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镇的温家宝 江西山村的曾庆红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天津古镇的温家宝 江西山村的曾庆红

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改革已有二十多年,多届政府主政其间,总理赵紫阳、李鹏、朱镕基都趁机留下了自己的烙印。如今斗转星移,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领导层世代大交替接近尾声,国务院的「温家宝时代」终於逐渐浮出水面。

在海外舆论印象中,即将接替朱镕基成为下届总理的温家宝,性格温和、实干,派系色彩较淡。据说温家宝曾向身边人士透露,其姓名含意是温暖加上吃饱饭。温家宝的这一解释也可能是想说明,自己出身清贫无显赫背景,今日成就完全靠自身努力。

温家宝出身书香门第。天津北郊有一古镇,当地人称之宜兴埠,温家宝的童年就在宜兴埠度过。然而温家宝对亲属要求很严,其姑母长期在宜兴埠居住未见沾过甚么光。至於宜兴埠居民,长期以来,连中央大官温家宝与乡亲温家宝是否同一人,都未搞清楚。

相对於低调的温家宝,曾庆红似乎比较肆无忌惮。八九年调中央工作後,曾庆红共四次回乡。在曾庆红老家的曾氏祠堂门柱上,贴着这样的红对联:「新中国四位将军走出曾家,党中央两位领导出自敦睦。」进入村内,村民会十分自豪地向人介绍:「这是曾庆红常委的家。」


邓小平朱镕基的赏识

温家宝当年进京时,邓小平曾称赞他「党性很强,不会随风倒,工作有魄力,领导能力也强」。有熟悉温家宝的人士指出,他最大特点是办事认真,属於思辩型,宏观思维能力强。作为爱将,温家宝还受到朱镕基大力提携。去年十月,朱镕基和温家宝视察国家统计局,朱总理严厉批评地方上统计数据弄虚作假之余,特地请温家宝讲话以树立威信。

去年北戴河会议前,朱镕基带着温家宝出巡黄河,行程中他明显将温家宝往前台推。朱镕基这些肢体语言用意再明显不过,就是告诉外界,他坚定支持温家宝接班。此外朱镕基早前宣布,担任总理最後一年不会再批出重大改革措施,此举起码有两个正面效应,其一:不给下一任添麻烦,继任者免得为自己补镬;其二是把一些建功立业机会留给下任,把施政空间留给温家宝。

中国二十多年来经济改革成果显著,中国一些传媒形容国家进入了太平盛世。很可能成为「盛世总理」的温家宝,未来面临困难与挑战不会比前任少。在诸多问题矛盾中,农村危机引发社会阶层冲突加剧已困扰中央政府十余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所作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农民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阶层却落在第九位,仅比社会最低阶层即无业、失业、盲流人士好一点。

社会学家警告:现今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亿万农民不满情绪滚成雪球,後果将具毁灭性。曾主管农业的温家宝自知任重道远,「十六大」会後,他旋即翻山越岭到贵州贫困县,实地走访山区穷苦农户。温家宝此行传递讯息很清楚:下届政府将付出更大精力,设法解决广大农民愈来愈弱势的困境。

天津古镇的大人物

天津北郊有一古镇,当地人称之宜兴埠,那里是温家宝的出生地。据镇上老人回忆:温家宝祖父民国初年由市内迁居至此共三代,四九年国民党军队败退天津时火烧宜兴埠,全镇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温家宝当时随家人又迁回了市区,从此很少回来。

但温家宝当选政治局常委後,许多宜兴埠居民已在盘算打「温家宝」牌提高知名度。镇上的村民表示,宜兴埠传统上是小商小贩聚居地,在天津市民眼中属贫民区被人看不起。现在,宜兴埠出了个大人物,宜兴埠人也可以扬眉吐气了。据了解,温家宝对亲属要求很严,其姑母长期在宜兴埠居住未见沾过甚么光,当年温家宝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时,镇里一些居民曾向其姑母查询,得到答覆都是一句话,同名同姓而已。不过,温家宝对亲属并非没有人情味,前几年姑母去世,当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曾寄来七百元钱。

一辈子未离开宜兴埠的杨伯当年同温家宝是邻居,杨伯年近七十岁比温家宝大九年。他回忆,温家宝出身书香门第,父母都是中学老师,一家人平时住在一户独门独院,同邻居来往不多,只在过年时相互拜年,温家宝儿时也多在院内同兄弟姐妹一起玩,可以说,温家宝童年是在宜兴埠度过。不过,四九年後温家搬回天津市区,温家小院也多次改建换了主人。在杨伯印象中,多年前,温家宝曾回过宜兴埠处理祖坟搬迁事宜。

井冈山冒雪祭烈士

相对於低调的温家宝,同是政治局常委的曾庆红显得很习惯走到台前,他在新政府中将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不但是主管党务的党内大管家,还可能是党内主管港澳台事务的主要领导者,更可能当选国家副主席。

今年元旦刚过,江西下了一场十年未见的大雪。雪後初霁,一月九日至十五日,曾庆红在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和上海,进行了他就任政治局常委後最重要的一次个人视察活动。

一月十一至十二日,曾庆红到茨坪镇北山的革命烈士陵园祭奠。据当地人称,那天,大雪封山,交通阻绝,革命烈士陵园的石阶也被冰雪覆盖,曾庆红手挽一个由长青松制成的花篮走上山,在烈士陵园大堂内拜祭革命先烈。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纪念中共红军将士陵园,其中设有数百位在二、三十年代死亡将士的灵位,亦有数十位早年在井冈山创建红军的中共领导人的相片,包括毛泽东和曾庆红的父亲曾山。井冈山人清楚地记得,一九八九年,江泽民担任中共总书记後不久,曾庆红就陪同江泽民一同上了一次井冈山。有人认为,曾庆红的井冈山之行释放的政治表态:让政治老人们放心。

距离井冈山数十公里远的吉安县锦源曾家村是曾庆红的老家,村中心地带是曾氏祠堂,祠堂门柱上贴着族人新近贴上的红对联:「新中国四位将军走出曾家,党中央两位领导出自敦睦。」一入村内,村民十分自豪地向人介绍:「这是曾庆红常委的家。」

尊敬父老

曾庆红虽贵为中央最高层领导,但仍十分尊敬家乡父老。居住在曾山旧居隔邻的任老太太表示,曾庆红八九年调到中央工作後,凡四次回乡,曾山诞辰百周年时,曾庆红回乡探望村中族人,特别到吉安小学看望了当年的老师,在当地传为佳话。

曾庆红在江西住在井冈山宾馆,当天当值的服务员熊娟表示,曾庆红给他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熊娟表示,曾庆红入住酒店当晚,拒绝住在酒店内最贵的套房,只是选择了一间普通的行政房。要求酒店为其安排的晚餐,只是当地村民的家常食品竹笋、腊肉和青菜,他并且与工作人员每人一份,不搞特殊化。颜福玉以粗糙农家食品招待,曾也不嫌弃,吃得津津有味。

曾庆红升任政治局常委,江西曾家村族人对前景充满憧憬,正月初八日记者访问曾家村时,村内正逢喜事,村民杀猪放炮地庆祝,喜气洋洋,村民表示现在经济好转,生活宽裕,农民收入不仅靠几分薄田,不少村民到外地打工做生意,赚钱的门路愈来愈多,他们希望曾家村出的常委能继续带领他们步上小康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