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父爱渐变味 我好害怕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父亲对我的爱超出了‘父女关系’,让我感到恐惧!”昨日,20岁的小玲向记者讲起父亲患上“恋女症”,经常“骚扰”她的经过时心有余悸,她希望高人为她指点迷津,让她尽快走出阴霾。


  小时候———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


  据小玲讲,她今年已上大二了,是家中的独女,父母对她宠爱有加。小时候,父亲总爱抱着她在人前夸她漂亮,还经常用长满胡须的脸亲她的小脸蛋。“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岁月不知不觉地流逝,小玲由蹒跚学步的小女孩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然而,父亲对她的爱也渐渐“变味”了,让小玲产生了恐惧。长大后———“恋女症”使父亲失去理智


  小玲告诉记者,直到她上了高三,父亲仍喜欢抱她吻她,甚至咬她的耳朵,这些举动让她觉得很别扭。自从她进入大学以后,“恋女症”似乎让父亲失去了理智。有一天,父亲把小玲抱到床上,并将她压在身下,用胡须刺她的脸颊,还吻她的脸、脖子甚至嘴唇,小玲奋力反抗却无济于事。还有一次,父亲与她打闹时,竟用枕头蒙着她的脸使劲压,直到她大叫“爸爸”,父亲才放手。之后,父亲往往若无其事地走开,但小玲却痛苦万分。


  小玲想告诉母亲,又担心伤害母亲。她不敢和父亲走得太近,回家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我该如何跟父亲相处?我该如何消除内心深处的阴影呢?”小玲伤心地问。咨询师———及时摊牌使家庭角色归位


  重庆好思心理咨询公司咨询师任桑甲称,小玲的遭遇与“恋父恋母情结”一样,是典型的家庭角色错位的案例。小玲应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怕尴尬,怕伤父亲的面子,一味躲避,只能使矛盾激化,事情会越变越复杂,甚至发生人格扭曲。当然,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但只有及时沟通和“摊牌”,才能使家庭角色及时归位。


  任先生称,小玲的父亲其实扮演了“丈夫”和“父亲”两个角色,他把某些对妻子的情感转移到女儿身上。这种情况的产生,除了对女儿过于喜爱外,通常与小玲母亲在丈夫面前扮演母亲角色有关。因此,家庭中应建立起平等的交流制度,给每个成员角色以准确定位。 本报记者庞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