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五场床戏和两个三角恋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色.戒》炒了这么久,我一直想避开这个时髦,结果还是自己找上门去了,主要是修练得不够。上周末有几个朋友从外州来,本地的两个朋友一个开车去接、一个安排吃饭的地方,我闲着没事就去了电影院,看到一半后手机震动了几次我没接,一出电影院赶紧回电话,“不好意思刚看完《色.戒》,你们在哪里吃饭?”

就这样一不小心落了个“重色轻友”的罪名。

后来他们打电话来问电影到底好不好看,我懒得讲电话,索性把观后感敲出来。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ages/movie/gallery/1174361/photo_0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色.戒》有点像《黑皮书》的中国版。《黑皮书》的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前夕德军占领的荷兰,一犹太歌手全家被纳粹杀死后参加了荷兰抵抗组织,并走上间谍之路,在向某纳粹头目施展美人计时爱上了那位纳粹。《色.戒》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日军占领的上海,李安用倒叙的方式交待了大一学生王佳芝逃到香港后参加一群高年级爱国青年学生的话剧演出,然后被帅哥邝裕民说服去引诱易先生,三年后回到上海被邝裕民再次招募去引诱易先生(伪政府特务机关头目),结果在真真假假的性爱中动了真情。不同的是,犹太女歌手用性爱征服了纳粹军官,并用信赖和真情换来了纳粹军官的同情与真爱,王佳芝扮成麦太太与易先生的调情只换来短暂的动心。

也有点像希区柯克的经典名作《美人计》(Notorious)的翻版,英格丽.褒曼爱上招募她做间谍的卡里.格兰特,纳粹识破她的间谍身份后一步步毒死她…… 卡里.格兰特救活了英格丽.褒曼,《色.戒》却让邝裕民和王佳芝都死于易先生的枪下。李安挑选的邝裕民居然长得也像卡里.格兰特(Cary Grant),只是没他会演戏。

王佳芝通过一个女同学认识了邝裕民,那女同学也喜欢邝裕民,所以王佳芝和邝裕民虽然互有好感,却没有发展。王佳芝心里喜欢邝裕民,也感觉着邝裕民对自己的喜欢,单纯的王佳芝似乎为了邝裕民可以付出一切,包括做间谍,包括为了做间谍而失身。如果初夜给了邝裕民也还值得,可是偏偏那群爱国学生里只有一个她最讨厌的男生有过性经验,而且是从妓女那里学来的……这一切都是为剧情发展作铺垫吧,王佳芝为了心中的爱人和爱国事业什么都敢、都愿豁出去,连最珍贵的初夜都不惜。第一场床戏令人悲哀,为了革命事业而忍受疼痛,王佳芝的决心和勇气都写在她的表情肢体动作上。

第二天(也许几天后),王佳芝又练习起床戏,这次她在上面,她的大胆动作连那位男生都感到惊讶。假扮商人的太太去勾引易先生,不练出点功夫哪行?能和一个一点都不喜欢的窝囊废男生做爱,还怕和长得有点“鼠相”的老上床吗?(我有点怀疑小说《色.戒》的自传成分,张爱玲由爱生恨把温文儒雅的胡兰成形容为 “鼠相”?呵呵。)邝裕民觉得演爱国话剧还不够,杀一个才是真正的革命行动,青年学生就这样走上了暴力之路,连带牺牲纯情的王佳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ages/movie/gallery/1174361/photo_2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如果说后面的三场床戏使《色.戒》被定为NC-17级,我倒觉得邝裕民们杀易先生副官老曹的血腥镜头更“青少年不宜”。张爱玲的原著里没有那么血腥的场面,李安想全面挑战美国人的承受力?还是为了揭示人类战争以暴还暴的本质?《黑皮书》里面那个戴眼镜的书生开枪打死和纳粹勾结的荷兰警察后,神经质地反复自责:“我开枪杀人了,我也是刽子手,我开枪杀人了,我也是刽子手。” 邝裕民用刀捅死老曹后,见他还有一口气又上去扭断他的脖子,那些镜头真是惨不忍睹,邝裕民们也是事后对自己的行动感到惊异。李安没有像《黑皮书》那样营造一个非开枪杀人不可的千钧一发的场面和气氛,难道是想质疑“不需以自卫为理由只需为了正义就可以革命”的合理性?热血沸腾的青年为了爱国竟可以不择手段,战争的残忍不仅在于残杀百姓,也在于泯灭了人性,这是他想表现的吗?

《色.戒》里的职业革命家、邝裕民的单线联络人老吴看起来是个不怎么通情达理的人,王佳芝把写给父亲的信交给他代寄,表现出为了革命已不惜牺牲性命的最后决心,他却把信烧了;她不堪忍受双重面具的生活并发觉自己越来越身不由己地爱上而要求组织快点行动,他却为了多挖点情报而不断拖延,再加上他的不耐烦和盛气凌人的语气,在在令人生厌。

梁朝伟一皮带抽出压抑而复杂的个性,也抽出为了性爱而背叛革命出卖战友的女间谍的情欲。易先生与麦太太之间马拉松式的互相试探、勾引、调情,终于假戏真做地爆发成一发不可收的宣泄。电影里的第三场床戏是他们俩的第一次男欢女爱,虐恋的场面有点令人碎不及防,皮肉之痛是否为了加深对性爱的感受?抑或是为了弥补没有初血带来的刺激而造成的遗憾?

最后两场床戏尽是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姿势,使人怀疑是否非有此必要不可。记得以前在图书馆看过一本印度的Kama Sutra,里面有各种做爱的动作姿式,还介绍了一个最能触及女人深处的姿势:女的双腿交叉放在男的肩上。电影《色.戒》里把这个动作发扬光大,由正面进化为侧面,双腿改为单腿,也许为了使画面更有美感?不知这是李安的精心设计还是演员的即兴表演。汤唯说一辈子演一个王佳芝足矣,说的当然是演员生涯里能演一个好角色就足够了,是对李安导演的感激,可是听起来有一点像一辈子有这样的一次就无憾了。如果能有这样的感觉,背叛革命又算什么呢?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ages/movie/gallery/1174361/photo_0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有帅哥伟仔扮演易先生,麦太太王佳芝无疑是张爱玲附身了,王佳芝在最后一个动作之后流出的眼泪是最高境界的性爱之体现?如果她在此时此刻对和盘托出刺杀的计划或稍有暗示,那么可以说电影的主题是宣扬性爱超越阶级、由性爱的满足而产生的情爱超越意识形态等等,可是王佳芝偏偏是在看到六克拉的粉红钻戒之后才说“快走”,莫大的讽刺啊,爱玲张的冷艳令人叫绝。

上海人的小资情调是别具一格的,男人对女人的喜爱一定要用金边镶起来才显得真实浪漫。每战每输的王佳芝唯一胡牌的一次是易先生坐上家时放的冲。易先生的举止从来都是不露声色,他的细心和疼爱只有王佳芝一个人能领略到,周围那些颇有姿色的太太们想吃醋又怕跌身份。

易王之情是否太突然?这倒不一定,三年后第一次见面时王佳芝的一句“易先生瘦了”已把那份牵挂表露无遗,真亦假来假亦真。王佳芝在雨天下车时易先生一把伞举过去也是将那份关切无言地传递给对方。总之他们俩在一起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是后来翻江倒海腾云驾雾之势的层层铺垫,李安的前戏功夫下得十足。同样是大胆的性爱画面,《色.戒》不同于贝托鲁奇的《梦想者》或《巴黎最後的探戈》正是在于这些“悬念”。《巴黎最后的探戈》有一个惊人的anal sex场面,《色.戒》里有(王给易)oral的画面,虽然一闪而过,却也很惊艳,这镜头比那些姿势更NC-17。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ages/movie/gallery/1174361/photo_0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虽然后三场床戏是李安的重点所在,第一场的画面却是挥之不去,王佳芝临死前看邝裕民的最后一眼和第一场滑稽可笑到悲哀无奈的床戏总是在我眼前重叠在一起。

李安给自己留了后路,如果有观众不能接受女间谍对动情,那么王佳芝、邝裕民、和那个高年级女同学之间的三角暗恋,可以看作是对意乱情迷的解读。

陈冲扮演的易太太好像没什么心计,只知道整天打麻将、上餐馆,说起话来絮絮叨叨婆婆妈妈,易先生和王佳芝在眼皮底下调情都视而不见,但也许这样的女人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尽管陈冲基本上把这个角色给演砸了。第一次上大荧幕的王佳芝扮演者汤唯在电影里的电影院里看外国片,看到Intermezzo里的英格丽.褒曼时泪流满面,李安为什么要挑选希区柯克的这部老电影呢?Intermezzo里的男主角和太太结婚多年,当感情逐渐平淡之后爱上了女儿的钢琴老师,但最后还是回到太太身边。这是英格丽.褒曼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片子,演的是那个年轻漂亮、得到短暂爱情的钢琴老师。李安似乎在暗示什么,虽然电影结尾易先生看着王佳芝睡过的床有些伤感,张爱玲的小说结尾也用“悄然”二字表现了他心里的失落(“喧笑声中,他悄然走了出去。”),但李安作为男人毕竟更加了解男人吧。

希区柯克虽然是悬念片大师,表现手法却有些陈旧,所以我还是更欣赏李安。与拍过《本能》的好莱坞商业片床戏大师Paul Verhoeven 所拍的《黑皮书》相比,《色.戒》好像更有艺术性(更诗意),更细腻(节奏慢),更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反正是尽力了),李安甚至不顾影响商业效应、不怕被定为NC-17级而坚持不删镜头。但换个角度看,不正是这些镜头会最终带来商业效应、起码在港台和海外华人世界里创下票房价值吗?所以有炒作的嫌疑,尽管李安是不需要炒作的了。

李安和Paul Verhoeven 都善于build up,后者是交代犹太女歌手怎样失去所有亲人和男朋友,怎样对纳粹仇恨到骨子里,所以才当上间谍,与后来爱上纳粹形成巨大的反差,而李安的铺垫是一些看起来很花哨但却没有什么逻辑关系的琐碎,麻将和主题何干?香港与上海何干?王佳芝的父亲没尽到责任但她有何深仇大恨以至要参与刺杀?当然,这是小说的局限、剧本改编得不出色。两个女间谍中,犹太女歌手的风韵透着清纯,王佳芝的清纯透着算计,比起王佳芝时常紧锁的眉头,我更喜欢犹太女的天真浪漫和爽朗的笑,她的仇恨和悲伤只偶尔在泪眼里闪过,显得自然;她的美人计感化了对手,赢得理解和相爱;同样是露三点,她透着健康红润。演纳粹军官的 Sabastian Koch没有被脸谱化,很有人情味。不过,梁朝伟皮笑肉不笑的样子也很迷人,床上表演炉火纯青,但如果他真的是真刀真枪,为什么演员表里有四个替身呢?看的时候希望他能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但看完后有上当的感觉。伟仔有句台词,大意是日本人都恐慌不安、美国一参战就会怎么怎么,他的港腔国语我当时听懂了但没有记下来,原著里没有类似的话,但和《黑皮书》里一段台词惊人地相似:英国军队一打过来纳粹就会怎么怎么…… Paul Verhoeven 对二战时老家荷兰人行为的反思,影响到李安对抗战时中国人的表现吗?难道王佳芝和邝裕民演的那场爱国剧是一个反讽?

我害怕自己误读了李安,所有不确定的印象都用了问号。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ages/movie/gallery/1174361/photo_3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李安在布景和道具上做了很多功课,(可参见程乃珊对张爱玲小说里提到的公寓、绿屋夫人时装店、凯司令咖啡馆、印度人的珠宝店、平安电影院等有关详细解释和图片,链接,)但在细节处理上还是有些不该有的疏忽,比如王佳芝要给易太太留电话号码,易太太说已经有了,王佳芝却硬是又给一次,易先生侧身吃点心时偷看到那个电话号码,可是易先生坐在易太太对面,怎么一侧身、一斜眼就看到易太太面前的纸条呢?也许我看走了眼,这一点不算太重要。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ages/movie/gallery/1174361/photo_1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精明老练、处处小心谨慎的易先生连走在身边的王佳芝东张西望都没警觉、没闻出什么来?他们在珠宝店待了那么久,为什么杀手们一直不行动?易先生冲出珠宝店跳进汽车时也没有人对着车开枪,布置了这么久的刺杀计划竟没有一点动静。李安为了忠实于原著却使得电影情节显着不真实。此外,王佳芝为易先生唱周璇的《天涯歌女》,动作太夸张做作,易先生却感动得落下一滴眼泪,李安无非是想说明他们的感情不完全建立在性爱上,还有精神层面的东西,但这场戏纯粹是画蛇添足。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ages/movie/gallery/1174361/photo_2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最酸的是上面这个镜头,看了倒胃口,so cliche.)

总之的总之,对李安有点失望,主要是这部片子没什么新意。李爱才气过人,想挖掘人性的本质,但他挖出了什么呢?他很想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而且深谙情色贵在深度,但他对人性挖掘得够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