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妻子重病如植物人 退休将军贴身照顾其6年(图)

妻子重病如植物人 退休将军贴身照顾其6年

文章来源: 长沙晚报 于 2006-04-30 10:56:0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张炳生将军已在妻子的病房度过了六个春秋。
没有语言的交流,只有两双眼睛深情凝望,两颗心默默相守。为贴身照顾全身瘫痪、气管切开,只有眼睛能够眨动的妻子,武警广东总队原总队长张炳生少将将“家”搬进病房,至今已整整6个春秋。

日前,笔者在武警广东总医院住院部,见到了张炳生少将和他的妻子。

军功章里有妻子一半

这个“家”很简陋,三张病床、一张睡椅、一张小书桌和一台彩电。中间那张宽大的病床,躺着将军的妻子伍孝顺。病床旁,呼吸机咚咚地响,心电监护仪不断闪烁……

已是上午八九时了,伍孝顺仍在酣睡中。将军小声地拉开话匣。

将军说:“我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包括家乡媒体的采访,是因为我觉得照顾妻子,十分正常。我欠她太多,军人的妻子是很苦的。”

张炳生出生于宁乡县喻家坳乡一个贫穷农家,他是共和国第一批义务兵,后来成为一名将军,40年戎马生涯,他一心扑在国防事业上,多次立功受奖,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3年,他与出生于常德武陵区的伍孝顺(曾是一位女军人,1959年参军,在湖南省军区后勤部机关当打字员,1963年转业)结婚。婚后第三天,张炳生就告别妻子到农村去训练民兵。

“我觉得这辈子欠妻子太多,军功章里有妻子的一半。我长期在部队基层工作,走上领导岗位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对家很少照顾。对这些,妻子一直没有怨言,默默地将孩子拉扯大,孩子上学、看病、工作、结婚,我都没操过心。” 张炳生动情地说。

将军将家搬至病房中

1995年春节,在广东大瑶山隧道,是将军与战士们一起度过的第33个春节。在这之前,他与妻子一起度过的春节屈指可数。那几天,两个儿子都因事外出,家里只留下伍孝顺一人。正月初四,告别守备隧道的连队战士,将军回到广州,妻子等到他时哭了。将军对委屈的妻子说:“我就要退休了,一定好好陪你,走遍全国。”他一边替妻子擦眼泪,一边郑重承诺。但没想到,不久之后,他们的确搀扶着走遍了全国,但走的却是一条艰辛寻医路。

伍孝顺从1994年起就感到双腿无力,后来病情不断加重,左手肌肉开始萎缩,1995年6月底在广州南方医院被确诊患上肌肉萎缩侧索硬化,随着运动神经元损伤,她的头开始耷拉,抬不起来。病魔将她全身的运动神经细胞一点点吞噬。将军焦灼不已,1996年4月,他在退休后的第二天,便带着妻子到佛山看病,接着又到肇庆、茂名等地就诊。

到了6月,妻子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讲话不清,吞咽困难。将军带着妻子来到石家庄的肌肉萎缩治疗中心,一住就是三个多月。接着,他们又到了北京,接受针灸、按摩甚至“气功”等治疗。然后,到太原、长沙、上海、深圳……

将军让记者翻阅了他妻子的病情记录本。这个笔记本已经翻得有些烂了,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各种内容:某一天病情有什么变化,某一天到哪一家医院找了哪一位医生,哪一种药如何吃……

病室里两个袋子,一个装药品、补品和护理品,另一个就是药单等病历资料。几年时间里,将军广泛搜集各种医疗信息,抱着妻子,遍寻名医,只要有一点点希望,都不放弃。然而,尽管各种办法都想了,各种药都吃了,各种治疗都试了,妻子的病情还是不断恶化。

2000年1月27日凌晨,被肌肉萎缩折磨了近5年的伍孝顺终于顶不住了,陷入深度昏迷,病魔已侵蚀到肺部肌肉,呼吸十分困难。“要救命,惟一的办法是把气管切开。但病人以后不能说话,只能像植物人一样躺在床上。”武警医院专家征求将军的意见。将军毫不犹豫地说:“切开!”

从此,妻子躺在床上,只能靠眨眼睛与将军交流。将军也从家里搬出,住进了病房。

创造奇迹再盼奇迹

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本来非常健康的张将军也疾病缠身了。

将军毕竟是60多岁的老人了,自妻子切开气管以后,他搬进病房,由于常年累月躬着腰帮妻子翻身、按摩,导致了腰椎间盘突出,有时痛得直不起身。后来胃病、心脏病、神经衰弱症也有了,体质明显变弱。

听着无时无刻不在响起的呼吸机声,记者问:“您晚上能睡得着吗?”将军说:“最麻烦的就是睡不好。其实,呼吸机不停地响倒可以适应,关键是各种监测仪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出警报,让人总不敢睡,就算睡也睡不着。不过,我现在已练就一样特殊本领,就是只要想睡,随时随地都能打个盹。”

医院在病房隔壁另外安排一间将军房,但将军坚持与妻子一起住病房。“她离不开我,我也不放心离她一步!”将军说。每两小时,他给妻子翻一次身,每天,他都用酒精和食醋兑水给妻子擦身。他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多年来,妻子身上一个褥疮都没有长过。

将军床头的墙上贴着一张专为妻子安排的食谱,这是他广泛咨询营养师后亲自制作的。妻子每顿饭,都靠他将食物打成糊状,从胃管一点点喂进,每天要喂十几次。由于营养跟得上,妻子的脸至今仍白白胖胖,略带红润,不像病人。

妻子爱美,病后,尽管只能平躺,将军仍把她收拾得整整洁洁,有时还拿镜子让她照:“看,你还像以前一样漂亮!”每逢这时,妻子就会眨眨眼。

将军多么希望妻子说说话,可妻子只能用眼睛看着他。每次离开病房出去,他都要征求妻子的意见。妻子眨一下眼,就表示同意了,如果眼睛老睁着,就是不同意,将军也就不出去了。几年来,将军难得出次远门,有次好不容易回趟湖南,妻子就出现持续发烧,将军赶回来后,她的病情很快就好转。医务人员笑称张将军真是“灵丹妙药”。张将军心里最清楚,妻子身体特别脆弱,陪伴在床前,对妻子就是最大安慰,也是最好的“治疗”。从那以后,他决不轻易出门。

将军对自己很“刻薄”,一日三餐都在医院食堂吃。儿子儿媳心疼他,不止一次说:“爸,您就回家吃餐晚饭吧,最多只花一个小时,不会耽误您陪妈妈。”但将军就是不同意。妻子原来所在的单位在机构改革中撤了,医疗费用几乎全部自费,全家共同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尽管是自己部队的医院,将军从不拖欠医疗费,每月都要按时结清,很讲原则。

主治医师陆秀云感叹:“一个气管切开的瘫痪病人,居然活了6年,真是奇迹。我查过,以前国内气管切开病人最长存活了两年,国外最长存活了4年。将军的功劳太大了,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

将军流着泪说:“我最害怕的是她‘走’的那一天到来。我生怕失去她!我真希望有一天能出现奇迹,将她的病治好,让她过上好日子……”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他是中国国务院热门接班人?“三重派系”背景全都有
义乌商家:短期损失能承受 怕关税战缓和后客户没了
中国篮协归化新规:球员要弃原国籍、学唱国歌
美国收到"令人震惊情报",范斯致电印度总理促停火
巴基斯坦华人:回国机票多次被取消 价格涨了两三倍

24小时讨论排行

空战捷报与假新闻,印巴停火背后的较量
特朗普声称中美谈判取得 “重大进展”
反制中国极音速飞弹!日本研发新武器"电磁炮"将试射
日本首相表示不会接受英美关税协议中的10%汽车关税
中国货船归零!加州州长:关税恐让美国丢'最大经济体'地位
美商家晒关税账单:进口3000美元付关税4600美元
战争或者和平,与习近平有关的两个画面或载入史册?
中国“真空磁浮列车”:北京上海仅需90分钟
纽时:印度空袭战火逼近巴国核武中心,惊动美国调停
英法德波四国领袖突访问基辅 表态力挺乌克兰
星二代称"中国人大部分是傻X" 官媒:吃中国饭砸中国锅
特朗普称印巴在美国的斡旋下停火,鲁比奥透露细节
王毅分别与印巴高官通话,强调中国支持全面持久停火
中美高层瑞士第二天续谈,盼为关税问题找出路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他几乎反对特朗普代表的一切?
川普高喊“美经济将如火箭飙升”:现在就去买美股!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妻子重病如植物人 退休将军贴身照顾其6年

长沙晚报 2006-04-30 10:56:06
张炳生将军已在妻子的病房度过了六个春秋。
没有语言的交流,只有两双眼睛深情凝望,两颗心默默相守。为贴身照顾全身瘫痪、气管切开,只有眼睛能够眨动的妻子,武警广东总队原总队长张炳生少将将“家”搬进病房,至今已整整6个春秋。

日前,笔者在武警广东总医院住院部,见到了张炳生少将和他的妻子。

军功章里有妻子一半

这个“家”很简陋,三张病床、一张睡椅、一张小书桌和一台彩电。中间那张宽大的病床,躺着将军的妻子伍孝顺。病床旁,呼吸机咚咚地响,心电监护仪不断闪烁……

已是上午八九时了,伍孝顺仍在酣睡中。将军小声地拉开话匣。

将军说:“我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包括家乡媒体的采访,是因为我觉得照顾妻子,十分正常。我欠她太多,军人的妻子是很苦的。”

张炳生出生于宁乡县喻家坳乡一个贫穷农家,他是共和国第一批义务兵,后来成为一名将军,40年戎马生涯,他一心扑在国防事业上,多次立功受奖,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3年,他与出生于常德武陵区的伍孝顺(曾是一位女军人,1959年参军,在湖南省军区后勤部机关当打字员,1963年转业)结婚。婚后第三天,张炳生就告别妻子到农村去训练民兵。

“我觉得这辈子欠妻子太多,军功章里有妻子的一半。我长期在部队基层工作,走上领导岗位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对家很少照顾。对这些,妻子一直没有怨言,默默地将孩子拉扯大,孩子上学、看病、工作、结婚,我都没操过心。” 张炳生动情地说。

将军将家搬至病房中

1995年春节,在广东大瑶山隧道,是将军与战士们一起度过的第33个春节。在这之前,他与妻子一起度过的春节屈指可数。那几天,两个儿子都因事外出,家里只留下伍孝顺一人。正月初四,告别守备隧道的连队战士,将军回到广州,妻子等到他时哭了。将军对委屈的妻子说:“我就要退休了,一定好好陪你,走遍全国。”他一边替妻子擦眼泪,一边郑重承诺。但没想到,不久之后,他们的确搀扶着走遍了全国,但走的却是一条艰辛寻医路。

伍孝顺从1994年起就感到双腿无力,后来病情不断加重,左手肌肉开始萎缩,1995年6月底在广州南方医院被确诊患上肌肉萎缩侧索硬化,随着运动神经元损伤,她的头开始耷拉,抬不起来。病魔将她全身的运动神经细胞一点点吞噬。将军焦灼不已,1996年4月,他在退休后的第二天,便带着妻子到佛山看病,接着又到肇庆、茂名等地就诊。

到了6月,妻子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讲话不清,吞咽困难。将军带着妻子来到石家庄的肌肉萎缩治疗中心,一住就是三个多月。接着,他们又到了北京,接受针灸、按摩甚至“气功”等治疗。然后,到太原、长沙、上海、深圳……

将军让记者翻阅了他妻子的病情记录本。这个笔记本已经翻得有些烂了,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各种内容:某一天病情有什么变化,某一天到哪一家医院找了哪一位医生,哪一种药如何吃……

病室里两个袋子,一个装药品、补品和护理品,另一个就是药单等病历资料。几年时间里,将军广泛搜集各种医疗信息,抱着妻子,遍寻名医,只要有一点点希望,都不放弃。然而,尽管各种办法都想了,各种药都吃了,各种治疗都试了,妻子的病情还是不断恶化。

2000年1月27日凌晨,被肌肉萎缩折磨了近5年的伍孝顺终于顶不住了,陷入深度昏迷,病魔已侵蚀到肺部肌肉,呼吸十分困难。“要救命,惟一的办法是把气管切开。但病人以后不能说话,只能像植物人一样躺在床上。”武警医院专家征求将军的意见。将军毫不犹豫地说:“切开!”

从此,妻子躺在床上,只能靠眨眼睛与将军交流。将军也从家里搬出,住进了病房。

创造奇迹再盼奇迹

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本来非常健康的张将军也疾病缠身了。

将军毕竟是60多岁的老人了,自妻子切开气管以后,他搬进病房,由于常年累月躬着腰帮妻子翻身、按摩,导致了腰椎间盘突出,有时痛得直不起身。后来胃病、心脏病、神经衰弱症也有了,体质明显变弱。

听着无时无刻不在响起的呼吸机声,记者问:“您晚上能睡得着吗?”将军说:“最麻烦的就是睡不好。其实,呼吸机不停地响倒可以适应,关键是各种监测仪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出警报,让人总不敢睡,就算睡也睡不着。不过,我现在已练就一样特殊本领,就是只要想睡,随时随地都能打个盹。”

医院在病房隔壁另外安排一间将军房,但将军坚持与妻子一起住病房。“她离不开我,我也不放心离她一步!”将军说。每两小时,他给妻子翻一次身,每天,他都用酒精和食醋兑水给妻子擦身。他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多年来,妻子身上一个褥疮都没有长过。

将军床头的墙上贴着一张专为妻子安排的食谱,这是他广泛咨询营养师后亲自制作的。妻子每顿饭,都靠他将食物打成糊状,从胃管一点点喂进,每天要喂十几次。由于营养跟得上,妻子的脸至今仍白白胖胖,略带红润,不像病人。

妻子爱美,病后,尽管只能平躺,将军仍把她收拾得整整洁洁,有时还拿镜子让她照:“看,你还像以前一样漂亮!”每逢这时,妻子就会眨眨眼。

将军多么希望妻子说说话,可妻子只能用眼睛看着他。每次离开病房出去,他都要征求妻子的意见。妻子眨一下眼,就表示同意了,如果眼睛老睁着,就是不同意,将军也就不出去了。几年来,将军难得出次远门,有次好不容易回趟湖南,妻子就出现持续发烧,将军赶回来后,她的病情很快就好转。医务人员笑称张将军真是“灵丹妙药”。张将军心里最清楚,妻子身体特别脆弱,陪伴在床前,对妻子就是最大安慰,也是最好的“治疗”。从那以后,他决不轻易出门。

将军对自己很“刻薄”,一日三餐都在医院食堂吃。儿子儿媳心疼他,不止一次说:“爸,您就回家吃餐晚饭吧,最多只花一个小时,不会耽误您陪妈妈。”但将军就是不同意。妻子原来所在的单位在机构改革中撤了,医疗费用几乎全部自费,全家共同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尽管是自己部队的医院,将军从不拖欠医疗费,每月都要按时结清,很讲原则。

主治医师陆秀云感叹:“一个气管切开的瘫痪病人,居然活了6年,真是奇迹。我查过,以前国内气管切开病人最长存活了两年,国外最长存活了4年。将军的功劳太大了,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

将军流着泪说:“我最害怕的是她‘走’的那一天到来。我生怕失去她!我真希望有一天能出现奇迹,将她的病治好,让她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