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姐姐和姐夫

(2023-03-02 07:54:01) 下一个

姐姐GDW,是我们家七姊妹中的“老大”(下边连续五个弟弟,最小的是妹妹,被亲友称为“五男二女”的“吉祥数字”)

姐姐实际上出生于1923年,小时候叫MW,1948年大学毕业。去美国留学前,父亲为他改名DW,英文名Diana。听说当时用意是:“终于能顺利到达美国”。可能在申请留学改名时填表有误,被错填为1925年出生。但因为再改正比较麻烦,也就将错就错,沿用一生。(姐姐从小长得比实际年纪显小,错报小两岁,也没什么关系)

早在1920年代,父亲在日本留学(1912至1925,共13年),母亲住在上海虹口,父亲回国探亲或渡假,从日本乘海轮回上海只需十几小时,十分方便。姐姐DW也正是那个时代在上海出生。

约在1960年代初,一次去华东出差,特绕道去上海看母亲,正好二哥庐W也在上海。母亲让二哥带我去虹口看望HH的外婆和外公。我俩乘公交车前往。上车后二哥说提前一站下车带你看看当年姐姐出生的地方。我们下车后走到一条弄堂口,大门牌楼上几个大字“某某”里。可惜几十年过去,我已记不起这条里弄的名字。但弄堂两侧那一色整排连幢老上海石库门的三四层楼房却还记忆犹新。但二哥只知道这条弄堂,门牌号码也不清楚。总算知道远在美国比我俩大几岁的姐姐是在这里出生。

后来父亲留学回国,在江西省九江、南昌工作多年。姐姐读中学时,父亲正在南昌任职江西省建设厅长。姐姐就读离家不远的由天主教会主办的私立葆灵女子中学,我们几个已进入学龄的弟弟,则在女中附小读书。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父亲任南昌市长职务,由中央直接调去香港做抗日物资转运工作,我们全家老少(包括已高龄的祖母和外祖母)全部在1938年初也去到香港。

1938年秋,因战局需要,父亲工作单位迁往大后方的云南昆明。全家老小又随父亲乘法国籍邮轮由香港,经当时的法属越南(当时称安南)去到昆明。

此后在昆明,姐姐读中学,弟弟们读小学,三年多在昆明渡过。1941年,父亲调往当时在陪都的重庆的中央机构工作。我们全家老小又在父亲调离不久,也都去到山城重庆。

记得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前,1944年,姐姐考入当时位于成都市的”金陵女大”读大学. 从大学名称就可以看出,那是一所原在当时中国首都南京的(古称“金陵”)教会主办全国知名女子大学。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到成都。同时迁来的还有原在北京(那时称“北平”)同一教会主办的“燕京大学”等。校址都在成都市的“华西坝”(也是同一教会主办的知名大学“华西医学院”校址。)

1945年抗战胜利,原来迁到西南的大学纷纷回到原址。姐姐也随同金陵女大由成都迁回南京。

1948年夏,姐姐由金陵女大毕业。父亲当时任职青岛市长。为实现大女儿去美国留学的愿望,他联系认识多年在南京的天主教会于B主教协助女儿申请去美事宜,结果十分顺利,姐姐于1948年8月由上海出发,乘海轮经香港,历时近一个月到达美国,进入密苏里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班攻读。

(正是在这段时间,姐姐与姐夫刘JB的“传奇性”的相会,造就了他们后来的婚姻,成为夫妻,并在美国共渡一生) 详情容待在下面讲述姐夫生平一并叙述。

姐夫刘JB,祖籍中国广东省中山县(原名香山县。自从在香山出生的革命前辈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后为纪念这位伟人,将香山县改名中山县)姐夫1923年出生于斐济,该岛当时棣属澳大利亚。二战后澳洲独立,斐济改属新西兰,后来新西兰也独立,斐济方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姐夫曾讲过他的祖先在斐济岛创业发展的简历。大约是他祖父或曾祖父那一代人,早年从中国广东渡海南下,到达斐济岛建立农庄。他自己则是在1940年代,随澳洲大批华侨青年回到中国参加抗日救国和学习。1944年以归国华侨学生身份进入抗日初期由北京迁到成都华西坝的燕京大学,这也正是姐姐进入的南京金陵女大内迁成都华西坝的华西医学院校址,成了只有抗日战争时期才会有的“不同校但同址”的奇特状态。在那个年代,中国能读大学的女生还很少,只有当时全国唯一的金陵女子大学才会有那么多女生。当时肯定引起大批各大学男生的注意。更巧的是,1945年抗战胜利,姐夫随燕京大学由成都迁回北京,也在1948年毕业后办理了到美留学。巧上加巧的,竞与姐姐乘同一海轮经香港赴美。

据姐夫说,实际上刚上海轮时姐姐并不认识他,但他却一眼看出:“这不正是在成都华西大学校园里经常看到过的那个“出色女孩”吗!” 同一艘海轮去美国留学,又是同一个密苏里大学读研究生,近一个月的海上时间让他们很快熟悉。(姐夫在密苏里读的的是文学院外交专业)真是应了中国一句老话,“有缘千里一线牵!”

一年后的1949年8月(或6月),他们在美国结婚。记得,那天在上海江苏路237弄家中,也为他们举办了一场“异地婚庆”。那时上海才解放不久(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市面上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但是“马照跑,舞照跳”。当年上海楼层最高的国际饭店对面跑马场(后来改为人民公园的一部分),那时仍经常举行跑马赛。,静安寺和南京路上原有的好几家舞厅也没有关闭。我想可能正因为上海当时的这种开放状态,举办的姐姐婚庆也似乎没受到多大影响。除有些亲友已于解放前离沪出国或去了香港,其他还有60多位在沪亲友如期前来祝贺,十分热闹,大家都很高兴。

在中美建交几个月后,1980年5月,姐姐姐夫回中国探亲,当时除已于1970年代末因病去世的三弟CW,其他四个弟弟,一个妹妹,包括弟媳、妹夫及侄子、女等,先到北京与姐姐姐夫相聚,(连三嫂及子女也去到北京) 自1948年离别30多年,这次相见何其欢乐愉快,可想而知!

在京一周后再到上海,那也是自1960年代末,父、母相继离世后,我们姐妹兄弟们在上海家中一次难得的团聚。京、沪两次聚会还包括其他叔伯弟、妹和不少多年未见的老友和亲戚。

在上海,姐姐姐夫诚心征得弟妹们的同意,决定回美后为弟妹及子女们办理移民美国的申请手续(除三哥CW因已去世,三嫂及其子女不能办理)。

到1980至1990年代,弟妹及子女收到美国使领馆通知后,陆续办理移民,或先来美国留学。在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下,事业也获得发展。

姐夫曾经谈过他只有兄妹两人,妹妹在斐济。1950(或60)年代,曾来纽约探亲。那时征询她有无移民来美意愿,她表示要仍回斐济经营刘氏祖上留下的那片农庄,无意留在美国。不久后即返回斐济。

三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想到这些,让我越是感到:这是一对多么为弟弟妹妹们考虑周全的好姐姐,好姐夫啊,至今铭感在心。

姐夫,姐姐分别于2014年6月和8月在纽约安详去世!

四弟NW特此记述,以致留念

2022年8月写于新泽西韦恩及纽约长岛女儿家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我爱雅礼 回复 悄悄话 很高兴看到这篇文章,我已发私信给博主,可是尚未收到回复。正如我在私信中所说的,如果博主愿意告诉我您父亲、姐姐和家族中其他人的姓名(如有韦氏音标更好),我极有肯能找到您可能尚未见过的有关他(她)们的一手中、英文史料,期待您的私信回复,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好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