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金融改革时间窗口早就消失情况下贷款利率限制取消只能是自杀式行径

(2023-12-03 14:32:56) 下一个

金融改革时间窗口早就消失情况下贷款利率限制取消只能是自杀式行径

                                                          2013年7月23日

何必

7月22日,受周末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的消息影响……(略。)

贷款利率下限取消,成为热闹非凡的事儿了不?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老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说辞。

(何必注,略。)

来自俺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2002年俺在央视商务电视是做演播室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里对王建的采访内容。

破解中国独特经济现象之谜

中央电视台商务电视“经济视点”

(何必注,略。)

王飞凌邮件组里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呵呵。

装修噪音里的写作。

左这些日子,涉及到中国金融的话题很是不少吧?俺如此文字里,也如此密集地涉及到金融话题,很是少见耶。从钱荒,到债务危机,到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还没来得及涉及地方债务状况涅,就已经是连篇累牍,洋洋洒洒喽;再加上,其他领域里的事情也接连不断,丑闻迭爆,埃及啦新疆啦曾成杰啦冀中星啦等等,应接不暇,而很多题材根本来不及触碰,像葛兰素史克案、甘肃地震、瓜农之死、等等。可就这样,上周五晚上,央行还是石破天惊宣布了最新的政策,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取消贷款七折以下利率限制。这让俺原本就已经频繁了的金融话题不得不再上层楼,继续喋喋不休。

如果追求时效性来说,涉及到央行如此政策的内容、以及相关信息,应该在央行发布如此政策的次日、也就是周六来唧唧歪歪。但是,俺并不以为央行如此政策具有必须打破日常规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还是准备放在周一来操作。不成想,周日发生了首都机场爆炸案,冀中星取代了央行,成为了焦点,因此,央行的位置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放到今天才予以涉及。虽然说时效性差了不少,但毕竟也算聊胜于无吧。

央行发布如此政策当天晚上,还在发布即时信息的官方媒体就铺天盖地咧。比如央视,就在第一时间就此大做文章。这也显示出电视比纸媒体的优势,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以及相关评论。这也是俺在电视圈儿里骗吃骗喝的一个感同身受,纸媒体具有自愧弗如的劣势,就算是都市报里的晚报,通常在中午也就截稿了,下厂付印,下午就已经上市了,否则一旦过了下班高峰期,发行量会基本上荡然无存。而电视节目则不然。即使是节目播出前个把小时发生的最新动态,也可以赶制报道,无非就是就近采访专家学者有个活人影像就是了,实在不行至少可以进行电话采访,毕竟,跑口记者手里,专家学者一大把,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离电视台近的,像什么郭田勇啦赵锡军啦等等信手拈来;如果有画面,贴一些记者手里比比皆是的空镜就万事大吉咧,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多加怂人,各司其职,有的外出采访,有的贴空镜,最后一个拼盘就出来了,而且即使节目现场直播后这边还没有完成,只不过就是将节目的位次向后排,反正能够播出就可以咧。而纸媒体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从上周五央行发布如此政策后央视的节目里,就可以看出来粗制滥造的痕迹。采访的专家学者,慷慨激昂、信口雌黄,胡说八道。有无名鼠辈的专家学者声嘶力竭,中国金融必须改革,必须实行利率市场化,不仅仅是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也必须如此……

听着人模狗样的专家学者在接受电话采访(由此可见,央视节目制作时比俺在北京台的栏目组要懒多了吧,连外出采访都懒得干)里如此胡言乱语,俺太知道,如此节目又是个垃圾。大概其,找那些个大名鼎鼎的专家学者一时间无人问津,只能滥竽充数,随便找个什么垃圾学者就来欺世盗名。

有好事者曾经将中国的经济学家分门别类,认为按照属性以及从事的活动领域来说,有政府的,有商业的,有坐台的,有出台的,也有媒体的,或者说,就像周孝正太乐于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一样,经济学家之中,也有专门为媒体服务的,其实,胡星斗就差不多属于这一类,其他的,像俺的妈校的那个让俺不胜其烦屡屡对记者发问就特他妈不能找个别人取代丫挺的么的陈及,等等。现如今,乐在媒体上抛头露面的经济学家,数不胜数,或者说,经济学家越来越像娱乐圈儿里的大猩猩小星星们追求媒体曝光率咧。(对于这些个平日里并不常有出现在媒体上的主儿来说,俺当然记得,俺的稿子第一次印成铅字、以及俺的图像和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那种大喜过望百看不厌的德行样。)

金融业市场化,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是有趣吧?

现如今,唧唧歪歪者们把李疙瘩肉与朱镕基相提并论,认为李疙瘩肉也在开创改革的新时代,其力度堪比朱镕基咧。

对于此次央行利率政策变化,国内外太多自由派民主派普世价值派都给予了改革新局面的评价。

李疙瘩肉真的能够和朱镕基相提并论么?

打死谁俺也不相信啊。

就朱镕基,这是个很大的话题,另当别论,于此不赘。

俺喋喋不休于,改革以来,如果在官产学铁三角里分别找出每一个领域里最坏的,那么官员之中,非朱镕基莫属。

这当然并非仅仅从朱镕基的动机来说,还要加上朱镕基政策的效果。

现如今,人们张嘴闭嘴,就是朱镕基的反腐败,什么99口棺材给贪官剩下一口留给自己,借此来指认朱镕基的特立独行以及铁面无私。真是这样么?从劳安以及朱云来的盘满钵满上,如此说辞不攻自破了吧?

而现如今中国的乱象,太多都是朱镕基造成的了吧?从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到国有企业改制,再到新三座大山以及养老在市场化产业化名义下悉数被委府推卸责任给了民间的家庭乃至个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全面退出,等等,都是朱镕基的丰功伟绩不是?俺并不是说,朱镕基之前的李鹏以及之后的温家宝在品格德行方面不比朱镕基坏,但是这俩窝囊废却眼高手低,不折不扣的呵呵傻,能够造出的麻烦方面比朱镕基有着天壤之别。

实际上,江泽民、胡锦涛与朱镕基相比,也适用如此路数。

就此而言,李疙瘩肉可以和朱镕基相提并论么?

甭说比朱镕基,李疙瘩肉可以与温家宝相提并论么?

无论从学识,还是对于国务院总理所必须的实战经验、以及官员坑蒙拐骗的技巧方面,李疙瘩肉面对温家宝都只能相形见绌吧?

从权威递减角度、以及格雷欣效应角度来看,呈现出温家宝不如朱镕基、李疙瘩肉不如温家宝的大势所趋不是?

但是,现如今有多少人会意识到,朱镕基是最坏的呢?

普遍看法是,朱镕基还是个可圈可点之辈。

也因此,当人们将李疙瘩肉比作朱镕基时,李疙瘩肉才会乐此不疲,照单全收。

李疙瘩肉上台也已经8个月咧,即使从全国两会算,也4个月咧。到现在,李疙瘩肉的政绩到底如何呢?

一言以蔽之,乏善可陈。

胡温一上来,就赶上了非典,然后就是孙志刚事件,让胡温借助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博得了一片喝彩,紧接着,温家宝在熊德明事件上又捞取了不少口碑。

但李疙瘩肉却没有如此幸运。

今年的疫情、地震、水资源污染、雾霾杀人天等等,都没有成为李疙瘩肉(当然,也包括习特勒)为自己树碑立传造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天赐良机,都很是温吞地不了了之。除了官方媒体对雾霾天大做文章指责胡温倒行逆施之外,李疙瘩肉根本不具备机遇判断和把握能力,没有意识到,纷至沓来的变故都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由此可见李疙瘩肉的傻呵呵。

而李疙瘩肉太想超越前辈,证明自己当之无愧,并非因为团派背景以及最高层妥协后的垃圾。因此,急于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干出点子名堂来,封住外界有关李疙瘩肉就是个昏庸无能并且草菅人命(看看河南艾滋病状况、以及辽宁铁水淹没工人等等现象吧)的王八蛋的张嘴闭嘴。

其实,李疙瘩肉并非没有百年一遇的良机。比如,马三家事件背后的劳动教养制度、曾成杰事件背后的民间金融制度、冀中星事件背后的上访制度,等等。胡温借着孙志刚事件大快人心,但习李却对送上门来的机会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坐失良机。虽然说,俺对胡温的政治智慧、灵感以及能力颇多微词,但是如果对比起习李来,胡温是不是在孙志刚事件处置方面比习李高明多了?

没辙。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但李疙瘩肉不比温家宝,毕竟,温相长时间在国务院工作,有着丰富的人脉以及操作能力。李疙瘩肉则被胡锦涛强拉硬扯才从辽宁进京成为常委,并且团派背景使得其心余力欠,孤家寡人,再加上志大才疏,就更加猴急猴急的咧。

因此,李疙瘩肉必须要干些个白纸黑字有案可稽并且划时代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儿来,否则会迅速湮没在口水之中,成为乱象频仍的责任人。

因此,李疙瘩肉还没有正式上任,就开始了划时代。

城镇化、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改革……没有一个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吧?

而被嚷嚷了二十多年的金融市场化,终于在李疙瘩肉这里有了破冰之举。

利率市场化。

哈哈。

但是,昨天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评头论足说,取消贷款利率七成一下限制,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市场化……嘿嘿。或者说,现如今这种被捧臭脚一塌糊涂的所谓市场化,说到底无非就是伪市场化,就像城镇化、土地流转、户籍制度改革等等都是伪改革一样。

长期以来,存款利率有上限,贷款利率有下限,这成为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历史上,可曾见过如此明火执仗搜刮民脂民膏而且臭不要脸的政策?

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来说,利率变动当然应该随行就市,哪儿来的什么上限下限呢?

所以嘛,李疙瘩肉取消贷款利率限制,才赢得了呵呵傻们的一致喝彩。

可是,核心的问题是,中国有银行么?现如今中国的银行,那可以叫做银行么?

如果王岐山主掌金融,会干出李疙瘩肉如此勾当来么?

最近太多消息说,原本在金融领域轻车熟路的王岐山,却被李疙瘩肉挤兑的去干反腐败咧,并且已经将中国金融界数以千计的官员上了黑名单,收拾贪官污吏成为王岐山的目不转睛。

另一个无法忽略的现象嘛,当然就是钱荒咧。

在年初银行业疯狂放贷的背景下,居然会出现钱荒,耐人寻味不?

对于央行对钱荒作壁上观的态度,分析人士口口声声,这是习特勒四风运动的必然结果。

因此,钱荒问题,本质上是个腐败问题。

而且,必须看到的是,金融改革,早就没有了时间窗口。

事实上,胡温把改革红利消耗殆尽。胡温一上来,不仅仅有着非典、孙志刚、熊德明等机遇,更有着入世红利以及奥运红利,这为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提供了太多的国内外条件,特别是世界经济处于增长通道之中,为中国经济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外部环境,因此胡温在此太是个幸运儿咧。适逢如此,胡温最应该进行金融改革,毕竟,所有改革,都应该在高速扩张和增长过程中进行。

但胡温无所作为。

结果,随着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进入了下行区间,并且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以至于全世界议论纷纷,股市崩盘会在什么时候。

中国内部,危机四伏。在经济领域来说,高速增长的动力源已经不复存在。二十多年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乃至断子绝孙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招致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比如中国的核电项目在广东因为当地人反抗而不得不取消,官民对立之中,民间对官方越来越失去最基本的信任,使得任何经济活动都会遭遇到普遍性的抵制。

中国经济内生性危机早就清晰可辨。

如此情况下,李疙瘩肉自不量力进行利率改革,当然也就无异于自杀式行为。这相当于给心脏病人没完没了打强心针,其后果当然只能加速死亡的到来。

昨天,老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说辞里,张宏良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评论为是新一轮对国民的强取豪夺。

虽然说宏良兄经常危言耸听,但此言不虚耶。

中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毁灭中国时,结果还好得了么?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