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日本地质工作者在2007年考察该岛时拍的照片。下图:与上世纪50年代(昭和30年代)所拍的相比,显示出该岛明显变小了。图片的左下角是这种微型甲壳类动物。
1928年对该岛的纪录显示,该岛长120米,涨潮时,岛露出水面高度22米。1960年的照片显示该岛已经变小了,但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岛上有两个被植物覆盖的岩峰。然而到了今天,这个岛在涨潮时几乎全部位于水下,落潮时只能见其西端露出水面6米的岩石。
这些甲壳类动物是虾蟹类的亲缘动物,体型微小,在当地被称为nanatsuba-kotsubumushi,它们日夜在这个名为Hoboro的无人岛打洞穿孔。
近来海水水温上升使岛周边受保护水域的浮游生物数量大幅上升。浮游生物是这类微型甲壳类动物的主食,它的数量增加促使这类微型甲壳类动物数量成倍增加,小岛受到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广岛大学的名誉退休教授沖村雄二(Yuji Okimura)说:“两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岛上的时候,就对这类微型甲壳类动物的数量巨大感到震惊。它们对这个岛的破坏更令我瞠目结舌。这些甲壳类动物要构建自己穴居领地,在岩层上穿孔,把整个小岛弄得千疮百孔。岩层变得十分脆弱,无法经受风浪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