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让咱们看看改革开放大事记吧

(2023-02-15 14:46:18) 下一个

让咱们看看改革开放大事记吧

                               2009年3月23日

何必

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致辞强调——破解发展难题离不开改革开放(略。)

这是一则报道的标题。

看了这样的题目,恐怕也就知道这个主儿会说些个什么了。

改革开放继续春风得意,成为官方绝对的意识形态话语霸权。

回顾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是对改革开放条分缕析很有价值的必要内容。

陈子明发来的内容,很是劳心费力地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大事记进行了盘点。这个内容,很值得收藏。

(何必注,略。)

呵呵。

这个大事记,颇为有趣吧。

官方注定不会弄出这么个大事记来。

在官方看来,很多大事,都是避尤不及的。应该彻底埋葬在历史里,并且连档案都销毁掉,把相关信息从人们的记忆当中抹去得干干净净。

在官方垄断着越来越多的资源之际,民间的历史劳作,就显得非常苍白无力,并且范围也很逼仄。

大事记只是纪录到了奥运会开幕。此后又出的大事并不在其中。

而现在,中国就是个新闻的富矿区,没完没了地发生着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

那以后,奥运会当中五花八门的弄虚作假、毒奶粉事件、华尔街金融海啸以及由此触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躲猫猫、官方对普世价值的公开否定、等等,都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

通看整个大事记,对于像俺这等从一开始就陪伴着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经历了其中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的人来说,有着太多似曾相识物是人非之感了。

这个过程,显示出改革开放是如何从大快人心精神振爽的举国欢庆众志成城之举,逐渐沦落到人嫌狗不待见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的由如此这般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事件组成的相对完整的经历。

作为一种话语言说,改革开放已经从举国上下齐心协力退守到了官方的自娱自乐,这与中国整体性的状况很是趋同。太多的领域和事务,官方都越来越抱残守缺孤注一掷,与民间发生着越来越广泛而激烈的龃龉对抗,成为在全人类越来越特立独行的玩闹。

从此前我引用陈子明对改革开放的评价当中,是可以看出来,他对改革开放也是持基本否定的态度立场的。

最近,孙立平提出中国社会溃败之说,引起了人们热烈的反响。

章力凡在对社会溃败的讨论当中,也是持相对悲观的态度,认为到现在,看不到任何可以改善的可能性。

于是乎,胡星斗“支持政府改革”的言词就愈发显得非常突兀而让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现如今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对改革开放失去了信心。

传统左派当中,文胆张宏良把改革称之为“改革教”,认为它已经走入了万劫不复的歧途。

右派当中,刘军宁发出了“改革出现了折返”的呼声。而右派其他人们则也对改革开放抱着越来越满腹狐疑的姿态。

袁剑用“奇迹的黄昏”来对改革开放进行评头论足。

陈永苗则更是斩钉截铁地用“给改革判一个死刑”来对改革进行体无完肤的盖棺定论。

所以,改革开放也就成为官民对立当中的一个主战场,对改革开放的基本评价也就成为物以类聚的基础性分野标杆。

逐渐地,这种立场也会从对于改革开放本身的判断与评价演化为言论者本人道德、利益、胸怀乃至心智的考量尺度。换句话说,究竟对改革开放是持赞同还是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对表态者个人的定义至关重要。

让咱们记住这段历史吧。

呵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