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三里屯酒吧街又遭害啦

(2023-01-08 01:39:09) 下一个

三里屯酒吧街又遭害啦

                                     2006年9月23日

何必

新三里屯整体规划正式亮相……(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这也算是该节目对于每年都要风风火火热闹非凡的朝阳商务节的一个侧面报道,符合了上面要求该节目逐渐脱离民生新闻而走大深远的路数。

北京兴建这个CBD有十几年光景了。现在这CBD在北京被戏称为什么?塞(车)(流)弊低(下):现如今,北京人对于途径那里实在是谈之色变,那里是北京著名的停车场,凡是机动车到了那里必定要耗费掉大量的汽油、时间和心情;而满街旁站着揽客的女郎也构成了那里独特的风景,周边是吸毒者出没的地带;而那里空气质量、交通效率、摩天大楼之间人们的心态之恶劣也是尽人皆知的。

所以,这个每年一度的商务节无非是朝阳区委府的定期盛宴,向外昭示自己的存在与权力。

可这个报道中可以让人感觉蹊跷的是,明明是一个有关CBD中心区的三里屯的整体规划,怎么没有政府官员的声音?从全世界范围看,政府权力边界不同,但是,城市规划的权力都是所有国家的政府掌握着的。那么,涉及到一个街区未来格局的整体规划,却没有了政府的声音,这不是很奇怪么?

记者介绍,没有政府官员肯就此接受采访,他们的理由是,这次的改造是商家的行为,他们不便对此表态。

这就怪了吧?政府权力让渡给了商家,涉及到城市规划的重大事项,政府居然躲在幕后不肯出面,借着商家的资本意志而闪烁玩弄公众的知情权。我们似乎真的见识到,公权力是怎么被私有化的。其中有着怎样的内幕,任凭我们去想象吧。

可想而知的是,进行如此大规模改造,涉及到了不少的居民和固有的商业店铺。那么他们的利益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他们对于如此改造的态度如何?他们的相关意愿是否得到了表达?涉及到整个一条街区伤筋动骨的改造,是否召开了听证会?这些都被无可奉告了,或者说,都被一笔勾销了。

因此可以说,三里屯如此改造,在程序上就是不合法的。按照程序公平比结果公平更重要的法治原则来说,三里屯的改造注定就是个豆腐渣工程。

这三里屯在全世界也是响当当的地方。9月22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三里屯酒吧曾是北京“夜晚经济”的符号,从这里制造出的时尚,被追逐非主流的都市白领和新新人类广为效仿。(何必注,略。)

可以看出,三里屯曾经是何等的辉煌,代表了北京的夜晚经济的前沿风尚。这个由民间自发形成的酒吧一条街,为全世界所熟知。人们可以看到有关三里屯太多的文字,从同性恋到吸毒,从一夜情到婚外恋,从中西合璧到崇洋媚外……这里,几乎是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精神和文化变迁的风向标,沉淀着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见证着北京和中国的变化历程。

所以,三里屯应该属于产生并发达于民间的一块宝地,蕴育了北京的酒吧文化和夜生活方式,具有无法替代的区位价值。如果说,当今的我们能够为后代留下什么的话,三里屯应该是首当其冲的,或者说,三里屯具备了作为文物的各种要素。

可现在我们看到,三里屯将部分地不复存在。现在说三里屯不会全部失去酒吧街的特色,那只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当新三里屯成型并将酒吧一条街弄得面目全非之后,现存的酒吧自然逃不过惨淡经营甚至溜之大吉的命数,那时,再对该区域动手动脚也就顺理成章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个阴谋。而其背后,正是地方委府对于GDP的追求,以及通过破旧立新来实现官员设寻租以及仕途升迁的伎俩,可损失的,却是三里屯的文物价值和北京的一个鲜明的符号。

三里屯街区改造的景象,无需等待其结果出现就可以预知。我们只要看看北京的平安大道、两广路、前门大街、西直门外大街、新街口大街、簋街等等的改造,换来的是何等的千篇一律满目凋零破败荒疏冷落,就知道在我们英明的委府的领导下,城市是如何被一块区域一块区域、一条街一条街、一个胡同一个胡同、一幢宅院一幢宅院地凌迟杀戮掉。只要是商业繁华地段,就逃不过改造的待遇,必定弄成个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惨状,人家官员脑满肠肥腰缠万贯了,别人嘛,死不死啊你。

而只要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特色一条街,都无法逃避被毁掉的结局。簋街、秀水、雅宝路、官园动物市场、动物园小商品批发市场、前门、大栅栏、新街口……委府就像是影子似的,跟随在每个民间形成的商业地带,一旦有了名气就要下手,以诸如影响交通存在安全隐患之类的连借口都懒得别出心裁的方式,恶狠狠地彻底毁掉,让诺大的北京城变成一个活脱脱的死城。

这三里屯也没能躲过魔掌。

那个在节目中摇头晃脑的什么商业设计专家喋喋不休着。可我们能够听到些什么呢?无非是一番溜须拍马的言辞。本来嘛,如今无论什么人物,哪个不向权力三拜九叩唯唯诺诺连个屁都不敢放,唯恐夺了自己的饭碗?把文化和艺术装进去,是想装就装的吗?姑且不说现如今的中国是否还有什么货真价实的文化艺术,即使是有,是像个垃圾桶般的随便往这新三里屯里面倾倒的吗?

说新三里屯必须注重国际化,不能只在漂亮的小房子卖服装,否则不上档次。这种说辞又是令人很是诧异的。国际化就是有档次了?顶级商业品牌的入驻才是国际化了?我们听到了的国际化已经太多了,实在腻味了。比如这CBD,整个欧洲才有几个?CBD构成的核心要素当中,权力决策中心、资金中心、信息中心等等,北京的CBD有几个?而朝阳区干了CBD,西城区就弄个金融街来对峙,一个城市当中就出现两个对垒并争夺资源的核心,这在国际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我的国际化;而全世界现如今只有十几个国际化大都市,但在国内提出要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竟然多达140多个,比现在全世界全部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数量总和要高出10倍!这不能不说是国际化了吧?可其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国际化,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在华夏大地横行霸道欺世盗名!

人家冯仑的万通,想当初也是很国际化的,写字楼上聚集着北京著名的中外企业的决策部门,但最后还是拦不住冯仑把国际化与时俱进为小商品批发市场和美容院聚集地,把上面写字楼中的客户都吓跑了,实在给民族主义长了大脸,也着实为国际化进行了中国特色的诠释。

按照这新三里屯的规划路数,可谓应有尽有。高档的国际化品牌、酒吧、餐饮、文化艺术……这种设计真让人拍案叫绝,典型的一个自然经济状态下家庭生活柴米油盐齐备的货色,或者就是顽童过家家的把戏,充其量也就是作坊式自给自足的路数,与当下分工精细化的趋势截然相反。

能够设想,国际顶级品牌专卖店门槛经常溜达着衣衫褴褛的艺术家们?如果酒吧里突然进入一个赤身裸体的行为艺术家该会是什么动静?小商品与大旗舰并驾齐驱会是什么景色?

老潘我实在佩服我们的政府和商家合谋后的想象力,居然能够弄出如此闻所未闻的自主创新来,并还来不来就打着国际顶级设计师的旗号自欺欺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顶级商业街、酒吧街、艺术家实验室等等,都是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而不能强拉硬扯到一起在同一个锅里烩。不说那些国际品牌是否能够承受如此龌龊混乱,只是看那些艺术家,北京798现象的缘起,正是因为798厂的破落闲置,使得大面积的厂房空下来可以供他们在里面旁若无人地为所欲为。而让他们到寸土寸金的CBD中的高档商厦中来,即使免费,让他们蓬头垢面行为怪异地与西服革履煞有介事的国际名牌及其消费者济济一堂,这也是可能的?

让商业中添加进文化艺术,就那么简单?拉郎配般的从北京满世界的地下通道中弄几个弹吉他卖唱或者干脆走街串巷吹笛子兜售的主儿进入新三里屯就文化艺术了?这将会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情形,现在不得而知。

把三里屯洗心革面成为高档时尚的引领者,这是想当然的么?当官商合谋扼杀了三里屯的核心价值之后,又设想着能够借此百尺竿头更上层楼,这种思维方式到底是什么智力水平的?其取向究竟是和谐社会八荣八耻,还是中饱私囊利令智昏,应该不难判断。

这新三里屯是什么?那个三里屯街道的官员一语中地:那不过就是的楼盘。从这位官员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这无非又是个商业炒作,是公权力出卖给“一个楼盘”的开发商之后,对于三里屯级差地租的侵吞,对土地财富的进一步掠夺,对三里屯文化的万劫不复的消灭,对北京现有文物的又一次损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