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中国春节,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过的?

中国春节,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过的?

文章来源: 孙子兵 于 2008-02-11 10:51:1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随着世界文化融合的加快,—些西方节日如今越来越受到不少中国人的青睐。与此同时,中国春节也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些土生土长、从未到过中国的外国人,是如何在他们的国土上欢度中国最为传统的佳节的呢?   美国人:爱凑热闹   在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里,随着华侨、华裔人数日渐增多和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对春节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感兴趣。   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上至总统、下至华人聚居较多地区的地方民选官员,都会利用不同的场合向华人致以新年的祝福,对为美国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华裔表示敬意。继纽约州在几年前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后,加利福尼亚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华裔议员们也正在准备提出将春节定为当地公共假日的提案。华人社区甚至出现了争取使农历新年早日成为美国全国性法定假日的呼声。   爱凑热闹的美国人喜欢看游行、放焰火,自然也不会放过春节这个机会。大多数过春节的美国人都想沾沾中国文化的喜气儿,找个机会品尝中国美食。还有一种情况值得关注:目前每年有数千个美国家庭从中国领养孤儿,为了让这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些家庭成为对春节最有兴趣的群体之一。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时,他们都在家里布置中国特色的装饰,如中国结、红灯笼、春联等,许多家长还给自己和孩子置备了专门在新春期间穿的中式服装,对华人社区举办的各种新春庆祝活动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衷。   英国人:“恭喜发财”   春节期间,英国的大街上会增添许多Chinese New Year(中国春节)的东西。非中餐馆也会添置几道“Special Meal Deal for Chinese New Year”(专为中国春节准备的菜肴),英国大报推出“中国周”教人学汉语。英国也处处洋溢着欢庆春节的气氛,以伦敦为例: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3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不是华人)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当时的场面令所有华人都感到无比骄傲。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盛装巡游、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两个广场上还有文艺演出和烟火表演。伦敦警方将相关街区全部变成步行街,持续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   这一天伦敦简直是中国化了,乐滋滋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拨浪鼓和气球猪;喜欢中国美食的男男女女挤在唐人街共进中餐;在市中心,年轻人纷纷用相机、手机、摄像机留住舞龙舞狮表演的倩影;有些英国人干脆穿上了中国的唐装……伦敦俨然成了一座中国城。此前,伦敦已举行过两次春节彩灯游行。去年有10万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其鲜明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使游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春节为什么在伦敦的影响如此之大?据统计,伦敦有8万多华人,其中6300多名留学生,他们为中国文化在伦敦落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支持。据伦敦投资局资料显示:英国是欧洲接受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对英投资中约三分之一在伦敦。近5年到伦敦的中国人每年递增45%,消费递增 66%。因此,中国的春节受到了英国政府的格外重视。英国的主流社会积极参与和各地传播的中国文化及英国民众的高度热情,使得近几年中国春节的喜庆气氛在英国迅速蔓延开来。   法国人:由衷喜爱   近几年,随着中法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与频繁,法国人对中国春节越来越熟知,毫不夸张地说,春节已经悄然走进了很多法国人的家庭,春节习俗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到春节前夕,法国的大街小巷都装饰一新,彩旗飞扬,不仅华人聚居区,就连巴黎市政广场也会挂上大红灯笼,满眼都是喜气洋洋的大红色。迎春贺新的节日气氛相当浓郁。   而家乐福等法国知名连锁超市都会在春节前夕开辟专柜销售中国食品,水饺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畅销冠军。中餐馆也会在此时迎来一年一度的订餐高峰。“法国人喜欢跟着中国人过年,除夕晚上餐馆一定满座,甚至要提前订座。”巴黎中产阶级聚集的15区的中餐馆老板叶先生如是说。   法国人欢度春节的种种做法,已不仅仅是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好奇或是单纯的凑热闹,而是缘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乃至热爱与推崇。在去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给旅居法国及欧洲的全体华侨、华裔的春节贺词中有这样一句:“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传统新年。”“我们”这个简单的单词,却无疑体现出了希拉克总统这位众所周知的“中国通”对春节、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认同感。法国其他政要,包括现任总统萨科齐也都说过类似的话。   德国人:青睐贺卡   相对于法国人对中国春节的高度接纳,德国人在这一点上,则体现出了他们民族性格中节制谨慎的一面。对东方文化、中国春节,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好奇但又审慎的态度。比较奇特的是,德国的青少年对中国春节反而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家长也乐观其成,甚至带有某种鼓励与支持。   近几年来,每逢春节到来之际,德国街头都会出现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柏林的商场内,春节前夕总会醒目地摆出五颜六色的中德文贺年卡。其中有一种贺卡因设计新颖美观深受德国顾客的青睐。贺卡封面左上角印着“平安”两个金色的正楷中文大字,左下角为花体“吉祥如意,万事顺利”,正中间则是用中文楷书写成的西方人名的中文译名。打开贺卡,左面一页是一只飞舞的凤凰,右面是封面名字的德文解释,如Christine这个德文名字的中文意思是一个美丽、善于思考、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女子。最下边是用德文写的孔子的话:“父母在,不远游。”贺卡背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图案。   春节前夕,很多德国人争相购买此类贺卡,或送给朋友以示祝福,或个人收藏。德国的青少年也喜欢互赠此类贺卡,彰显个性。   另外,中国春节还出现在德国小学生的教科书中。在小学四年级的英文课本里,专门有一课介绍中国春节,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正好赶在春节到来之前讲授。老师的课程设置也颇为有趣,在对中国春节进行介绍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十二生肖、“恭喜发财”和生肖年表的问题单,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春节的认识。例如:中国春节的时间大概是几月?给孩子发的红色信封里装的是钱还是其他礼物?   德国小学生们对中国的十二生肖尤其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想知道自己的属相,一些学生还对中国的语言和饮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他们有的人不仅会说、写简单的汉字,还学会了包饺子。   除欧美国家外,在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春节早已经融入他们的文化中了,其欢庆的程度与中国相差不远。   春节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与它本身的文化魅力和价值是分不开的。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华人人数的增长、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深入等,都是春节在世界上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摘自《海外文摘》2008年2月号上半月版 作者 李暄、蓝薇)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全美炸锅!华裔夫妇找代孕疯狂生21娃 被剥夺监护权
中国女勒索美国公民结婚索要绿卡?引极大关注
国会推"尊严法案" 非法移民交$7000 可申请永久身份
华裔夫妇疯狂代孕案中案:保姆涉虐童遭FBI通缉
骇人听闻!华裔夫妇涉虐童丑闻 受害者包括20余幼儿

24小时讨论排行

有损国格!一切西方伪史论 本质都是辱华的高级黑
宗庆后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动又热情 看对方眼神…
马斯克密集发文猛烈抨击特朗普“爱泼斯坦案是骗局”
印度空难后"东航惨案"被提,"可能危及国安"会被尘封吗?
别被川普“临阵软脚”骗了 他要的就是关税!越高越好…
中国好感度反超,美国全球民调出现“逆转”
苦吞50%关税!巴西总统鲁拉"强硬杠上川普"民调反涨
川普:中国很快会处死芬太尼制造者 北京:责任在美国自身
宗馥莉的妈妈 才是狠人 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
移民这局赢了!川普政府想拔他绿卡"法院2理由推翻"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么多钱干么 天堂又不能用
美女议员AOC称川普是“强奸犯” 白宫官员:可悲可怜
《竹林女儿》:离散和跨国收养,一对双胞胎的命运回响
卡尔森率领忧心忡忡的MAGA斗士们 质疑特朗普
澳总理:中国洋溢自信和创新 成都建筑前所未见
川普宣布可口可乐"改配方",喊:就是比较好喝!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春节,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过的?

孙子兵 2008-02-11 10:51:18

随着世界文化融合的加快,—些西方节日如今越来越受到不少中国人的青睐。与此同时,中国春节也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些土生土长、从未到过中国的外国人,是如何在他们的国土上欢度中国最为传统的佳节的呢?   美国人:爱凑热闹   在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里,随着华侨、华裔人数日渐增多和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对春节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感兴趣。   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上至总统、下至华人聚居较多地区的地方民选官员,都会利用不同的场合向华人致以新年的祝福,对为美国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华裔表示敬意。继纽约州在几年前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后,加利福尼亚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华裔议员们也正在准备提出将春节定为当地公共假日的提案。华人社区甚至出现了争取使农历新年早日成为美国全国性法定假日的呼声。   爱凑热闹的美国人喜欢看游行、放焰火,自然也不会放过春节这个机会。大多数过春节的美国人都想沾沾中国文化的喜气儿,找个机会品尝中国美食。还有一种情况值得关注:目前每年有数千个美国家庭从中国领养孤儿,为了让这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些家庭成为对春节最有兴趣的群体之一。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时,他们都在家里布置中国特色的装饰,如中国结、红灯笼、春联等,许多家长还给自己和孩子置备了专门在新春期间穿的中式服装,对华人社区举办的各种新春庆祝活动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衷。   英国人:“恭喜发财”   春节期间,英国的大街上会增添许多Chinese New Year(中国春节)的东西。非中餐馆也会添置几道“Special Meal Deal for Chinese New Year”(专为中国春节准备的菜肴),英国大报推出“中国周”教人学汉语。英国也处处洋溢着欢庆春节的气氛,以伦敦为例: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3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不是华人)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当时的场面令所有华人都感到无比骄傲。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盛装巡游、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两个广场上还有文艺演出和烟火表演。伦敦警方将相关街区全部变成步行街,持续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   这一天伦敦简直是中国化了,乐滋滋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拨浪鼓和气球猪;喜欢中国美食的男男女女挤在唐人街共进中餐;在市中心,年轻人纷纷用相机、手机、摄像机留住舞龙舞狮表演的倩影;有些英国人干脆穿上了中国的唐装……伦敦俨然成了一座中国城。此前,伦敦已举行过两次春节彩灯游行。去年有10万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其鲜明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使游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春节为什么在伦敦的影响如此之大?据统计,伦敦有8万多华人,其中6300多名留学生,他们为中国文化在伦敦落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支持。据伦敦投资局资料显示:英国是欧洲接受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对英投资中约三分之一在伦敦。近5年到伦敦的中国人每年递增45%,消费递增 66%。因此,中国的春节受到了英国政府的格外重视。英国的主流社会积极参与和各地传播的中国文化及英国民众的高度热情,使得近几年中国春节的喜庆气氛在英国迅速蔓延开来。   法国人:由衷喜爱   近几年,随着中法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与频繁,法国人对中国春节越来越熟知,毫不夸张地说,春节已经悄然走进了很多法国人的家庭,春节习俗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到春节前夕,法国的大街小巷都装饰一新,彩旗飞扬,不仅华人聚居区,就连巴黎市政广场也会挂上大红灯笼,满眼都是喜气洋洋的大红色。迎春贺新的节日气氛相当浓郁。   而家乐福等法国知名连锁超市都会在春节前夕开辟专柜销售中国食品,水饺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畅销冠军。中餐馆也会在此时迎来一年一度的订餐高峰。“法国人喜欢跟着中国人过年,除夕晚上餐馆一定满座,甚至要提前订座。”巴黎中产阶级聚集的15区的中餐馆老板叶先生如是说。   法国人欢度春节的种种做法,已不仅仅是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好奇或是单纯的凑热闹,而是缘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乃至热爱与推崇。在去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给旅居法国及欧洲的全体华侨、华裔的春节贺词中有这样一句:“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传统新年。”“我们”这个简单的单词,却无疑体现出了希拉克总统这位众所周知的“中国通”对春节、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认同感。法国其他政要,包括现任总统萨科齐也都说过类似的话。   德国人:青睐贺卡   相对于法国人对中国春节的高度接纳,德国人在这一点上,则体现出了他们民族性格中节制谨慎的一面。对东方文化、中国春节,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好奇但又审慎的态度。比较奇特的是,德国的青少年对中国春节反而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家长也乐观其成,甚至带有某种鼓励与支持。   近几年来,每逢春节到来之际,德国街头都会出现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柏林的商场内,春节前夕总会醒目地摆出五颜六色的中德文贺年卡。其中有一种贺卡因设计新颖美观深受德国顾客的青睐。贺卡封面左上角印着“平安”两个金色的正楷中文大字,左下角为花体“吉祥如意,万事顺利”,正中间则是用中文楷书写成的西方人名的中文译名。打开贺卡,左面一页是一只飞舞的凤凰,右面是封面名字的德文解释,如Christine这个德文名字的中文意思是一个美丽、善于思考、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女子。最下边是用德文写的孔子的话:“父母在,不远游。”贺卡背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图案。   春节前夕,很多德国人争相购买此类贺卡,或送给朋友以示祝福,或个人收藏。德国的青少年也喜欢互赠此类贺卡,彰显个性。   另外,中国春节还出现在德国小学生的教科书中。在小学四年级的英文课本里,专门有一课介绍中国春节,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正好赶在春节到来之前讲授。老师的课程设置也颇为有趣,在对中国春节进行介绍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十二生肖、“恭喜发财”和生肖年表的问题单,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春节的认识。例如:中国春节的时间大概是几月?给孩子发的红色信封里装的是钱还是其他礼物?   德国小学生们对中国的十二生肖尤其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想知道自己的属相,一些学生还对中国的语言和饮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他们有的人不仅会说、写简单的汉字,还学会了包饺子。   除欧美国家外,在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春节早已经融入他们的文化中了,其欢庆的程度与中国相差不远。   春节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与它本身的文化魅力和价值是分不开的。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华人人数的增长、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深入等,都是春节在世界上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摘自《海外文摘》2008年2月号上半月版 作者 李暄、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