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3日浙江温岭市一农民捕到一条“怪鱼”,每过一段时间鱼总是会游到水面上透透气。
嘴像鸭子、身形如蛇、尾鳍似龙———
看过电影《食人鱼》的人,一定对那些小巧却极度凶猛的食人鱼还记忆犹新。近日,浙江温岭一农民郑先生在河里捕到一条“怪鱼”,这条“嘴像鸭子、身形如蛇、尾鳍似龙”的动物,究竟是什么呢?
嘴巴又扁又长
身体上鱼鳞坚硬
尾巴展开似龙尾
偶然发现:有人出2万元买“怪鱼”。
郑宝福在电话中向记者讲述了捕捉怪鱼的经过。8月13日凌晨2点,又跟往常一样,来到温岭市祝家洋村观堂湾回收他的黄鳝笼。“当时笼都已经拿到了船仓里,我一个一个把黄鳝笼盖拿开,然后把笼内的鱼倒出来。其中一个笼比较重,倒出来后我看见一条鱼的腹部呈白色,我当时还以为捕到了一条河鳗,便顺手去捉。结果吓了我一跳,因为它的背部有鳞,很硬很硬,我还以为是捕到了一条蛇,猛得松开了手,不敢再去捉。”回忆着当时的情景,郑宝福还心有余悸。
有多年捕鱼经验的郑先生和街坊邻居都没见过这种鱼,郑先生把这条“怪鱼”寄养在了鱼缸里。据郑宝国的女儿郑立萍介绍,这条似鱼非鱼的动物看上去很怪,它的嘴像鸭子的嘴,呼吸跟普通的鱼一样,靠头两侧的鳃完成;身体又扁又长,体形又像蛇;鱼身长满长方形的鱼鳞,摸上去特别硬;更奇怪的是,它的尾部长有鱼鳍,尾巴展开时五颜六色的,似是龙尾。
“现在每天喂它活着的小鱼和泥鳅,一天要吃掉十几条,死鱼它是不吃的。它吃鱼的时候可有意思了,把小鱼横在嘴巴上,一下子就把小鱼吞下去了。但过一段时间,它就会浮到水面上透透气。”观察了几天之后,郑立萍对“怪鱼”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
祝家洋村村民捕到一条“怪鱼”的消息不胫而走,郑宝福听当地的老人讲,这种鱼叫“龙鱼”,一旦被它咬伤后就无药可医了。老郑一家这两天一直都没有用手去碰过它,即便是换水,也是用鱼网兜着转移。
这几天,来老郑家观赏“怪鱼”的群众络绎不绝。“有人最高出2万多元想买这条鱼,但我们没卖。因为我们当地的老人说,这条鱼如果到谁家,谁家就有好运,不能把它卖掉,而要放生。”当记者问其原因时,电话里的郑立萍这样回答。
专家鉴定:“怪鱼”原来是雀鳝。
这条“鸭嘴、蛇身、龙尾”的似鱼非鱼的动物,到底是什么鱼?究竟是不是当地老人所说的“龙鱼”呢?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联系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院士、鱼类学家刘建康教授。
在收到记者发去的一系列“怪鱼”组照后,刘教授按鱼类图普以及相关资料查阅,初步认定此鱼为雀鳝,是一种掠食性淡水鱼,我国不产这种鱼。
刘建康教授介绍说,雀鳝是一个古老的鱼种,自上白垩纪至今,是孑遗种,属硬骨硬鳞鱼类,原产于北美州的墨西哥湾与美国佛罗里达州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古代时期全球分布都有,雀鳝是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活化石”鱼种,是属原始型的硬鳞鱼类。
判断这种“怪鱼”,主要看它的典型特征,它的舌头呈粉白色三角形,身体被菱形的灰色鳞片所覆盖,“手指摸上去,很硬也很凉,像鳄鱼的鳞片”,会对人进行攻击。“这些鱼鳞实际上是由无机盐组成的,很多灭绝的远古鱼也有这种鱼鳞”,刘教授说,前几年我国流行引进外国的观赏鱼,这条鱼大概是引进后因偶然事故从水族箱里“逃跑”,而流入稻田的。
那么,为什么这条“怪鱼”长相如此奇特呢?“从它的嘴巴来说,长得又长又扁,是为了适应它本身吃活鱼的掠夺性,而坚硬的鳞片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刘教授认为,导致鱼类形状独特的原因有很多,动物本身的生存特性和大自然的优ち犹?鸬淖饔米畲蟆?
曾有读者对“怪鱼”的味道很感兴趣,刘教授说,雀鳝的肉质一般不建议食用,因为口感比较怪,而且更需要注意的是,雀鳝的卵有巨毒,人类或其他热血动物食用后会立即死亡。
专家建议:绝不能将“怪鱼”放走。
“究竟把‘怪鱼’放生还是保护起来?”几天来,郑宝福脑海里总是萦绕着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
“雀鳝在河里出现,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它极有可能危害本地渔业资源,造成物种侵害。”无独有偶,刘教授讲了一个关于“雀鳝”的真实故事。
以前,一位养殖户王老板曾提着两条6公斤重的雀鳝找过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据王老板介绍,他曾经放了一些鱼苗到鱼塘,本来六七月是收成的时候,然而7月中旬他请工人下去捞鱼时却发现,里头竟然捞不到一条鱼,却捞到两条6公斤的怪鱼!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整塘的鱼苗被这两条“怪鱼”吃了?研究所的专家看后称,这是典型“大鱼吃小鱼”的个案,这两条怪鱼是雀鳝,这种鱼是专吃小鱼的食肉类鱼种,它生性凶猛,好吃幼鱼幼虾,一旦繁殖成群,容易对地方鱼类资源造成危害。
有些人抓到“怪鱼”后,为了行善积德,喜欢在江河放生鱼儿,虽然看似善举,实则害了后生。刘教授建议,雀鳝既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又不是进口鱼类,所以不能再放回河里,最好交给当地渔政部门处理,或者交给研究部门制成标本。
■背景知识
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雀鳝
雀鳝,目前发现的有十几个种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被菱形的硬鳞平铺覆盖,鳞质甚硬,称为骨鳞;尾部呈圆形,是古老鱼种独具的圆尾;多数种类的口尖如鳄鱼,吻部较长,且牙齿发达锋利。
雀鳝出现得非常早,繁盛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分布于世界各地淡水区域,现在只生存在北美洲附近,主要产地是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欧洲曾发现了1.2亿年前的化石,跟始祖鸟的化石同期,但估计雀鳝生活在1.5亿年前。雀鳝的繁殖能力不算很强,但幼鱼成活率颇高,这也是该鱼种能顺利保留到现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能以鳔呼吸,鳔与食道相通,在缺氧环境中,把空气吞到鳔中呼吸,所以能在陆地上短时间生存。
■专家简介
刘建康
中科院院士、鱼类学家、生态学家、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研究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