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聪明村”深藏大秘密 村民自称是秦桧后人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1208/Img26108230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三月二日,人们在河南淮阳太昊陵附近的岳王忠庙内,依次拍打铁铸秦桧、王氏、万俟卨、王俊等人跪像。每年淮阳庙会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姓在祭拜太昊伏羲的同时,通常会在这里拍打铁铸秦桧、王氏、万俟卨、王俊等人跪像,企盼世间除恶扬善,人人身体健康。中新社发慎重 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1208/Img26108230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杭州岳王庙里跪拜在岳飞墓前的秦桧夫妇塑像。 中新社发

  在南京江宁区铜井镇,有一个神奇的小村,据说这个村子里的孩子特别聪明,考试成绩总是比别村的孩子高出一大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考上中专“农转非”是很难的事,六十人的班级能考上三到五个就是非常不容易了,而秦桥的孩子,十有六七都能考上。如今,每年高考,秦桥孩子的成绩也都很突出。因此,秦桥声名在外。

  有人说,秦桥孩子都是喝了“聪明水”,也有人说,秦桥这地方的风水好,还有人说,秦桥人是秦桧的后代,遗传了聪明的基因……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小村子藏着大秘密

  秦桥位于江宁区铜井镇牧龙行政村,是个小自然村,大概有三十户人家,一百多号人。

在当地,一个行政村大概有三十个这样的小自然村。但是在铜井镇上,记者随便问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老人立刻指出秦桥的具体位置,并且说,秦桥以前是在那个方向,但现在因为拆迁,这个村子可能已经空了,秦桥人都在外面租房子等着分配拆迁房呢,不过也有可能没拆完。

  据了解,这位老人并不是秦桥人,那他怎么会对秦桥如此熟悉呢?老人说:“秦桥在我们附近是妇孺皆知啊,特别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更是了不得。”旁边有人附和,表示同意老人的看法。老人说,就是那个时候,秦桥的小孩聪明着呢。那是怎样的聪明法呢?老人又说,他们考学厉害。以往每年中考的时候都走掉好几个,就是现在的高考,秦桥的孩子也非常厉害。“走掉好几个”是什么意思?老人告诉记者,就是农转非,跳出农门,成了城里人,这可是所有农村孩子家长的梦想。

  那么,秦桥周围村子里孩子的考学情况怎么样呢?老人告诉记者,不行,一比起秦桥就差远了,两三年出一个中考“农转非”就很稀奇了。

  在老人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秦桥自然村。尽管因为拆迁,村子已经七零八落了,但好歹还有十几户人家的房子耸立在那儿,据说很快也要拆了。秦祥龙、杨成芝夫妇正站在门前的残垣断壁上远眺,看到记者,脸上倒露出欣喜的样子来。他们告诉记者,田里的庄稼都收上来了,孩子们全在外面,难得有人到村子里来,他们两个大人整天闲得慌。

  记者说明来意,秦祥龙夫妇立即表示,秦桥确实出人才,不管是以前考中专“农转非”,还是现在的高考,秦桥的孩子都很厉害,像今年的高考,秦桥有三个孩子参加,两个孩子是拿着奖学金去上大学的,家里都没花什么钱,另一个也考上重点大学。而秦祥龙夫妇的两个孩子,在上世纪90年代也全都考上了中专,办了农转非。

  在乡下,自然村和自然村之间都是近在咫尺,有的只是一块稻田,有的只是一方水塘,就成为自然村的分水岭。既然是生长在同一方水土,那秦桥的孩子为什么就显得比别村的孩子聪明呢?秦桥这个小村子,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聪明水”有没有特别之处

  记者对秦桥与周围村庄做了一番调查,它们都是典型的坐北朝南,都在一个宽平的地带,秦桥的地理位置不具备任何特殊性。如果非要比出与其他村子的不同来,那就是,秦桥村子近在咫尺有一条深约三米宽约六米的人工挖造的水渠,以前秦桥村民生活用水全取自这里,这条水渠蜿蜒至农田中间,没有再经过其他村庄附近。

  那么,会不会真像传说的那样,这个水渠里的水比较特别,喝了之后让孩子特别聪明呢?

  杨成芝指着这条水渠告诉记者,这是1963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加强农田灌溉而组织挖掘的。从那以后,秦桥全村老少都喝这水渠里的水,这水是从牧龙河过来的,是长江的水。别村的人后来也认为这水好,不辞劳苦地挑着水桶来此担水,但是他们喝这水喝了四五年时间,却也没见有什么效果。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家家都通上了自来水,这水也就没有人再喝了。都喝上自来水之后,秦桥的孩子在学习上还是优于邻村的孩子。后来滨江开发区开发到这儿,把水渠源头堵死了,也就成了一条旱沟。记者看到,水渠里果真没有一滴水。

  看来,秦桥孩子的聪明劲儿不是喝水喝出来的。那会是什么原因呢?

  “风水”真的能跟聪明扯上关系?

  在镇上,有人告诉记者,秦桥孩子聪明是因为秦桥人的风水好,真是这回事吗?

  秦祥龙告诉记者,秦桥最早一个考出去的叫秦礼明,现在南京市一所中学做老师,他父亲的坟就挺有传奇色彩。他们这一大家四房兄弟,家家都有“农转非”的孩子。秦礼明的哥哥秦礼成的三个儿子,全都凭借优异的成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跳出了农门。而秦礼明唯一的儿子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入一所中专院校。在拆迁迁坟的时候,人们就发现秦老师父亲的墓与众不同。

  秦老师的父亲是在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过世的,当时附近有个风水先生,他测了一下风水,建议他们将父亲葬在附近的一个小山包上,这个山叫做小罗山,面向东南,方位很好,而且山前有一个池塘。这次拆迁迁坟中,当他父亲的坟墓被打开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坟墓里面的泥土很干燥,不像其他墓里面的土很潮湿,有的甚至已经渗水了。而且更奇怪的是,快50年了,秦老师父亲的骨架还是完好的,棺材板和衣服都烂成灰土了,棺中骨骼却一点没烂。同时期埋在其他地方的尸骨却不是这样的。所有参与迁坟的人都说,难怪他们家孩子考试这么厉害,摆明着就是风水好。

  难道秦桥的奇迹,真是因为风水的缘故吗?据秦祥龙介绍,以前这种说法非常盛行,甚至有别村村民在亲人过世之后,跑来和秦桥村民商量,希望把过世的亲人也埋在秦桥先人的祖坟旁边。但他们这样做了之后,家里孩子不爱学习的还是不爱学习,也没有多大进步。

  随后,记者又联系上了秦礼明老师,秦老师并不否认自己父亲坟墓的与众不同,但他认为,如果就此附会秦桥孩子成材的原因就不应该了,这明显是封建迷信。

  不过,秦老师带给记者一个意外惊喜,他说他知道秦桥孩子出类拔萃的原因。

   秦桥人是不是秦桧后代

  秦老师告诉记者,影响秦桥的孩子,让他们比别村孩子表现出更加优秀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遗传。那么,他们如此聪明的基因,遗传自祖上哪个人物呢?秦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是秦桧,我们是秦桧的后人。”这让记者多少吃了一惊。

  关于秦桧,大家都不陌生,“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句诗更是如雷贯耳。在秦桧后人都已改姓徐的时候,秦桥人怎么会承认自己就是秦桧的后人?

  秦老师介绍说,秦桧与其儿子秦熺、孙子秦埙是“一门三状元”,这些在《宋史》中是可以查到的,而且在我们南京夫子庙还有一个巷子,东起贡院西街,西至教敷营,有100多米,这条巷被称为“状元境”,因为秦桧曾经陷害过忠臣岳飞,因此状元境前没有加上“秦”字。秦老师说,不管秦桧怎样,“一门三状元”是客观事实,本来就是值得骄傲的事,我们秦桥人从不避讳,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秦姓一族是很聪明的,这就是遗传的因素。

  那么,秦桥居民真是秦桧的子孙吗?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姚群民副教授告诉记者,关于秦桧,现在普遍认同他的祖籍所在地是江宁汤山镇桦墅村,村里至今还保留一块上面写着“祖堂供奉始祖秦氏门中先远历代宗亲神祖牌位”等字样的大石碑,而且据说秦桧的后人都耻于姓秦而改姓“徐”了。但是,在秦桥附近的牧龙也两次发现了秦桧后人的墓葬,一次是在1986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江宁牧龙发现了秦桧家族墓,还有一次是在2006年,发现了秦桧儿媳之墓。根据古代墓葬制度,既然子孙墓在这里,秦桧墓也该在附近。从这方面说,秦桧很有可能和秦桥有关系,要不然,他的后人也不会把墓选址在这个地方。但这一切只是推测而已,如果能找到秦桥的家族谱就好了。再说,也不能排除秦桧后人分散居住在各地这个因素。

  那么,如何才能证实秦桥人和秦桧之间的血缘关系呢?祖上智慧过人,他的后人就一定也会聪明吗?

  祖先的智力能否传给子孙

  在南京一所高级中学教生物的俞老师告诉记者,要想证明秦桥人是否真的是秦桧后代,有两个方案:第一,如果找到了秦桧的墓穴,从理论上来说,依据现代高科技,可以用秦桧的毛发或骨骼来进行DNA鉴定,进行比较分析,自然就能得出结论了。但秦桧墓穴的位置至今是个谜,因此,这个方案不成立。就算找到秦桧墓了,找什么机构鉴定还是一个问题。因为,这种鉴定对鉴定机构的要求特别高,这和现代亲子鉴定完全是两码事;第二,不是已经基本认定秦桧的后人在汤山吗,拉一个秦桧正宗后裔和秦桥村民进行DNA鉴定也是可行的。这个方案比较现实。

  记者随后联系秦老师,却被他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了。

  不过,俞老师还告诉记者,就算是状元嫡系后裔,也不一定就聪明。从遗传学上来说,人的智力并不遗传,不过某些神经结构的确具有遗传性,但它们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只有15%至20%。事实上,父母聪明孩子智力一般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陶渊明的五个儿子智力都比较低下。所以,在不能确定秦桥人是秦桧后代的情况下,遗传原因也只能少部分承认。

  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建康研究的陶老师热线的专家告诉记者,这很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有“一门三状元”的先人,是一件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作为他们的后人,自己也一定会很聪明的,这种暗示会让孩子产生自信和愉悦的积极情绪,对孩子未来获得成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据记者了解,秦桥村里除了“秦”这个大姓,还有少量的“祝”姓和“严”姓,他们的孩子也同秦姓孩子一样,成绩优异。很显然,他们不可能以秦桧后人自勉,遗传因素对于他们而言不存在,他们的成绩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会不会符合秦老师解释的另一个原因呢?

  一种奇特的教育方法在起作用?

  在采访中,秦老师还告诉记者,现在秦桥五六十岁的老人都能读书识字,这在其他村子同龄人中几乎不可能。因为经济条件、历史原因,这一辈人基本没上过什么学,所以没什么文化,可是他们怎么会读书识字的?

  秦老师说,这都是从自己孩子那儿学来的,这也是秦桥父母督促孩子学习的好秘方。

  这个比较独特的秘方就是——和孩子一起学,让孩子当老师。秦桥孩子第一天上学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孩子,由于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他们都没上过学,所以现在特别羡慕你,你一定要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每天孩子去上学的时候,父母总会叮嘱一句话,“在校好好学,回来教我们”。

  曾在铜井镇陶村小学工作16年的马老师告诉记者,当时陶村大队(牧龙行政村前身)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在陶村小学念书的,她到现在都对这些学生记忆犹新,尤其是秦桥的孩子。据马老师介绍,在别的孩子还不适应上课、只知道开小差捣乱的时候,秦桥的孩子们就开始学着做笔记了。马老师曾经问过他们,为什么要把上课内容记得这么详细呢?孩子们很自豪地回答,要回家教爸爸妈妈。她本来以为这只是父母鼓励孩子认真学习的一时之计,不料,几乎整个小学阶段,孩子们都坚持下来了,实际上也是父母们坚持下来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秦祥龙告诉记者,其实他还是识文断字的,但为了培养孩子,他每天劳作一天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和孩子从汉语拼音学起。孩子的奶奶也在一旁一起学,老人家倒确确实实通过孙子识了不少字。那个时候,村里经常停电,老人家就点好几盏罩子灯,整个小屋里亮堂堂的。秦祥龙说,老少三代人,头碰头大声念着课文,现在想起来,真好啊。

   这个秘诀到了别的村为什么会失效

  既然这个秘诀那么灵,别村的人来讨教的时候,难道他们藏私没告诉他们吗?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马老师说,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她就曾把秦桥家长的经验告诉别村的家长,有的家长回去也如此模仿,可是很快就都放弃了。他们说坚持不下来,每次干完农活回家都累死了,哪里还有工夫学小孩子的东西。

  记者采访了秦桥邻村彭村的一位年近六十的彭大妈,她告诉记者,她也是当年没有坚持下来的父母之一。到现在,彭大妈还是认为秦桥出人才就是因为风水好。彭大妈说,那时农村的日子那么苦,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什么心思跟着小毛孩学东西,就是学了,又怎么可能对小孩的学习有帮助呢?

  已从事小学教育35年、对儿童心理学颇有研究的马老师告诉记者,孩子在教父母当天学习内容的时候,等于将学习内容温习了一遍,长此以往,效果当然是十分显著的。关键的是,秦桥的孩子从自己父母身上学到了持之以恒的品质,这种榜样的力量使得孩子终身受益。虽然到了初中、高中之后,父母由于能力的限制无法再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但是没关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已经形成了。

  “聪明村”秘密,说穿了不足为奇,但确实值得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