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着呢——做了两次征兵体检大夫,说说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儿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作者:青凤梨 提交日期:2008-11-13 18:48:00 访问:25571 回复:48 ??征兵体检             今年的征兵体检终于又落下了帷幕,我很有幸也很不幸第二次参加了体检,我想这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征兵体检了。       在体检中,我的工作是量身高体重,用一句客套话来说是技术性不强,原则性强的一项工作,其实这也是所有的各项体检中最轻松者之一,难怪都有人编出了口头语:“量高的,指字的,听事的,闻味的”。其中,“量高的”就是说的我的工作;“指字的”是指测视力;“听事的”是指测听觉;“闻味的”是指测嗅觉。这四项相较于量血压、心电图及B超的检查,无疑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       单看“征兵体检”字样,“征兵”是人民武装部门的事;“体检”是卫生系统相关部门的事,当两者合而为一时,他就不单纯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事了。不管谁的事,其工作的严谨性、公正性当然自不待言。我之所以在开头第一句话加上一个“终于”二字,聪明的人、社会阅历丰富的人便可得知这项工作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一个是国家赋予这项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另一个便是外在的、人为的、人们主观意识的特殊性。这个有主观意识的群体包括武装部的部分人员,包括责任心不强的体检大夫们,更包括那些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验兵家属们,他们的这种小市民群众意识是伴随着中国主流市井文化而来的,其实这也不怪他们,怪只怪中国的这种伴随封建思想多年仍不忍离去的官僚的、市井的、迷信的、腐败的文化色彩太浓。学生们服兵役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一项义务,当然也是固有的一种法律程序,说的更大一点更崇高一点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保家卫国的,而我发现大部分的“准兵仔们”大部分是为了和平年代军队的那种衣食无忧和优厚待遇而去的。当然我们体检大夫们和武装部分人员们的头上也少不了一顶“政治任务”的帽子,在“原则性强”的冠冕堂皇下他们各自做着自己的勾当,有的把它当成一种外快,有的当成一种走穴,更有甚者把它当成发家致富的生财之道。吃三天,喝三天,玩玩乐乐又三天。这是普遍流落于市井的一句口诀,真是对他们莫大的讽刺。       我保证我的所言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也绝对不是恶语中伤,没有亲身经历是无权这样说话的,何况我已经是个参加两年征兵体检的老手了。其实就在征兵体检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抽复查的那一天,我就体会到了。何谓“抽复查”?抽复查就是对于以前模棱两可、可选可淘的那种再进行一次抽查,抽查合格者通过,不合格者直接淘汰,当然走后门有关系的也在这其中之列。一大早我就收到了一个信封,信封上写着被体检者的姓名(抽查的),刚开始没注意,等我打开一看我不安分的心差点呼之欲出,原来是一张某某超市面值xx百元的会员卡,源自内心深处的正义感和良知还是迫使自己追上了送卡者并归还。在一个缺乏RMB的年代,尽管我是后悔莫及,不过终于没有让自己把自己看扁,唯一获得的感受就是终于体会到贪官们做贼心虚的感觉了。       按照我的分析,虽然最后顺利通过体检的大有人在,但是并不是所有合格的都能被带兵者带走。举个例子,有800人上站体检,合格者500人,最后带走的却只有300人,剩下的200人该回家种地的种地,该去打工的打工。越是体格健壮合格的越是走不了,越是身体不达标或是勉强过关的越是能去部队,也就是说,带走的300人,其中有将近150人是有关系且身体不过关的。可见现在的征兵体制是多么的黑暗。当然这其中是那些不堪入目的权钱交易尔尔,我也不多说了。       虽然自己很早也当兵的打算,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搁浅,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初家里没钱、没关系,被逼无奈的父母不得不让我重新考虑自己的前途。似乎上天也爱开玩笑,几年后的今天,我却成了数百计“准兵”的体检大夫,不过这两年的体检经历也确实弥补了我一块心病似的“兵瘾”了。         个人观点:      想当兵的有几类人.   第一类、以许三多为代表的农村子弟,当兵是比读书更简便的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的一个手段.当了兵后,可以入党,有机会还可以当志愿兵,志愿兵的收入可以赶上或超过普通工人工资了,如果初高中毕业,还有机会考军校,比地方学校里报考军校容易多了.   就算平淡的服完二年役,部队还能进行退伍后的就业技能培训.比一般学校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所以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子弟都想参军了。身体条件不达标的也就希望走后门了。   第二类、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从小在家庭的宠爱下长大的,平时不好好读书,到处惹事生非,与当地的混混一般或就是混混.当父母的又没办法管教,就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部队里,让部队帮助管教,所以要走后门入伍.有些有权势的父母当然不希望自己当兵的儿子去新疆\青海这样的动荡充满危险的地方去当兵,所以,进一步走后门,让自己的儿子留在本地驻军服役.   (我同学就有这样的,高中时就是一个学校里的混混(不过基本品质还是好的,再怎么样,也是一个爱国青年),高中毕业,被他当官的父亲送入军队,我们宁波这里的驻军是南京军区东海舰队,所以,他被他的父亲通过关系,当了东海舰队的一名汽车兵,一名给首长开车的汽车兵.这可能是通过关系能搞到的最好兵种了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