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海牙。美国驻海牙使领馆出自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子的设计者马歇-布劳耶,1959年建成。当时设计师将这座建筑喻为“艰难重建”。
布什政府在柏林留下“纪念品”
事实上,美国驻柏林新使馆最初由克林顿政府在1997年提议建设,其初衷是将其建成建筑设计方面的优秀范例,并显示美国对当时刚刚重新统一的德国的支持。由于这种象征性的意义,美国没有将其建成又一个仅以安全性为重的呆板四方形建筑,而选择了目前的方案。
这座使馆建筑有着非常彻底的柏林特色,其颜色、规模以及材质结构等都经过精心设计以保持其所在地点的历史特点。它完全摆脱了美国驻外使馆粗枝大叶的传统设计。建筑学家把安保设施巧妙地融入建筑之中,并尽可能注重该建筑与附近的地标性建筑如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的协调性。
此外,这座新使馆也考虑到了对公众的吸引,包括通向巴黎广场的透明圆顶,夜晚照亮Tiergarten公园的灯塔以及美国表现主义大师索丽•维莱特在南大厅的壁画作品等等。
尽管有批评认为这座使馆建筑只不过是布什政府备受诟病的外交政策的又一反映,但是马里兰大学建筑史学者鲁福勒认为,恰恰相反的是,这座新使馆体现的正是那些使外交得以顺利进行的信任和互相尊重。
美驻外使馆最重安全性
美国驻外使馆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变迁。
二战后,美国兴起了一波驻外使馆建设浪潮。当时的美国国务院十分重视的几个战后建筑,其设计方案都是从竞争激烈的诸多方案中选出的。
第一座通过竞争选出设计方案的美国驻外使馆建筑是美国驻伦敦使馆。那是在1956年,审查委员会选择了艾尔罗•萨尔林恩的设计方案。萨尔林恩设计的美国驻伦敦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出色的外观获得大奖。此外,这座使馆的大堂还专门设置了展览空间和图书馆对公众开放。而美国驻印度、海牙等地的使馆和代表处当时也均由建筑名家设计。
到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驻外使馆建筑逐渐成为了反美情绪的目标,而美国在修建使馆时,其设计也开始反映出加强安全性的需要。在1983年美国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使馆遭到爆炸袭击以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驻外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查,成本和安全性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关切点。而在1998年美国驻东非大使馆遭到爆炸袭击后,美国国务院对驻外使馆的设计制定了统一标准,并确认了美国驻外使馆高墙环绕的模式。为了加快驻外使馆的修建进度,美国国务院还制订了2年的时间表。
战地堡垒-斥巨资修建驻伊使馆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就是正在建造中的美国驻伊拉克新大使馆。新使馆位于巴格达外国使馆云集的"绿区",占地达104英亩。使馆外部是 9英尺多高的围墙,内部功能齐备俨然是一座小城镇。有人曾经估算过,它的运营成本每年高达10亿美元。这座被认为是美国海外使馆中规模最大的“堡垒”从建设之初就被美国政府赋予战略意义,也不幸成为批评人士指责美国计划长期占领伊拉克的最好例证。
不过最大、同时也是造价最高的美国驻外使馆还要数美国驻巴格达使馆。美国斥资7.36亿美元在巴格达修建的这座占地42公顷的使馆高墙环绕,内中共有21栋楼,包括了办公楼、住宅楼和配套设施。
美国驻巴格达使馆由于其规模和高昂的建筑成本引起了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由管理不当造成的,目前该项目正在受到调查。
中国首都北京。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美国总统布什将亲自为这座美国的新使馆揭幕。这种位于北京亮马河畔的建筑设计思路多处借鉴了中国古代传统设计风格。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0701/Img25785627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挪威首都奥斯陆。同样出自埃罗-沙里宁之手。这座外表庄重的建筑位于奥斯陆一块三角地带,内部呈菱形结构,自从落成之日起就成为各种招待活动的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