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来到几百年前祖先曾生活过的地方,我感到非常高兴。”来自非洲肯尼亚的中国水手后裔、19岁姑娘姆瓦玛卡·夏瑞福3日参观了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后说。这位姑娘虽然肤色较黑,但脸型和五官都有相当明显的中国痕迹。
夏瑞福是受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友好协会邀请前来参加大型纪录片《郑和下西洋》7月3日举行的南京首映式及7月9日举行的北京首映式的。其间,她还会参加在江苏南京及太仓举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活动。
落难水手肯尼亚留血脉
已经高中毕业的夏瑞福来自肯尼亚拉穆群岛帕泰岛西尤村。近年来,在拉穆群岛上发现了大量中国陶器及古瓷器碎片,而帕泰岛当地则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五百多年以前,有艘中国船在帕泰岛的上加村附近海域触礁沉没,船上的船员逃生,登上了帕泰岛,他们教当地人如何耕地种田、织网捕鱼,并和当地人通婚,代代繁衍至今。由于上加地区饮水短缺、疾病流行以及后来的战争,许多人向外移居到了西尤村。
夏瑞福参观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南京晨报》供图
据夏瑞福回忆,小时候常听外祖父讲故事,说的是中国祖先娶了黑人妻子后,他们之间有一个规定:生了女儿的中国水手,必须将女儿嫁到生了儿子的中国水手家中,这样可以保持正统中国血脉的延续。“我妈妈是正宗的中国水手后裔,到了妈妈这一代,中国后裔大部分迁移到城市中,妈妈嫁给了当地人。”
夏瑞福有四个兄弟姐妹,父亲是当地人。“我从记事的时候就听外婆说,我们这个家庭是中国家庭,我们的祖先是中国水手。”
史料记载印证船队行踪
据史料记载,明朝郑和下西洋船队曾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来到麻林(现在的肯尼亚马林迪市)等东非沿海地区,当时麻林国曾赠送中国一头长颈鹿。而据肯尼亚考古工作者研究,在拉穆岛上加地区中国沉船水域,打捞上来两口瓮,应是几百年前中国给对方所赠送的长颈鹿的回赠品,打算送给麻林国国王的。帕泰岛上中国沉船船员后裔的故事,就与这段历史有关。
肯尼亚发现中国沉船
记者从《郑和下西洋》编导吴建宁处获悉,当初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驻帕泰岛工作人员穆罕默德博士接受剧组采访时称,上加村是帕泰岛上最古老的村子,建于公元8世纪。传说中国水手上岸后想居住在这里,但当地人一开始并没有接纳他们,水手中一位刀法出众的勇士杀死了一条危害当地多年的大蟒蛇,此后他们才得以在上加村定居下来。由于帕泰岛海域没有污染,《郑和下西洋》摄制组在该附近海域,拍到了中国的沉船以及从沉船中打捞出来的大量中国明代器皿。
夏瑞福的故事感动华人
美丽的夏瑞福有一段苦难的历程,3日她告诉翻译,自己在家排行老四,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姐姐已结婚生子,弟弟还在念书,母亲于数年前和父亲分居,全家人的生活靠母亲卖早点维持。夏瑞福今年刚高中毕业,她说,在当地,女孩子念书的很少,一般十五六岁便结婚了,自己读初中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曾数次辍学,差一点嫁人。后由于当地一家媒体披露:夏瑞福母亲是当地小镇剩下的惟一中国水手后裔,“中国女孩”夏瑞福拒绝结婚渴望学业……
夏瑞福的故事引起当地许多华人的关注,一位在肯尼亚蒙巴萨工作的华人主动找到她,并给她捐资助学,让她完成了技校高中学业。
留学中国想嫁中国小伙
2004年春天,怀着对祖先家园的思念,夏瑞福给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大使写了一封信,渴望前往中国留学深造。大使先生接到女孩的信件后,两次前往帕泰岛看望女孩。在大使的努力下,女孩的中国留学之梦终于成真。3日夏瑞福称,她已经获得当地政府的留学奖学金,同时也得到祖先故乡太仓一家单位的资助,南京电视台以及《郑和下西洋》摄制组也给她资助,她留学的两所学校基本确定下来,可能是太仓的一所高校,也可能是南京的一所高校,她希望学习中医。
夏瑞福称,她希望嫁给一位与她有同样信仰,有助于中、肯友好的中国小伙。据了解,教育部已经专为“中国女孩”特批了一个到中国留学的名额,只要她通过留学考试成绩及格,将可到中国就学。
综合新华社和《南京晨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