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静泊听涛声

让心之船随思绪漂流,静息聆听岁月流淌的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如焉@sars.com》

(2007-01-13 02:03:15) 下一个

这个礼拜断断续续地把飘红网络的小说《如焉》读完了。这部荧屏上的电子书在心底激起一种久违的震撼。我非常惊喜这部有思想内涵的力作出自家乡作家之手,原来那座红尘万丈的都市也会荡起清风清流。

我自以为曾经熟悉八十年代的中国校园和知识圈,那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出国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动荡和转型,中国知识分子的立场已经分化,形象已经浑沌。汉籍作家胡发云的《如焉》清晰地刻画了九十年代以来这个知识群体的众生相。

小说中民间思想家与我是比较陌生的一群人。胡发云笔下的卫立文是犹如普罗米修斯一般姿态的盗火者,秉持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用碧血浇灌文明之树。达摩是少数坚持理想情怀和道义担当的思想者,他独立于体制之外的草民身份使他的理性超越世俗,不过从汉口市民文化中孕育“贵族情怀”的种子还是要有想象力的。

当今在学界或官场头角峥嵘的所谓知识界精英更容易与毛子或梁晋生对号入座。也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些人为既得利益蝇营狗苟,明哲保身,追名逐利,放弃了人性中美好高贵的情怀。胡发云对这种现象的评论是:“理想主义热情烧完了,紧接而来的就是市侩主义犬儒主义。”

书中的女主人公茹嫣是我喜爱的人物。她以女人天然的怜悯和本能的直觉来感触社会,网络让茹嫣潜藏的才情灵性得以抒发,开阔了她的社会视野,体会到独立思想的尊严。与训练有素的自觉的理想主义者达摩不同,茹嫣对社会的体认是雌性的或感性的,这种自然流露的社会情怀闪烁人性的光辉,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如焉》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波澜起伏的事件后面,还有一个无形的背景角色就是网络。网络如同神经一样串起所有的人物事件,让人们在虚拟天地中感受到世界的真实。作家显然有切身的网络体验,对于我这种触网后一发不可收的网虫而言,有关网络的描述是如此亲切,感同身受。

事实上,《如焉》的问世和走红本身就是网络创造的传奇。搜狐网读书频道有首诗:年来好书何处说,如焉往事叹消磨。丁庄梦碎浑闲事。太平风物已无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yanny 回复 悄悄话 呵呵,我也刚看完这篇小说,感觉很真实,现实中的网络确实是这么回事.被作者丰富的哲理而深深折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