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夜宴》四大角色点评

《夜宴》四大角色点评

文章来源: 非常点评 于 2006-09-22 13:35:0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母后(章子怡)高处不胜寒   和《哈姆雷特》相比,《夜宴》的最大不同就是把“母后”推到了绝对主角的地位,她不仅保持了两朝皇后的身份,而且跟太子无鸾爱意绵绵。如果弗洛伊德在世,一定会对这个改编会心一笑,因为他在《哈》剧中看到的弑父恋母情结终于得到了大张旗鼓的表达。这场三角恋谈得够玄,只是对无鸾生母只字不提的态度有失严谨,让人怀疑这样安排是出于加重章子怡主角地位的商业考虑。   这一变动也令编剧不得不对《哈姆雷特》做出伤筋动骨的整体调整,一出质问生命的莎翁名剧降格成宫廷性爱斗争,并使《夜宴》缺乏打动人心的力度。好在章子怡对“母后”的精神状态把握到位,良好的表现甚至拯救了一些台词。美中不足是个别“激情戏”严重缺乏可信度(如“叔叔真会伺候女人”这句话就说得很做作),这和《夜宴》的整体用意有关,在提到厉帝时会加以讨论。   无鸾(吴彦祖)被压抑的哈姆雷特   无鸾是《夜宴》中最可惜的人物,可惜的是他本可以成为光芒四射的哈姆雷特,但由于一些角色权衡的原因,他不得不被笼罩在母后的阴影之下,最终也没有冲出世俗纠葛的阴霾。   哈姆雷特必须是个疯子,他可以忧郁,但不能阴沉,无论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智慧,他都首先并且必须是一个超凡脱俗的疯子。他的热烈必须点燃整个死气沉沉的剧场。关于他,我们可以摆脱劳伦斯·奥利佛的榜样,但必须想象一个人群中的尼采。   吴彦祖确实是个有贵族气的演员,无奈情节所限,他从一个本应挑战命运的诗人沦落为受生活摆布的弱者,厉帝说他“气势如虹”,只是说说而已,无鸾根本没说出一句灿烂如火的台词。   “生存还是毁灭”那段太难,我们不奢求在中国电影中看到,但至少要有哈姆雷特嬉笑怒骂的霸气。“一个人为什么不说说笑笑呢?您瞧,我的母亲多么高兴,我的父亲还不过死了两个钟头。”多锋利的话,吴彦祖偏偏没有机会说出。一出“王子复仇记”只能让给母后上演,实在是《夜宴》的失策。   厉帝(葛优)过于露骨的国王   《夜宴》的一个大胆构思就是厉帝之所以娶了“嫂嫂”,不是因为一己的淫欲,而是因为他对她有爱。一个野心勃勃的帝王在红颜面前折腰,这似乎是个足以打动人心的设定,而且有利于制造矛盾、推动剧情,但为什么效果不大甚至产生负作用呢?主要问题在于,影片在表现厉帝心理时过于拘泥于“床笫之事”。这听上去有些低俗,但编剧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   对一部试图表现深刻命题的古装宫廷电影来说,让现在的观众听到“暖心”、“含烫了”、“今夜之前不困惑,今夜之后困惑了”这样的话,是不可能不让大家感到尴尬甚至可笑的。对私密场景的过多露骨刻画还直接导致厉帝心理状态的移位,弑兄篡位后他最应该担心的是阴谋败露、侄儿复仇以及自己的内疚,而不是和先帝相比谁更“行”。   葛优在片中的表现是有精彩之处的,比如在册封大典上看小丑哑戏时嘴角露出的一丝笑,很见功力。“皇后敬的酒,我怎能不喝”也是一处悲情演绎,可惜之前那段“是复仇的欲望还是你的忧郁”等等独白画蛇添足,败坏了观众的胃口。   青女(周迅)令人扼腕的错位   《哈姆雷特》不是一出爱情悲剧,但《夜宴》偏偏要往这个方向上调头。对青女的“改造”就是极力实现这一意图的结果。对于这个角色,“可惜”二字不足以形容,确切的概括应该是“扼腕”。   《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娅确实是个单纯、贞洁的代表,但她不无知、不“愚蠢”,更不会在关键时刻出来添乱。   剧中她疯了,说着“这是表示记忆的迷迭香;爱人,请你记着吧,这是表示相思的三色堇”这类动人心魄的疯话,然后没过多久就死了。怎么死的呢?在试图把花冠挂在树枝上的时候跌到小溪里,淹死了。这个死的悲怆之处在于,它是无人见证的、无意义的,尽管那时她嘴里也哼着歌。而《夜宴》中的青女就不同了,她偏偏要在大宴群臣的夜晚“表演一个节目”,说是王子生前最喜欢的《越人歌》,但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殉情作成了一场秀。   周迅是个很纯的演员,投入一个和她相像的角色总是有点不自知的盲目。她对青女爱情观的认同和肯定已经不只停留在角色层次上了,这无可厚非,但放在《夜宴》这部戏里,就显得很不讨好。   失了观众的同情,再入戏也是枉然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全美炸锅!华裔夫妇找代孕疯狂生21娃 被剥夺监护权
中国女勒索美国公民结婚索要绿卡?引极大关注
国会推"尊严法案" 非法移民交$7000 可申请永久身份
黄仁勋身穿唐装、中文演讲,在链博会上说了啥?
骇人听闻!华裔夫妇涉虐童丑闻 受害者包括20余幼儿

24小时讨论排行

宗庆后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动又热情 看对方眼神…
有损国格!一切西方伪史论 本质都是辱华的高级黑
华裔夫妇疯狂代孕案中案:保姆涉虐童遭FBI通缉
美女议员AOC称川普是“强奸犯” 白宫官员:可悲可怜
印度空难后"东航惨案"被提,"可能危及国安"会被尘封吗?
中国好感度反超,美国全球民调出现“逆转”
马斯克密集发文猛烈抨击特朗普“爱泼斯坦案是骗局”
别被川普“临阵软脚”骗了 他要的就是关税!越高越好…
苦吞50%关税!巴西总统鲁拉"强硬杠上川普"民调反涨
宗馥莉的妈妈 才是狠人 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么多钱干么 天堂又不能用
移民这局赢了!川普政府想拔他绿卡"法院2理由推翻"
卡尔森率领忧心忡忡的MAGA斗士们 质疑特朗普
《竹林女儿》:离散和跨国收养,一对双胞胎的命运回响
川普宣布可口可乐"改配方",喊:就是比较好喝!
澳总理:中国洋溢自信和创新 成都建筑前所未见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夜宴》四大角色点评

非常点评 2006-09-22 13:35:02

母后(章子怡)高处不胜寒   和《哈姆雷特》相比,《夜宴》的最大不同就是把“母后”推到了绝对主角的地位,她不仅保持了两朝皇后的身份,而且跟太子无鸾爱意绵绵。如果弗洛伊德在世,一定会对这个改编会心一笑,因为他在《哈》剧中看到的弑父恋母情结终于得到了大张旗鼓的表达。这场三角恋谈得够玄,只是对无鸾生母只字不提的态度有失严谨,让人怀疑这样安排是出于加重章子怡主角地位的商业考虑。   这一变动也令编剧不得不对《哈姆雷特》做出伤筋动骨的整体调整,一出质问生命的莎翁名剧降格成宫廷性爱斗争,并使《夜宴》缺乏打动人心的力度。好在章子怡对“母后”的精神状态把握到位,良好的表现甚至拯救了一些台词。美中不足是个别“激情戏”严重缺乏可信度(如“叔叔真会伺候女人”这句话就说得很做作),这和《夜宴》的整体用意有关,在提到厉帝时会加以讨论。   无鸾(吴彦祖)被压抑的哈姆雷特   无鸾是《夜宴》中最可惜的人物,可惜的是他本可以成为光芒四射的哈姆雷特,但由于一些角色权衡的原因,他不得不被笼罩在母后的阴影之下,最终也没有冲出世俗纠葛的阴霾。   哈姆雷特必须是个疯子,他可以忧郁,但不能阴沉,无论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智慧,他都首先并且必须是一个超凡脱俗的疯子。他的热烈必须点燃整个死气沉沉的剧场。关于他,我们可以摆脱劳伦斯·奥利佛的榜样,但必须想象一个人群中的尼采。   吴彦祖确实是个有贵族气的演员,无奈情节所限,他从一个本应挑战命运的诗人沦落为受生活摆布的弱者,厉帝说他“气势如虹”,只是说说而已,无鸾根本没说出一句灿烂如火的台词。   “生存还是毁灭”那段太难,我们不奢求在中国电影中看到,但至少要有哈姆雷特嬉笑怒骂的霸气。“一个人为什么不说说笑笑呢?您瞧,我的母亲多么高兴,我的父亲还不过死了两个钟头。”多锋利的话,吴彦祖偏偏没有机会说出。一出“王子复仇记”只能让给母后上演,实在是《夜宴》的失策。   厉帝(葛优)过于露骨的国王   《夜宴》的一个大胆构思就是厉帝之所以娶了“嫂嫂”,不是因为一己的淫欲,而是因为他对她有爱。一个野心勃勃的帝王在红颜面前折腰,这似乎是个足以打动人心的设定,而且有利于制造矛盾、推动剧情,但为什么效果不大甚至产生负作用呢?主要问题在于,影片在表现厉帝心理时过于拘泥于“床笫之事”。这听上去有些低俗,但编剧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   对一部试图表现深刻命题的古装宫廷电影来说,让现在的观众听到“暖心”、“含烫了”、“今夜之前不困惑,今夜之后困惑了”这样的话,是不可能不让大家感到尴尬甚至可笑的。对私密场景的过多露骨刻画还直接导致厉帝心理状态的移位,弑兄篡位后他最应该担心的是阴谋败露、侄儿复仇以及自己的内疚,而不是和先帝相比谁更“行”。   葛优在片中的表现是有精彩之处的,比如在册封大典上看小丑哑戏时嘴角露出的一丝笑,很见功力。“皇后敬的酒,我怎能不喝”也是一处悲情演绎,可惜之前那段“是复仇的欲望还是你的忧郁”等等独白画蛇添足,败坏了观众的胃口。   青女(周迅)令人扼腕的错位   《哈姆雷特》不是一出爱情悲剧,但《夜宴》偏偏要往这个方向上调头。对青女的“改造”就是极力实现这一意图的结果。对于这个角色,“可惜”二字不足以形容,确切的概括应该是“扼腕”。   《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娅确实是个单纯、贞洁的代表,但她不无知、不“愚蠢”,更不会在关键时刻出来添乱。   剧中她疯了,说着“这是表示记忆的迷迭香;爱人,请你记着吧,这是表示相思的三色堇”这类动人心魄的疯话,然后没过多久就死了。怎么死的呢?在试图把花冠挂在树枝上的时候跌到小溪里,淹死了。这个死的悲怆之处在于,它是无人见证的、无意义的,尽管那时她嘴里也哼着歌。而《夜宴》中的青女就不同了,她偏偏要在大宴群臣的夜晚“表演一个节目”,说是王子生前最喜欢的《越人歌》,但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殉情作成了一场秀。   周迅是个很纯的演员,投入一个和她相像的角色总是有点不自知的盲目。她对青女爱情观的认同和肯定已经不只停留在角色层次上了,这无可厚非,但放在《夜宴》这部戏里,就显得很不讨好。   失了观众的同情,再入戏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