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9人考上清华北大 中学一夜成名背后藏惊人秘密(图)

9人考上清华北大 中学一夜成名背后藏惊人秘密

文章来源: 悟也空 于 2009-08-24 01:15:4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du/edu-zkzx/news/2009/08-24/U65P4T8D1831270F107DT2009082410093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学校和学生签署的贫困优秀文化补习生资助协议。 



  9个学生考上清华和北大,重庆十八中今年的这一成绩,甚至超越市内的一些传统名校,排在了全重庆第四位。让许多同行羡慕的同时,也让许多家长对这所学校刮目相看。

  然而在2006年前的十几年中,十八中没有一人考上北大清华。从沉寂一时的重点中学,在短短几年之内重新站上了一个辉煌的高度。

  然而,让许多家长没有想到的是,在十八中几乎一夜成名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这9个考上清华和北大的学生中,只有一个是由十八中自己培养的应届生!

  一年前的6月,拿着616分成绩单的蒋林(化名)失望至极,虽然这个成绩已经足以让她考上西部任意一所高校,但对于一个目标瞄准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来说,616分的成绩绝对是个失败,失败的感觉让她不得不选择再战一年。8月,她联系好在沙区一所重点中学插班复读,学校没有再收取她的借读费。

  但是,重庆十八中的招生老师随后找到蒋林并告诉她,只要带上档案和户口到重庆十八中的复读班,学校将给付学生1.5万元“补助金”,每月还有400元的生活补助,住宿费、资料费全部免交。

  这样的优厚条件显然让原本家庭条件就不好的蒋林改变了主意,在签订的就读协议上还有更详细的奖励条款,如果考上清华北大,学校还会有5到10万元不等的奖金。

  转眼1年的时间过去了,通过自身努力,蒋林今夏顺利进入北大清华的录取名册,学校也没有食言,爽快地拿出6万元奖金。她的名字也出现在了重庆十八中的各种宣传标语中。

  今夏又有多少奖金吸引着蒋林一样的优秀复读生呢?8月的一个周末,记者以家长身份走进了蒋林曾经复读了一年的重庆十八中。

  秘笈① 邀请外援

    尖子生可带薪复读

  十八中校门口,一幅长长的红色的宣传横幅特别“耀眼”———2009年十八中学有9名同学考入了清华北大。

  穿过大校门,走上一段小坡就是十八中招生办所在的逸夫楼,招生办就在楼上第八层。

  正是暑假,又遇上周末,但招生办的办公室里依旧电话不断,招生老师们正拿着印有学生姓名和联系方式的名单给同学打电话,询问是否有打算到十八中复读一年。

  听说记者是来为家里的表弟咨询复读班的情况时,自称姓贾的老师便停下了手中的业务,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问:“你表弟考了多少分?”

  记者随意报了个分:“文科,587分!”

  贾老师显得有些兴奋,“这个分数何止可以免费啊,还有丰厚的奖励!”

  贾老师给记者详细解释了复读班招生的政策:按照分数高低学校给予复读生相应的奖励和生活补助,文科、理科刚上重本线的考生每月可获50元生活补助,当然书本费、住宿费以及文印费也是全免的;而如果高考分数文科在640分以上(文科一分段表前44名),理科在670分上(理科一分段表前201名)的复读生,除了每个月有500元生活补助外,进复读班就能马上拿到一次性奖励现金2.5万元。

  “你亲戚的这个分来读的话,我们可以免书本费、文印费以及住宿费,一个月还有400元的生活补助,我们可以给现金或者打到卡上。只要我们签个协议,他开学把档案带过来,马上就可以拿到5000元的一次性资助。”贾老师继续强调。

  这样的奖励听起来让记者多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贾老师接着总结道:“不错吧!带薪读书哟!比一个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的学生收入还要高!”

  秘笈② 祭出重奖

    8人考上北大清华

  记者随后以家长的名义签了一份贫困优秀文化补习生资助协议,上面的白纸黑字除了进复读班的奖励和每月的补助外,还详细列出一年后的重奖承诺。

  乙方子女(学生)保证在甲方就读高三。若在2010年高考中获重庆市文、理科状元并考入北大、清华,贫困资助6—8万,奖学金2万元,合计8至 10万元。进入重庆市文、理科前10名,并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奖学金2万元,助学金6万元,合计8万元;进入重庆市文、理科前11—20名,并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奖学金2万元,助学金4万元,合计6万元。

  若在2010年高考中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奖学金2万元,助学金3万元,合计5万元。若在2010年高考考入浙江大学、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奖励奖学金1万元(以上不重复记奖)。

  而按照记者随口提供的分数,这份协议还写明,不仅免去书本费、文印费和住宿费,每个月还可得到400元的生活补助,而入校时只要把高考档案和户口簿交给学校保管,更可以拿到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协议的右下方,盖着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红红的印章。

  “我们今夏考上了9个清华和北大,有8个都是从复读班出来的。”为了打消众多家长的疑虑,招生老师直接把十八中复读班今年的辉煌成绩抬了出来。

  记者离开重庆十八中,随后几天,贾老师仍打来电话,希望孩子尽快到学校,因为还有几天就开学了。

  秘笈③ 集中资源

    有人满意有人不满

  补助加重奖,学校如此重视复读生,自然引来了应届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最集中的便是教室安排上。百度重庆十八中的贴吧里,一篇《18中太霸道》的帖子爆料:学校把高2010级8班一个班留在全部是高一新生的4楼,而原本都安排高三的6楼却插进了一个复读班,寝室安排方面也同样引来了众多应届生的不满。

  根据招生老师给记者介绍的情况,这8名今夏考上北大清华的同学来自参加高考的4个复读班,每个班约60人,总数接近300人。“我们复读班都是最好的老师。”

  如此发工资一样开设复读班,首先给重庆十八中带来的无疑是更多的资金投入。按照重庆十八中给复读生们开出的条件,今夏8个复读生考上北大、清华的每人奖励6到8万元,加上去年每人一次性奖励的上万元和每月500元的生活费,重庆十八中就付出了超过50万元的真金白银。

  尽管成本巨大,但今夏9个清华北大的成绩还是让重庆十八中扬眉吐气了一把:6月25日,高考成绩放榜的第二天,它就在官方网站上打出了大大的喜报: “我校今年高考再传捷报,为六十周年国庆、十八中六十周年校庆献上一份厚礼:预计上清华、北大9人(其中理科7人、文科2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 97所市级重点中学排第四位。”

  记者随后通过市招办核实了重庆十八中今夏9名北大清华的名单:向倩涵、汪扬州考上清华大学,冉胡超、牛荣锋、吴俊飞、段维维、李依蔚、胡晓波和石德君被北大录取。除段维维是重庆十八中高2009级1班的应届生外,其他都是复读生。

  “向倩涵是我们去年从南开中学邀请来的,吴俊飞、李依蔚是重庆一中的,牛荣锋是铜梁中学的,石德君是永川北山中学的……”对于这些复读英雄,重庆十八中的招生老师也丝毫不回避其“外援”身份,至少在考取北大清华的数量上,让重庆十八中超过了一些传统名校。

  十八中档案

  重庆十八中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

  1982年,夺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

  1994年,夺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

  之后连续十多年,没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

  2006年,在重庆十八中复读的王其光获得了理科状元。

  2007年6月,宋龙、蒋均、张麒麟、陈黎4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北大大学录取,清华北大上线人数居第五位。

  2008年6月,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居全市第五。江北区理科和文科第一名都来自重庆十八中,都是复读生。

  2009年,9名同学考入了清华北大,居全市第四,其中8名是复读生。

    不差钱!一所名校的生财之道  

  名声大振十八中,让择校生趋之若鹜,更是名利双收

  如此大规模、重力度地招揽和奖励复读生,学校究竟是出于什么想法,每年奖励出去的数十万真金白银又是从哪里筹集的呢?记者本月17日就通过重庆十八中办公室负责人向马培高校长提出了采访要求和相关问题,但直到昨天下午记者发稿时,学校都没有任何负责人与记者联系,这位校长选择了回避和沉默。

  但是,重庆十八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道出了心声:学校是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复读需求,重奖优秀学生,学校近几年在如此模式下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伦敦飞机坠毁爆炸4死!机师笑着挥手 下秒成火球
创造860亿美元惊人业绩 它是Costco最强印钞机
白宫“重大宣布”终于曝光:特朗普政策“务实”一面
陈奕迅北京突发意外!踩空惨摔 观众:撞击声吓人
娃哈哈回应“继承之战” 疑似三私生子母亲曝光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连工大,你应该保护受害女生,而不是开除
快讯:川普威胁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
黄奇帆真敢说:中国18家上市车企利润不如一家丰田
墙内媒体:不能因乌克兰渣男陷入激烈内讧
川普承诺驱逐“最坏中的最坏”?数据揭“71%无罪”
川普大赞爱妻"1句话"点醒他,让他看清普丁真面目
我必须C位 永不下台!川普参与世俱杯决赛尴尬一幕
如果是本国选手睡了外国女孩呢?有损国格?扬我国威?
“未来几天,美国武器或将大量涌入乌克兰”
纽约时报:中国第二季度经济保持稳健增长
俄罗斯唯一航母或将报废 拆卸成一堆废铁
将华裔妻子分尸 邪恶丈夫在狱中离奇死亡 案情回顾
纽约时报:“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
特朗普承诺军援,象征乌克兰战事的重要突破
东莞力挺夜经济:酒吧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应批尽批
欧巴马吁民主党"硬起来",勿因川普重返白宫而沉默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9人考上清华北大 中学一夜成名背后藏惊人秘密

悟也空 2009-08-24 01:15:48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du/edu-zkzx/news/2009/08-24/U65P4T8D1831270F107DT2009082410093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学校和学生签署的贫困优秀文化补习生资助协议。 



  9个学生考上清华和北大,重庆十八中今年的这一成绩,甚至超越市内的一些传统名校,排在了全重庆第四位。让许多同行羡慕的同时,也让许多家长对这所学校刮目相看。

  然而在2006年前的十几年中,十八中没有一人考上北大清华。从沉寂一时的重点中学,在短短几年之内重新站上了一个辉煌的高度。

  然而,让许多家长没有想到的是,在十八中几乎一夜成名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这9个考上清华和北大的学生中,只有一个是由十八中自己培养的应届生!

  一年前的6月,拿着616分成绩单的蒋林(化名)失望至极,虽然这个成绩已经足以让她考上西部任意一所高校,但对于一个目标瞄准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来说,616分的成绩绝对是个失败,失败的感觉让她不得不选择再战一年。8月,她联系好在沙区一所重点中学插班复读,学校没有再收取她的借读费。

  但是,重庆十八中的招生老师随后找到蒋林并告诉她,只要带上档案和户口到重庆十八中的复读班,学校将给付学生1.5万元“补助金”,每月还有400元的生活补助,住宿费、资料费全部免交。

  这样的优厚条件显然让原本家庭条件就不好的蒋林改变了主意,在签订的就读协议上还有更详细的奖励条款,如果考上清华北大,学校还会有5到10万元不等的奖金。

  转眼1年的时间过去了,通过自身努力,蒋林今夏顺利进入北大清华的录取名册,学校也没有食言,爽快地拿出6万元奖金。她的名字也出现在了重庆十八中的各种宣传标语中。

  今夏又有多少奖金吸引着蒋林一样的优秀复读生呢?8月的一个周末,记者以家长身份走进了蒋林曾经复读了一年的重庆十八中。

  秘笈① 邀请外援

    尖子生可带薪复读

  十八中校门口,一幅长长的红色的宣传横幅特别“耀眼”———2009年十八中学有9名同学考入了清华北大。

  穿过大校门,走上一段小坡就是十八中招生办所在的逸夫楼,招生办就在楼上第八层。

  正是暑假,又遇上周末,但招生办的办公室里依旧电话不断,招生老师们正拿着印有学生姓名和联系方式的名单给同学打电话,询问是否有打算到十八中复读一年。

  听说记者是来为家里的表弟咨询复读班的情况时,自称姓贾的老师便停下了手中的业务,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问:“你表弟考了多少分?”

  记者随意报了个分:“文科,587分!”

  贾老师显得有些兴奋,“这个分数何止可以免费啊,还有丰厚的奖励!”

  贾老师给记者详细解释了复读班招生的政策:按照分数高低学校给予复读生相应的奖励和生活补助,文科、理科刚上重本线的考生每月可获50元生活补助,当然书本费、住宿费以及文印费也是全免的;而如果高考分数文科在640分以上(文科一分段表前44名),理科在670分上(理科一分段表前201名)的复读生,除了每个月有500元生活补助外,进复读班就能马上拿到一次性奖励现金2.5万元。

  “你亲戚的这个分来读的话,我们可以免书本费、文印费以及住宿费,一个月还有400元的生活补助,我们可以给现金或者打到卡上。只要我们签个协议,他开学把档案带过来,马上就可以拿到5000元的一次性资助。”贾老师继续强调。

  这样的奖励听起来让记者多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贾老师接着总结道:“不错吧!带薪读书哟!比一个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的学生收入还要高!”

  秘笈② 祭出重奖

    8人考上北大清华

  记者随后以家长的名义签了一份贫困优秀文化补习生资助协议,上面的白纸黑字除了进复读班的奖励和每月的补助外,还详细列出一年后的重奖承诺。

  乙方子女(学生)保证在甲方就读高三。若在2010年高考中获重庆市文、理科状元并考入北大、清华,贫困资助6—8万,奖学金2万元,合计8至 10万元。进入重庆市文、理科前10名,并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奖学金2万元,助学金6万元,合计8万元;进入重庆市文、理科前11—20名,并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奖学金2万元,助学金4万元,合计6万元。

  若在2010年高考中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奖学金2万元,助学金3万元,合计5万元。若在2010年高考考入浙江大学、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奖励奖学金1万元(以上不重复记奖)。

  而按照记者随口提供的分数,这份协议还写明,不仅免去书本费、文印费和住宿费,每个月还可得到400元的生活补助,而入校时只要把高考档案和户口簿交给学校保管,更可以拿到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协议的右下方,盖着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红红的印章。

  “我们今夏考上了9个清华和北大,有8个都是从复读班出来的。”为了打消众多家长的疑虑,招生老师直接把十八中复读班今年的辉煌成绩抬了出来。

  记者离开重庆十八中,随后几天,贾老师仍打来电话,希望孩子尽快到学校,因为还有几天就开学了。

  秘笈③ 集中资源

    有人满意有人不满

  补助加重奖,学校如此重视复读生,自然引来了应届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最集中的便是教室安排上。百度重庆十八中的贴吧里,一篇《18中太霸道》的帖子爆料:学校把高2010级8班一个班留在全部是高一新生的4楼,而原本都安排高三的6楼却插进了一个复读班,寝室安排方面也同样引来了众多应届生的不满。

  根据招生老师给记者介绍的情况,这8名今夏考上北大清华的同学来自参加高考的4个复读班,每个班约60人,总数接近300人。“我们复读班都是最好的老师。”

  如此发工资一样开设复读班,首先给重庆十八中带来的无疑是更多的资金投入。按照重庆十八中给复读生们开出的条件,今夏8个复读生考上北大、清华的每人奖励6到8万元,加上去年每人一次性奖励的上万元和每月500元的生活费,重庆十八中就付出了超过50万元的真金白银。

  尽管成本巨大,但今夏9个清华北大的成绩还是让重庆十八中扬眉吐气了一把:6月25日,高考成绩放榜的第二天,它就在官方网站上打出了大大的喜报: “我校今年高考再传捷报,为六十周年国庆、十八中六十周年校庆献上一份厚礼:预计上清华、北大9人(其中理科7人、文科2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 97所市级重点中学排第四位。”

  记者随后通过市招办核实了重庆十八中今夏9名北大清华的名单:向倩涵、汪扬州考上清华大学,冉胡超、牛荣锋、吴俊飞、段维维、李依蔚、胡晓波和石德君被北大录取。除段维维是重庆十八中高2009级1班的应届生外,其他都是复读生。

  “向倩涵是我们去年从南开中学邀请来的,吴俊飞、李依蔚是重庆一中的,牛荣锋是铜梁中学的,石德君是永川北山中学的……”对于这些复读英雄,重庆十八中的招生老师也丝毫不回避其“外援”身份,至少在考取北大清华的数量上,让重庆十八中超过了一些传统名校。

  十八中档案

  重庆十八中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

  1982年,夺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

  1994年,夺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

  之后连续十多年,没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

  2006年,在重庆十八中复读的王其光获得了理科状元。

  2007年6月,宋龙、蒋均、张麒麟、陈黎4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北大大学录取,清华北大上线人数居第五位。

  2008年6月,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居全市第五。江北区理科和文科第一名都来自重庆十八中,都是复读生。

  2009年,9名同学考入了清华北大,居全市第四,其中8名是复读生。

    不差钱!一所名校的生财之道  

  名声大振十八中,让择校生趋之若鹜,更是名利双收

  如此大规模、重力度地招揽和奖励复读生,学校究竟是出于什么想法,每年奖励出去的数十万真金白银又是从哪里筹集的呢?记者本月17日就通过重庆十八中办公室负责人向马培高校长提出了采访要求和相关问题,但直到昨天下午记者发稿时,学校都没有任何负责人与记者联系,这位校长选择了回避和沉默。

  但是,重庆十八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道出了心声:学校是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复读需求,重奖优秀学生,学校近几年在如此模式下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