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美国夫妇成都租房打工 陪"中国女儿"学汉语(图)

美国夫妇成都租房打工 陪"中国女儿"学汉语

文章来源: 华西都市报 于 2008-01-07 15:03:0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一家人其乐融融

来自美国的布林克夫妇为让认养的两位中国女儿了解祖国,接受汉语教育,带着孩子来到四川成都,一边打工,一边陪读。

冬日的蓉城格外阴冷,而成都市中心一间芭蕾舞练功房内却异常火热,一群10岁左右的“小天鹅”正翩翩起舞。一对金发碧眼的外国夫妇拿着水杯和毛巾,静静地等在场边,在陪练的家长中间格外打眼。这对夫妇,男的叫布林克,女的叫珍妮。他们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视线集中在两个中国女孩身上,那是他们认养的中国孩子──“陈华”与“吉利”。

四年认养两个中国娃

布林克在美国一直从事中学教育,他和珍妮对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夫妇俩的一对亲生儿女已长大成人。“身边少了孩子就少了快乐。”布林克说,很早以前他们在画报及网络上看到穿红肚兜、扎红辫子的中国娃娃的照片,感觉特别可爱,于是,认养中国娃娃成了他们萦绕于心的强烈愿望。

1996年,夫妇俩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湖北武汉的一所孤儿院认养了仅7个月大的“Lilian”,并为她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陈华”,了结了一桩心愿。布林克回忆说,“带走小家伙的那天,我们还特地为她打扮了一番,中国结、小旗袍、红肚兜集于一身,目的就是让孩子永远记住她是中国人。”

回到华盛顿的新家,小陈华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待孩子临近3岁时,布林克夫妇似乎感觉陈华有些孤单,为了给她找个伴儿,夫妇俩决定认养第二个中国娃娃。1999年,夫妇俩又一次来到中国,在广东广州一所儿童福利院,如愿以偿地接回了不满周岁的“Is-abele”(中文名“吉利”)。

让孩子知道根在中国

“孩子自幼生长在美国,但她们的根在中国。所以汉语成为他们成长中必不可缺的课程。”11岁的姐姐和8岁的妹妹对汉语十分陌生,虽然布林克夫妇在美国想尽办法让她们接受汉语教育,但由于没有语言环境,效果不佳。去年8月,布林克通过网络了解到成都有一所适合孩子就读的国际学校,于是夫妇俩便带着孩子来到成都。

4个多月时间,夫妇俩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为了长期陪读,布林克还通过努力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与四川大学签订了一年的任教合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布林克夫妇在川大校内租住的临时新家,每天都会传来姐妹俩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两个宝贝女儿在短短的时间里所取得的这些“中国成绩”,布林克夫妇脸上堆满了满足的笑容!

说起将要在中国第一次过春节,一家4口迫不及待地换上刚刚量身订做的唐装:“瞧,我们像不像标準的中国家庭!”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领馆:所有在美中国公民尽快完成"海外公民登记"
陈立人杀妻案,前女友提交重要证物并要求不公开!
三名非婚生美国娃争宗庆后遗产 颠覆爱国简朴形象
美国大汉学家,为何要写一个“中国荡妇”的故事
MAGA们原谅了川普的一切 为何不肯原谅这件事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突然变强硬真正原因,觉得自己被普京羞辱了
开除一个被偷拍的女大学生,才是有损国格
“同志”的年头要回归了?“共产”还远吗?
消息人士:特朗普对俄变脸,普京“并不畏惧”
巴西咖啡恐大涨!业者抢50%关税前加速向美国运货
知情人士:宗庆后不止四孩 顾虑公众形象未入家谱
中国好感度反超,美国全球民调出现“逆转”
川普稳赚不赔的战争生意 拜登就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iPhone稀土不靠中国!苹果砸5亿建立美国供应链
全球民调曝"对中国改观",美国好感度仅剩35%
特朗普:泽连斯基不应将莫斯科作为攻击目标
宗馥莉的妈妈 才是狠人 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
中国学生涌入伊利诺伊“玉米地”,中餐也“火”了
宗馥莉决战“影子夫人”:娃哈哈没有赢家的困局?
特朗普向普京发出最后通牒,乌克兰人却感到难抱期望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么多钱干么 天堂又不能用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国夫妇成都租房打工 陪"中国女儿"学汉语

华西都市报 2008-01-07 15:03:03
一家人其乐融融

来自美国的布林克夫妇为让认养的两位中国女儿了解祖国,接受汉语教育,带着孩子来到四川成都,一边打工,一边陪读。

冬日的蓉城格外阴冷,而成都市中心一间芭蕾舞练功房内却异常火热,一群10岁左右的“小天鹅”正翩翩起舞。一对金发碧眼的外国夫妇拿着水杯和毛巾,静静地等在场边,在陪练的家长中间格外打眼。这对夫妇,男的叫布林克,女的叫珍妮。他们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视线集中在两个中国女孩身上,那是他们认养的中国孩子──“陈华”与“吉利”。

四年认养两个中国娃

布林克在美国一直从事中学教育,他和珍妮对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夫妇俩的一对亲生儿女已长大成人。“身边少了孩子就少了快乐。”布林克说,很早以前他们在画报及网络上看到穿红肚兜、扎红辫子的中国娃娃的照片,感觉特别可爱,于是,认养中国娃娃成了他们萦绕于心的强烈愿望。

1996年,夫妇俩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湖北武汉的一所孤儿院认养了仅7个月大的“Lilian”,并为她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陈华”,了结了一桩心愿。布林克回忆说,“带走小家伙的那天,我们还特地为她打扮了一番,中国结、小旗袍、红肚兜集于一身,目的就是让孩子永远记住她是中国人。”

回到华盛顿的新家,小陈华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待孩子临近3岁时,布林克夫妇似乎感觉陈华有些孤单,为了给她找个伴儿,夫妇俩决定认养第二个中国娃娃。1999年,夫妇俩又一次来到中国,在广东广州一所儿童福利院,如愿以偿地接回了不满周岁的“Is-abele”(中文名“吉利”)。

让孩子知道根在中国

“孩子自幼生长在美国,但她们的根在中国。所以汉语成为他们成长中必不可缺的课程。”11岁的姐姐和8岁的妹妹对汉语十分陌生,虽然布林克夫妇在美国想尽办法让她们接受汉语教育,但由于没有语言环境,效果不佳。去年8月,布林克通过网络了解到成都有一所适合孩子就读的国际学校,于是夫妇俩便带着孩子来到成都。

4个多月时间,夫妇俩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为了长期陪读,布林克还通过努力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与四川大学签订了一年的任教合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布林克夫妇在川大校内租住的临时新家,每天都会传来姐妹俩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两个宝贝女儿在短短的时间里所取得的这些“中国成绩”,布林克夫妇脸上堆满了满足的笑容!

说起将要在中国第一次过春节,一家4口迫不及待地换上刚刚量身订做的唐装:“瞧,我们像不像标準的中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