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nfo] 走访内地:北国风情的哈尔滨美女大集合(组图)
城市里最动人的一面就是多姿多彩的、漂亮的有风情女人,她们的装束、谈吐、生活方式……都忠实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特点。
哈尔滨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最早的历史记录不过是元朝一个有12间房舍的驿站。1896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规定俄国可以在吉林、黑龙江两省修建铁路。作为在这条铁路沿线发展起来的城市,哈尔滨至今不足百年。
但由于独特的历史使哈尔滨很早就成为一座国际化城市,这个城市曾经有很多俄罗斯的移民,有过为数众多的避难的犹太人,有过22个国家的大使馆。直到今天,年轻的一代依然追求欧式情调,热衷于吃西餐,过圣诞节;即使是在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冬,女孩子依然像欧洲姑娘一样穿着长长的呢裙,踏着长筒皮靴,并且吃着冰淇淋。

和娇小玲珑、婀娜多姿、眉清目秀的江南女子不同,东北的女人高挑丰满, 艳丽豪爽,性格自然率真,如同一览无余的东北平原,有着原始的纯真和热烈。但是,就像不能把哈尔滨菜和东北菜划等号一样(哈尔滨菜受到俄式西餐的影响,和东北其他地区的菜有所不同),你不能把哈尔滨女人和东北女人完全等同。哈尔滨女人既有东北女人的高挑身材以及饱满的五官,还有北方姑娘不太常见的精致。她们大多说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东北口音浓重的辽宁人不太一样)声音清脆,音调婉转。由于白俄侨民一度占人口比例极高,不少哈尔滨姑娘还因为多多少少的混血有着西洋人更立体的轮廊,同时她们又不乏东方人的气质。

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她们的美丽,用中国传统的形容女性词语肯定不行,那是一种挺拔的美。和江南水乡女子不同:江南女子的身姿是窈窕柔媚的,就似池塘小溪边依依的垂柳;而这里的女孩,她们的腰身总是挺得板儿直,正如冻土冰原上傲立的白桦。她们的面貌不能算得极其地妩媚,但如画的眉目配以略略男性化的脸型和白皙的肤色,好象北国冬日阳光下的风景--清丽而纯净。

黑龙江靠近俄罗斯,所以哈尔滨一些城市建筑带有俄式风格,有很多的广场和绿地,显得非常洋气。这里的姑娘们也穿着入时,十分新潮,呈现出与上海、广州不同的另一种洋气。哈尔滨女人最大的特征就是:个头儿高挑,皮肤白皙,骨骼匀称,接近西方人的身材。她们在穿着上绝不含蓄,他们很大胆,而且争奇斗艳,大有夺冠抢魁之势。世界上任意一款最新流行的时装,在这里你可以立刻看到它的复制品。她们很舍得在这方面投资,哪怕一掷千金、万金也在所不惜,未婚的女孩多数少有存款,全副家当都在衣柜里。

各地的女人都有自己聪明的地方,只是地方稍稍不同,上海女人善生存,广东女人善生活,哈尔滨女人则是爽朗大气、开朗乐观。与南方女孩子比较,哈尔滨女孩有一种没有经过伤害的原始的热心,很纯洁很干净。她们用这种热心铺平了人生路上的深沟,但却不用这种热心来换取什么,也不作为得到什么的手段。这一点同南方女子的纤细精明很不相同。她们豪爽仗义,没有交际场上争名夺利的疲惫,没有彼此猜疑攻击的烦恼;她们不为利来,不为欲扰,一切都毫不掩饰,甚至把心掏出来彼此交换,无论是在爱着,还是在恨着。

与这样的女人在一起,总是快乐和开心的,她们好像天生具有某种幽默基因,让人健康、快乐。她们的语言和行动总能让你很爽气,就算是她对你有意见,也绝不会背后去捣鬼,而是光明正大地说出来,或者是骂你一顿,从不管你是否爱听,但是过后,她好像早就忘掉了这件事。所以同这里的女人在一起,你千万不要计较什么,因为她是什么事情都不往心里去的。

哈尔滨女人另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也多少有点让人感到悲怆与迷惘的特点是,无论她们怎样的风流,怎样的时髦,怎样的摩登,怎样的小资,怎样的白领,怎样的王熙凤和茜茜公主,但在骨子里,她们个个都很能吃苦、很能干,在家里任劳任怨(据说这是造成哈尔滨男人大男子主义的主要原因)而且奉行一生,老中青三代女人个个如此。

当然,她们也有一些缺点。但是,她们最显眼的缺憾,就是太过天真,太相信对方,太倾情相助不该相助的人。但是,一个人若想利用哈尔滨女人的这一缺憾,那就太卑鄙了!因为,她们是那样的纯真善良,性情像土地一样朴实而辽阔。无论她们对待朋友、丈夫,还是孩子,都有一股没有穷尽的热情和力量,所以她们不一定是全中国最好的女人,但一定是最忘我、最投入、最真诚、最宽容、最快乐的女人。
哈尔滨女人高挑丰满,艳丽中有着巾帼儿女的豪爽,透出一股黑土地上火火的风情。哈尔滨女人身上带有绝不含糊的那种极端,如同一览无余、没有任何过渡、让人一目了然的东北平原。她们如东北夏天的空气,自然,没有杂质,但却让你沉醉在浓郁的灿烂之中;又如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单纯到了极致,而又浪漫到了极致。
冬季的哈尔滨,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景色。绚丽缤纷的冰雕旁,姑娘们的笑靥如花;松花江上,足蹬黑色马靴、身着大红、鹅黄、嫩绿各色羽绒服的哈尔滨姑娘驾着雪橇奔驰,那绝对是哈尔滨四季中最绚烂的一幕。让你在体会滑雪、滑冰、坐马爬犁的刺激之余,眼睛也饱“食”一顿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