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出生人口男多女少 未来数年恐现“二胎热”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提要] 近期,有研究报告显示,湖北武汉出生人口男多女少,在未来3到5年,武汉可能出现“二胎热”。2015年左右总人口将突破1千万,在2047年前后达到人口总量峰值,总人口约1230万。目前,武汉人口密度低于其他大城市,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容纳增长人口。

  武汉人口6年后将破千万

  研究报告显示,2047年将达峰值1230万,三五年内将出现“二胎热”

  未来二十年武汉人口规模如何变化?发展“两型社会”多少人口合适?武汉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湖北大学、武汉市社科院等专家进行“武汉市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目前研究已接近尾声。昨日,课题组组长、湖北大学人口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严梅福向媒体公布了《武汉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这也是武汉市首次针对人口发展作出的专项报告。


  人口密度低于其他大城市

  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20年里,武汉市总人口将以年增1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预测,2015年左右将突破1千万,在2047年前后达到人口总量的峰值,总人口约1230万。武汉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将由现在的七分之一提升到五分之一。

  专家表示,武汉市人口密度996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密度为5245人/平方公里,远低于其他大城市,再加上武汉市有充足的水资源,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容纳增长人口。

  66%育龄人口渴望生二胎

  武汉目前已进入超低生育水平阶段,但随着大批的“双独”青年进入婚率期,以及生育政策的“微调”和适度放宽,育龄人口中渴望生两个孩子的人数比例高达66%。加上收入水平提高,抚养能力增强,在未来10年、20年里,武汉市总体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

  报告显示,在未来3到5年,武汉可能出现“二胎热”。但在未来50年内,武汉市妇女的总和生育率都不会回升到更替水平。

  人口结构处于黄金时期

  据调查,武汉市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重较大。在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武汉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系数为33.52%,比全国平均系数低16%。到2006年,又下降到25.16%,就是4个劳动力才需要抚养一个劳动者。目前武汉市的人口抚养系数正处于历史最低时期。

  专家认为,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表示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抚养负担轻,属于人口年龄结构的“红利”时期。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非常有利于武汉社会经济发展。

  ◇分析

  武汉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10年后养老金将超财政支出一半

  1993年,武汉就正式跨入人口老龄化行列,比全国和全省提前6年。到2007年,武汉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9.7万人,占总人口12.59%。

  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压力。据了解,2005年,武汉市养老金支出规模约70亿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支出规模的1/3。2007年1-10月份,全市征集养老保险费48.21亿元,支付养老金63.32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共补贴15.58亿元。

  专家预计,到2015年,武汉市的老年社会保障费用将占财政支出的42%,2020年将占51.1%,这笔巨额费用的支出将对武汉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带来沉重压力。武汉老龄化时期的到来,成为“两型社会”建设不得不考虑的重大问题。

  出生人口中男多女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武汉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7.92(正常值为102-107),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属于重度失衡。经过随后的专项整治,三年中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出现了“高原现象”,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在110左右没动。

  造成超生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重男轻女。此前,武汉市已出台过对农村独户和双女绝育户女孩中考加5分,以及给予了他们3000元一次性奖励的优惠政策,但其社会效果并不明显。

  专家建议,由政府出资为农村独女户、双女户办理养老保险,让他们年老后可同城镇职工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让农民感受到养老有着落,还可打破孩子随父姓的传统观念,倡导推广姓氏改革,扭转生女无后的思想。

  ◇人口流动

  “换血”式人口流动降低武汉人力资本

  据统计,武汉地区重点高校培养的学生中,只有11%的本科生、4%的硕士和1%的博士进入武汉就业。

  武汉市每年流入的人口中80%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而流出的都是高素质人才。昨日,湖北大学人口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人口学家严梅福表示,这种“换血”式的人口流动将降低武汉人口素质。

  研究表明,武汉流入人口已逾百万,但80%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武汉获得的以教育为衡量指标的人力资本是8.95年;而武汉在“孔雀东南飞 ”热潮中流到广东、上海、江浙、北京的却大都是高职称、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广东顺德曾“串珠式”从“华科”引进教授、高工、学生200多人;1998 年以来,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在职人员流向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至少有20万人。

  严梅福说,这些流出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不低于16年。显然,武汉的人力资本在流动中被进行了“换血”式的置换。这对于武汉的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进行“两型社会”建设是极其不利的。严梅福建议,政府应出台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对这种“换血”式的流动予以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