样的穿着,穿上传统的大襟衫。

  记者打听到,镇里有几家做大襟衫的裁缝店,找到一家服装店铺询问,档铺老板赶紧从二楼找出一叠大襟衫拿下来,大约三四十元一件。老板解释说,“大襟衫”顾名思义,因左右两襟大小不一,大襟将小襟掩盖而得名。现今一般为左襟大而右襟小,穿时左襟将右襟遮盖,并用纽扣系结于右胸上侧及腋下。布料大都以黑、灰、蓝等色的棉布为主。也有用绸缎为料子的,那就价格较贵了。其大襟衫的款式一般都保留传统。“因为裁缝简单,不少人会自己买布回家做,体现出她们的心灵手巧”。

  保留传统与语言有关

  除了认为穿着大襟衫美丽和习惯外,还有什么原因使这里的妇女至今仍钟情于这古老的大襟衫呢?

  “或许和他们独特的语言有关吧”,一位当地干部解释道。原来,永固镇、诗洞镇及其附近的封开县、广西贺州的一些乡村都是世代用“标话”交流,在当地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去年11月,中科院民族研究所和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的几位专家来此考察,认为“标话”完全不同于广东境内的广府话(白话)、客家话、潮汕话,故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古粤语的“活化石”。据专家们初步考证,讲标人的祖先是2200多年前由中原迁来的,他们与当地的百越族土著人(壮侗族的先祖)聚居一处,语言相互融合,天长日久就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标话”。由于“讲标人”过去都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很少跟讲白话的汉人交往,“标话”因此世代相传,一直沿用下来。目前,怀集县境内大约有10万“讲标人”,他们沿袭了汉族和壮族的传统语言和风俗习惯,而古老大襟衫也像标话一样被保留至今。“如今,她们与外界也交往濒繁,但结婚之后,她们仍会穿上传统的大襟衫,就像她们仍用‘标话’交流那样,那是传统,不会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