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高锟夫人感叹:让他早一年获诺贝尔奖就好了!(图)

高锟夫人感叹:让他早一年获诺贝尔奖就好了!

文章来源: wd6298 于 2009-10-11 01:20:2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其妻子黄美芸在美国感叹:“如果这个奖项早一年给他就好了!”   今年初起患上老人痴呆症的高锟,现在已不能完整地讲完一个句子,但他是明白自己得奖的。

  高锟获奖的消息传出后,黄美芸告诉他:“现在电视广播在谈诺贝尔奖。”

  他说:“噢,是吗。”

  “这是个非常荣誉的奖项。”

  “噢,是是。”

  “这是给你的。”

  “给我的?噢,那太好了。”(For me? Oh, that’s great!)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9/10109885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黄美芸仍旧悉心照顾丈夫,两人不时一起打网球。

香港中文大学昨日举行庆祝会,越洋祝贺前校长高锟获奖。前天第一时间与黄美芸通电话的另一名中大前校长金耀基,在会上透露了上述对话。

  百多名师生及重量级学者出席了中大昨天的庆祝会。中大还用高锟发明的光纤技术,将庆祝会的片段传送给身在美国的高锟。

  金耀基在会上说,中国历史上有三大发明,而高锟发明的光纤,可说是第四大发明。因为光纤的发明,使今天全球得以活在网络世界中,改变了历史,他实在贡献良多。

  他笑言,以往曾问过高锟:“为什么轮不到你拿诺贝尔奖?”而得知高锟终于获奖时,他的感觉是“一种迟来的荣誉”,但是“不算是太迟来的惊喜”。

  金耀基说:“我一听到(获奖消息)以后,唉呀,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你知道现在的香港,高兴的事情不是很多。”

  高锟在1987至1996年担任中大校长。2002年出任中大校长的金耀基,形容高锟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在担任中大校长期间,处处以学生的利益为依归,部分学生反而对他存有误解。

高锟任中大校长

没压制学生意见

  高锟在1993年主持中大30年校庆活动,曾遇上学生示威,被打断致辞及遭抢麦克风,一度非常尴尬。其中一名示威发起人卢思骋忆述,当时有校方高层提出开除学生,但高锟不接纳。

  卢思骋说:“高锟任校长期间,没有压制学生敢于表达意见的文化,令那时的中大校园有活泼的讨论气氛,回头看觉得非常珍贵。”他认为,高锟是一名值得尊敬的校长。

而曾上台打断高锟讲话的前中大学生会外务秘书谭惠鹏说,当年学生会反对高锟出任港事顾问(北京委任),高锟应邀出席论坛,与学生公开直接对话,显出有器量及愿意聆听。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在庆祝会上表示,高锟能得奖,显示诺贝尔评审团开始重视应用科学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从事应用科学研究学者的成就获得肯定。

  他也认为,中国本土仍未出现诺贝尔得奖者,当中有资金、研究传统及时机等问题,但情况经已有改善,他有信心在20年内,将出现首名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进行研究的诺贝尔奖得主。

  中大校长刘遵义则说,中大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归功于高锟。他也说,可惜高锟夫妇现在不在香港,但仍热切期望高锟明年初能返港庆祝。

  另一方面,高锟于1949年从上海到香港入读的圣若瑟书院,昨日也成为新闻热点。校监汤马仕修士坦言,当年的高锟的学业并非一帆风顺。

  汤马仕修士说:“因为那时他刚由上海到香港,英文不太好,对他来说有点困难,但他显然很快就追上了。”

  他也说:“高锟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很友善,总是很快乐,经常充满笑容。”他说,高锟对母校不但出钱资助,还会跟师弟分享学习经验。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行走阿尔巴尼亚,欧洲能穷成什么样子
广州女生宅家10年,复刻宋元宴席:太风雅了
“软饭男”烧掉富婆6.7亿后翻脸:我渣了7年 你才发现?
李承鹏最新文章:跳舞的妈妈
美国惊现“叮咚沟”恶作剧 提醒华人家长极其危险!




24小时讨论排行

转发柯克2年前发言后 大学教授因“不当言论”被解雇
美国副总统万斯:向雇主举报那些庆祝查理·柯克之死的人
解放军杀气腾腾:“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
贝森特:如欧洲不先行动 美方不对中国加征俄油关税
和解!华女遭警员开枪重伤 获赔$675万 官方罕见认错
美航 达美 联航宣布:对柯克案发不当言论员工全数停职
福克斯主持人公开喊“游民应被处死” 遭出征道歉
联合国独立调查首度证实:以色列对加萨实施"种族灭绝"
艾美奖:犹太裔女演员获奖感言高呼“解放巴勒斯坦”
犹他州长怒喷社交媒体:这些平台是毒瘤 算法太邪恶!
Office Depot拒印柯克追悼海报,员工当场被开除
他到底是极右还是极左?刺杀科克者的心理画像
华人网购噩耗!“小额豁免”取消 1件衣服补税283刀
北京新规 严令外国使领馆中国籍僱员不得危害国安
男留学生被安排混住女生宿舍楼 重庆理工大学致歉
“对两党均感失望” 柯克案嫌犯政治倾向“成谜”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高锟夫人感叹:让他早一年获诺贝尔奖就好了!

wd6298 2009-10-11 01:20:29

在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其妻子黄美芸在美国感叹:“如果这个奖项早一年给他就好了!”   今年初起患上老人痴呆症的高锟,现在已不能完整地讲完一个句子,但他是明白自己得奖的。

  高锟获奖的消息传出后,黄美芸告诉他:“现在电视广播在谈诺贝尔奖。”

  他说:“噢,是吗。”

  “这是个非常荣誉的奖项。”

  “噢,是是。”

  “这是给你的。”

  “给我的?噢,那太好了。”(For me? Oh, that’s great!)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9/10109885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黄美芸仍旧悉心照顾丈夫,两人不时一起打网球。

香港中文大学昨日举行庆祝会,越洋祝贺前校长高锟获奖。前天第一时间与黄美芸通电话的另一名中大前校长金耀基,在会上透露了上述对话。

  百多名师生及重量级学者出席了中大昨天的庆祝会。中大还用高锟发明的光纤技术,将庆祝会的片段传送给身在美国的高锟。

  金耀基在会上说,中国历史上有三大发明,而高锟发明的光纤,可说是第四大发明。因为光纤的发明,使今天全球得以活在网络世界中,改变了历史,他实在贡献良多。

  他笑言,以往曾问过高锟:“为什么轮不到你拿诺贝尔奖?”而得知高锟终于获奖时,他的感觉是“一种迟来的荣誉”,但是“不算是太迟来的惊喜”。

  金耀基说:“我一听到(获奖消息)以后,唉呀,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你知道现在的香港,高兴的事情不是很多。”

  高锟在1987至1996年担任中大校长。2002年出任中大校长的金耀基,形容高锟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在担任中大校长期间,处处以学生的利益为依归,部分学生反而对他存有误解。

高锟任中大校长

没压制学生意见

  高锟在1993年主持中大30年校庆活动,曾遇上学生示威,被打断致辞及遭抢麦克风,一度非常尴尬。其中一名示威发起人卢思骋忆述,当时有校方高层提出开除学生,但高锟不接纳。

  卢思骋说:“高锟任校长期间,没有压制学生敢于表达意见的文化,令那时的中大校园有活泼的讨论气氛,回头看觉得非常珍贵。”他认为,高锟是一名值得尊敬的校长。

而曾上台打断高锟讲话的前中大学生会外务秘书谭惠鹏说,当年学生会反对高锟出任港事顾问(北京委任),高锟应邀出席论坛,与学生公开直接对话,显出有器量及愿意聆听。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在庆祝会上表示,高锟能得奖,显示诺贝尔评审团开始重视应用科学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从事应用科学研究学者的成就获得肯定。

  他也认为,中国本土仍未出现诺贝尔得奖者,当中有资金、研究传统及时机等问题,但情况经已有改善,他有信心在20年内,将出现首名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进行研究的诺贝尔奖得主。

  中大校长刘遵义则说,中大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归功于高锟。他也说,可惜高锟夫妇现在不在香港,但仍热切期望高锟明年初能返港庆祝。

  另一方面,高锟于1949年从上海到香港入读的圣若瑟书院,昨日也成为新闻热点。校监汤马仕修士坦言,当年的高锟的学业并非一帆风顺。

  汤马仕修士说:“因为那时他刚由上海到香港,英文不太好,对他来说有点困难,但他显然很快就追上了。”

  他也说:“高锟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很友善,总是很快乐,经常充满笑容。”他说,高锟对母校不但出钱资助,还会跟师弟分享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