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精神病人培养胜地

(2023-01-08 04:23:25) 下一个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精神病人培养胜地

                        2006年10月10日

何必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略。)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确给了媒体炒作的题材。现如今,各种各样的日子,都能够被媒体用来说三道四一番,这种可以预期的新闻比起突发性事件来要好控制和操作得多。

抑郁症造成了622亿元的损失,这是个多么巨大的经济负担。按照经济学家的判断,这个数字大概相当于一个地区的GDP总量或者是财政收入,满足了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的特征。而我更想知道的是,中国2600万抑郁症患者,给自己及其家庭和周边的亲友带来了多么大的身心交瘁和生活质量的摧残。

中国的公共卫生问题,一直就是个很遭人诟病的区域。看病难看病贵,通过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健康因素谋杀国民财富,这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特色了。媒体上报道的那些一旦得了什么大病不管是农民还是城里人都只能等死的事例太多了,在全世界中国的医疗公平性排名倒数第四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指望这种因病返贫的状况会有什么改善,因为我们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嘛。

于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中国人的体质逐渐下降,青少年体质下降程度尤为严重,比如近视眼占比高达80%,人口近视率全世界第二,近视人口全世界第一,各种器官不适甚至病变发生率节节攀升。

身体尚且如此,何况心理乎?

如果得了个什么病,还没听到过遭骂的,比如数落一个人说对方“感冒”,还没有成为骂人的字眼儿;而说一个人“精神病”,却是地地道道的骂人了。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精神疾病一向是被当作要遭到歧视和辱骂的恶劣事务的。

如此,中国的精神疾病被几乎所有人都有眼无珠地熟视无睹,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10月9日《上海青年报》,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何必注,略。)

这些表现,在我们的身边并不鲜见。

我有一个同事,自己号称是运动方面的白痴,年纪轻轻就弄得满身毛病。如果只是这些也就凑合了。更麻烦的问题在于,有着交往恐惧症,只要与人交往,就会想雨果笑面人的那个面具般的满脸堆砌出地球人都知道的灿烂、夸张而虚伪的笑容,说话装腔作势,行为古怪乖张。作为一个调查类电视节目的记者,必须要与人打交道,包括大量的街头拦截采访,和与相关学者的对话,而这些都使得交往恐惧症愈发强烈。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多次向其严厉指出在节目中搀杂水份,并且愈演愈烈,以至于最近的一个节目中,竟然在一个时长20分钟的节目中有超过1/3的内容全部跑偏搀水,出现了严重的文不对题和南辕北辙。强烈的故步自封使得节目质量日益败坏,而伴随如此的,就是生活中只能靠猫来当作自己的陪伴。我就其如此选择评价道,恩格斯曾经在描写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时叙述,很多英国工人家庭都养狗,目的就是为了宣泄支配欲。现在当然也是靠了家养动物来宣示自身的存在和权力,长此以往,全部人生中剩下的也就是猫了。而如此状态中,这个曾经号称是被责任所累的主儿,自私自利言而无信到了极致,并且对此不以为然,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我曾经提议是否由其担任一期专题讨论抑郁症节目的编导,答复说害怕做了这样的节目会更加抑郁。

心理学举要无非就是两点: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但是,我们的文化传统、社会风尚和与时俱进,都严重抹煞了准确刻划自己和客观分析事务的座标与参照。特别是发展到了近现代,权力拜物教水深火热,惟上惟大的民族习性和情调,拒绝和屏蔽了权力以外的任何评价体系。

我总是对那些贪官污吏锒铛入狱之后的说辞带有些许同情,而不像其他人那样认为他们在铁窗里还是在说谎。尤其是当其被判处重刑甚至要上断头台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嘛。贪官污吏在位时,权力严重地遮挡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发生了看待自己和看待他人方面严重的偏差。(设想一下,如果李真能够及早准确自我判断和把握,想必不会有那么不知天高地厚导致命丧黄泉的结局。)等到东窗事发时,才终于看到了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自己。

如此说来,中国的官场就是个最大的培养精神病人的温床,权力越大,越应该看看精神病已经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中国特色是什么?强大的政府和虚弱的社会。由官僚文化衍生出社会生活的所有规则和内容。而精神疾病也是会传染的。

其实,从科学的观点看,不管是人的一生当中纵向看,还是不同人之间横向看,心理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严格意义上的正常人是不存在的。我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疾患,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正常人。知道我经历的人也会知道,我在大学时就曾经被校方强行带到安定医院进行过诊断,并被一个实习医师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学校据此对我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折腾。虽然此后该医院否定了那个诊断,但于事无补,我自此开始过上了到现在都无法回避的非正常人的生活。这也是后来媒体找我倒腾那些陈芝麻烂谷子之际总是会提及的段落。

中国到底有多少精神病人?中新社北京10月2日电,“根据中国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测:目前至少有一亿人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我们虽已重视精神疾病的基础研究,但还缺乏对庞大患者群体的临床治疗和服务”。这是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周东丰教授今天对中国内地精神病学状况的基本评价。她在此间举行的“世界精神病日”专家座谈会上称,精神疾病已成为中国严重的疾病负担,精神卫生服务需求量非常大,全国不足二万名精神科医师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此,她建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会在推动学术交流、培养人才的同时,应尽快开展一次全国性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摸请“家底”,提出对策。

如此一个庞大得令人胆寒的人群,却是在如此原始而疏漏的防治体系中存在,真不知道,是公共卫生的破落成就了巨大的精神病人群,还是我们的公共卫生本身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精神病。

2004年1月1日出版的《南方窗》报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进入21世纪人类健康面对的最大威胁将是精神病与脑神经疾病,而最常见的精神病是忧郁症。(略。)

据美国的约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布伦纳的调查发现,美国失业率每上升1%,监狱里的囚犯便增加4%;被谋杀的人增加5.7%;自杀的人增加4.1%;到精神病院看病的男子增加4.3%、妇女增加1%;死于心脏病、肝硬化和其它疾病的人增加1.9%。

与此相对应我们能够看到什么?10月9日《竞报》报道,昨天,一项对京城20多所全日制高校7000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显示,12.3%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困扰。与五年前的调查相比,目前社会就业压力上升成为导致大学生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首要因素。……在校四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严重,而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是日益激烈的社会就业压力。50%的同学感到就业前途迷茫,没有目标,只有8.3%同学对未来有明确目标且充满信心。

可我们却根本得不到失业率变化对于比如自杀和精神病等的影响,因为中国就没有失业率的概念。

可以让我们看到的是,身边无处不在的心理问题的积重难返、经年累月以及恶化演变,从马加爵到刘海洋,从胡长清到王怀忠。我们生活在一个遍布精神病的国度当中,而且这种精神病被支离破碎的公共服务体系放纵鼓舞着为非作歹。当精神病患者伤害人的事件层出不穷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能因此而起诉各级委府的横征暴敛之后对如此情势无所作为的行径,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精神病患者培养胜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