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猪”迎“鼠”,再过两天,我们就要迎来农历鼠年。细心的公众会发现,即将到来的鼠年中,将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无春”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专家严家荣介绍,所谓“无春”年是指在农历的一
年中没有立春之日。从2008年2月7日至2009年1月25日,为农历的戊子年,即“鼠年”。2008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时仍然是农历“猪年”,
2009年的立春也在2月4日,但那时已经是农历“牛年”了。所以,即将到来的农历鼠年没有“立春”这个节气。
“无春”是如何形成的呢?严家荣介绍,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计365.24天,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阴历则是按月亮的盈亏变化规律制定的,平年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共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约少11天。
为使阴历能与“四时”变化相协调,我国从春秋战国时就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来“改进”阴历,即在19年里安插7个闰月,这样阴历的闰年就有383天或384天,比阳历年约多19天。因此,一般农历闰年都有两个立春,平年自然就可能没有“立春”了。
严家荣提醒公众,不论“无春”“双春”还是“单春”都只是阴历和阳历之间转换时的“阴差阳错”,与吉凶无关。有关鼠年“无春”不宜结婚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