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绝症才女和文盲丈夫20年相濡以沫传佳话 (图)

绝症才女和文盲丈夫20年相濡以沫传佳话

文章来源: 河南商报 于 2005-08-02 10:05:3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妻子是本科学历注册会计师,丈夫是鲜识几字的文盲工人;一个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一个是搀上扶下的壮汉。在这钢筋混凝土林立的都市中,20年间夫妻俩相濡以沫,他们感人的故事,成为一个个佳话在他们身边传扬。    致命打击    绝症险夺才女命   熊秀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7年恢复高考,16岁的熊秀芬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郑州高考状元,但她并没有被清华大学录取,经过了解,才知道是被别人顶替了。等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通知她时,非清华不读的她死活不愿意去,伤心欲绝的家人只好任由她自己发展。   为此,熊秀芬大病一场。1978年初,熊秀芬被诊断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当时的绝症)。按照当时的惯例,得了这个病只能再活两三年,被人称为“站着进来抬着出去”。一直不认命的熊秀芬认为,既然医院没有好方法,我自己就给自己治病,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吧!   熊秀芬买来了所有关于“再障”的医学书籍,像当年参加高考一样,废寝忘食地钻研起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慢慢地熊秀芬竟能给自己开药方了。几年当中,熊秀芬就是喝自己开的中药,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1983年郑州大学得知熊秀芬的事情后,极为感动,当即决定让熊秀芬免试入学。   暗恋六年   护花使者娶回梦中新娘   熊秀芬的坚强和聪明好学,深深地打动了本厂一个名叫赵风奎的小伙子。这个自小失去母爱、没有上过几年学的青年,1980年顶替父亲工作从老家来到了工厂。时间一长,赵风奎知道熊秀芬竟是绝症病人,但他并没有退缩,对熊秀芬痴心不移的他,反而主动跑到熊秀芬家里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   在熊秀芬的几年大学生活中,不管是酷暑寒天还是刮风下雨,小伙子天天如一地接她上下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护花使者。   1986年,大学毕业的熊秀芬被分配到父亲工作的工厂,成了一名财务工作者。经过自己的努力,熊秀芬最终成为一名当时为数不多的注册会计师。此后不久,她与赵风奎终于喜结连理,两人你恩我爱、相敬如宾地过着快乐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熊秀芬的病情突然加重,使得她不得不离开工厂,工厂的同事噙着眼泪将这名“张海迪式的会计”送回了家中。   结婚四年的共同生活,让赵风奎对妻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像宝贝似地照顾着自己的妻子。熊秀芬闷了,他就骑上单车带妻子到外面散心。妻子喜欢他的口技,他就变着方法将以前的流行歌曲用口哨吹出来,优美的旋律让熊秀芬忘记了疾病的痛苦。   熊秀芬是南方人,吃鱼是他们那里的传统。为了让妻子吃上鲜鱼,赵风奎把自己的所有爱好戒掉,节省下来的钱就成了妻子的牙祭。但是八十年代的市场经济非常不繁荣,有时候有钱也买不到鱼。为此,赵风奎拿着渔网亲自到附近的河里打鱼,寒冬腊月也是如此。看到丈夫的良苦用心,很多次熊秀芬都偷偷地哭了。    痛苦抉择    她从死神手中夺回爱女   1990年熊秀芬怀孕了,得知内情的亲戚吓坏了,纷纷要求秀芬赶紧把孩子打掉。郑州很多医院的大夫劝熊秀芬:再障病人最怕出血,如果将来生产时不是顺产,母子俩人的生命就不能保障。   可能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熊秀芬决定,哪怕自己死了也要给赵家留一个孩子,赵风奎感动得热泪盈眶。   熊秀芬到现在还记得孩子生产时的感人一幕,当时已经住进医院的熊秀芬不但需要输氧,还需要输血。但是,当天晚上基本上都是女医生,而需要的氧气还在一楼。为了能让妻子按时输上氧气,赵风奎硬是一瓶一瓶把氧气罐从一楼背到三楼,连见惯了别人生离死别的医生都感动得无话可说。   两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老天,一个健康的女婴成功降生,夫妻两个给孩子取名熊望,寓意两个人共同的希望。   昨天,在郑州市洛河路熊秀芬简陋的两居室里,她告诉记者,丈夫买断工龄后又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女儿在2004年荣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七年级一等奖,并获得了全国数学“希望杯”三等奖,这些都令她很欣慰。 生活就是抗争,生活就是在创造奇迹。熊秀芬说,虽然自己已经43岁了,虽然自己已被病魔折磨得不能正常走路,但她还要同命运继续抗争,与爱人同心协力,将女儿抚养成人。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喜大普奔!美国汽车终于要废除“自动启停”功能了
抓错人!清纯女生没闯红灯 但仍将被驱逐 全美热议
特朗普口出恶言:“欧盟比中国更恶劣”
科技巨头微软宣布:裁退约6000名员工
小包裹税骤降66%,Temu和Shein或起死回生

24小时讨论排行

拦不住?全球顶尖科学家涌入中国
又有学者炮轰习近平!北大女教授:只会画大饼…
美国禁止全球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强化出口管制
南非总统痛斥59名赴美白人难民是逃避问题的“懦夫”
大动作!中俄就共建月球核电站签署合作备忘录
川普松口!不排除"亲上火线"和习近平谈贸易协议
印度学者:中国能让美国达成协议 我们强硬起来也能
乌克兰"够清醒",自知"无法收复全部失地",也"不会加入北约"
希望与无望,繁荣与萧条:美国人应该了解的两个中国
川普为何让步?幕僚警告他“关税再不降 基本盘要崩”
纽约时报:特朗普的谈判“套路”不再奏效?
回族新娘天仙颜值 全网热议 摄影师认证:家族出美女
川普民调止血"支持率弹回44%",美国人经济信心也升温
中美联合声明背后:一场250年周期的权力游戏
惊悚视频!四川男当街连续狠刺女子 刀都捅弯了...
川普中东行 “第一兄弟”马斯克赚很大!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绝症才女和文盲丈夫20年相濡以沫传佳话

河南商报 2005-08-02 10:05:38


妻子是本科学历注册会计师,丈夫是鲜识几字的文盲工人;一个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一个是搀上扶下的壮汉。在这钢筋混凝土林立的都市中,20年间夫妻俩相濡以沫,他们感人的故事,成为一个个佳话在他们身边传扬。    致命打击    绝症险夺才女命   熊秀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7年恢复高考,16岁的熊秀芬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郑州高考状元,但她并没有被清华大学录取,经过了解,才知道是被别人顶替了。等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通知她时,非清华不读的她死活不愿意去,伤心欲绝的家人只好任由她自己发展。   为此,熊秀芬大病一场。1978年初,熊秀芬被诊断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当时的绝症)。按照当时的惯例,得了这个病只能再活两三年,被人称为“站着进来抬着出去”。一直不认命的熊秀芬认为,既然医院没有好方法,我自己就给自己治病,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吧!   熊秀芬买来了所有关于“再障”的医学书籍,像当年参加高考一样,废寝忘食地钻研起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慢慢地熊秀芬竟能给自己开药方了。几年当中,熊秀芬就是喝自己开的中药,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1983年郑州大学得知熊秀芬的事情后,极为感动,当即决定让熊秀芬免试入学。   暗恋六年   护花使者娶回梦中新娘   熊秀芬的坚强和聪明好学,深深地打动了本厂一个名叫赵风奎的小伙子。这个自小失去母爱、没有上过几年学的青年,1980年顶替父亲工作从老家来到了工厂。时间一长,赵风奎知道熊秀芬竟是绝症病人,但他并没有退缩,对熊秀芬痴心不移的他,反而主动跑到熊秀芬家里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   在熊秀芬的几年大学生活中,不管是酷暑寒天还是刮风下雨,小伙子天天如一地接她上下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护花使者。   1986年,大学毕业的熊秀芬被分配到父亲工作的工厂,成了一名财务工作者。经过自己的努力,熊秀芬最终成为一名当时为数不多的注册会计师。此后不久,她与赵风奎终于喜结连理,两人你恩我爱、相敬如宾地过着快乐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熊秀芬的病情突然加重,使得她不得不离开工厂,工厂的同事噙着眼泪将这名“张海迪式的会计”送回了家中。   结婚四年的共同生活,让赵风奎对妻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像宝贝似地照顾着自己的妻子。熊秀芬闷了,他就骑上单车带妻子到外面散心。妻子喜欢他的口技,他就变着方法将以前的流行歌曲用口哨吹出来,优美的旋律让熊秀芬忘记了疾病的痛苦。   熊秀芬是南方人,吃鱼是他们那里的传统。为了让妻子吃上鲜鱼,赵风奎把自己的所有爱好戒掉,节省下来的钱就成了妻子的牙祭。但是八十年代的市场经济非常不繁荣,有时候有钱也买不到鱼。为此,赵风奎拿着渔网亲自到附近的河里打鱼,寒冬腊月也是如此。看到丈夫的良苦用心,很多次熊秀芬都偷偷地哭了。    痛苦抉择    她从死神手中夺回爱女   1990年熊秀芬怀孕了,得知内情的亲戚吓坏了,纷纷要求秀芬赶紧把孩子打掉。郑州很多医院的大夫劝熊秀芬:再障病人最怕出血,如果将来生产时不是顺产,母子俩人的生命就不能保障。   可能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熊秀芬决定,哪怕自己死了也要给赵家留一个孩子,赵风奎感动得热泪盈眶。   熊秀芬到现在还记得孩子生产时的感人一幕,当时已经住进医院的熊秀芬不但需要输氧,还需要输血。但是,当天晚上基本上都是女医生,而需要的氧气还在一楼。为了能让妻子按时输上氧气,赵风奎硬是一瓶一瓶把氧气罐从一楼背到三楼,连见惯了别人生离死别的医生都感动得无话可说。   两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老天,一个健康的女婴成功降生,夫妻两个给孩子取名熊望,寓意两个人共同的希望。   昨天,在郑州市洛河路熊秀芬简陋的两居室里,她告诉记者,丈夫买断工龄后又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女儿在2004年荣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七年级一等奖,并获得了全国数学“希望杯”三等奖,这些都令她很欣慰。 生活就是抗争,生活就是在创造奇迹。熊秀芬说,虽然自己已经43岁了,虽然自己已被病魔折磨得不能正常走路,但她还要同命运继续抗争,与爱人同心协力,将女儿抚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