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看看媒体是怎么自欺欺人的吧

(2023-01-17 01:45:42) 下一个

看看媒体是怎么自欺欺人的吧

                               2007年4月15日

何必

14日,以“群防群治、护车安民”为主题的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宣传活动在全国各地统一展开(略。)

规律性地,只要逢到周末,我注定收不到节目文稿,只能臊末搭眼地自己个儿上网找点子什么。给我发文稿的小伙子知道我曾经提到过时不常无法及时收到节目文稿邮件后,对我提醒说,如果他要是病了或者请假了,这是很正常是事,问题还是出在没有其他人员可以弥补空缺上。

网上有“小白兔和熊瞎子”的段子。在森林里,不小心踢翻一只壶。壶里出来一精灵,说可以满足它们各三个愿望。熊瞎子说,把它变成世界上最强壮的狗熊。它的愿望实现了。小白兔说,给它一个小头盔。它的愿望也实现了。熊瞎子说,把它变成世界上最漂亮的狗熊。它的愿望又实现了。小白兔说,给一辆自行车。它的愿望又实现了。熊瞎子说,把世界上其它的狗熊全变成母狗熊!小白兔骑上自行车,一边跑一边说,把这只狗熊变成同性恋。

这小白兔也真是的,还用找什么精灵满足愿望,到中国来,随便翘一个自行车骑着走就完了,甭说狗熊,连警察也追不上啊。

没看见这家位于广州的报纸振振有辞地说,破解自行车被盗难题,首先相关职能部门要真正行动起来,以一系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来增强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的信心。公安部、中央综治办等已联合部署开展全国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各地有关部门普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或联络员制度,通过调查摸底,共同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考核标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实这些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绝不能让专项行动成为“一阵风”,而是要彻底解决自行车被盗问题,真正让百姓感受到治理成果。破解自行车被盗难题,更重要的是让广大百姓真正参与进来,不但不买赃车,还应主动报案、举报,提供破案线索。公安部要求各地110报警服务台、治安、刑侦部门和派出所要依法受理、认真登记群众自行车被盗的案件;同时,还出台了奖励措施,对群众举报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最高可奖励5000元。破解自行车被盗难题,要在全社会形成合力,让企图盗窃者不敢、不能偷盗自行车。我国每年被盗自行车近400万辆,其中电动自行车70多万辆,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仅仅靠几个部门打击治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必须全社会行动起来,紧密配合,形成对盗窃自行车者“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看了这样的文字,但凡对中国社会了解些许的人都会笑破肚皮的:让相关职能部门行动起来,干什么让“老百姓”(我一向对这个有着明显等级森严和居高临下的称谓嗤之以鼻,并专门写过“别再叫‘老百姓’行吗?”的文字,但媒体当然就是官方的走狗,不这么说自然也无法合流同乌不是?)“看得见、摸得着”事,这简直就像是痴人说梦。相关职能部门是干什么的?除了为非作歹就是搜刮民脂民膏,让他们执政为民,岂非天方夜谭?

这两天,媒体欢呼雀跃报道,广州市市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咬牙切齿公告,让广州市民不要买房,相信委府有能力把房价降下来,并通过住房保障体系为适宜人群提供低价住房,话说了没几天,广州市的住房价格平均每平方米下降700元,在全中国独树一帜,在房价普遍高企的情况下,竟然能够下降。人们都在猜测,广州市的房地产商们为了市长大人在首都两会上发狠承诺,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以及当地委府与房地产开发商们私下里达成了什么样的交易,为市长大人的话得到应验,变戏法儿似的维持哪怕些许工夫的低价位。人们更相信,市长大人如此作为,不过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政治作秀而已。

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文字。

2007年01月2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29北京时间 21:29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因噎废食

中国人谈中国

蜈蚣 水 

广州今年开始逐步禁摩托车

(何必注,略。)

为了区区一辆自行车,委府竟然又花费如此巨大的人财物力,在来不来就搞什么联合执法行动的当前,再一次由若干部委局办弄出政治运动般痉挛式的社会治理行动,让原本摇摇欲坠的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面临再一次挑战。

让“广大老百姓真正参与进来”,凭什么?在公权力威信每况愈下,官方成为挥金如土酒色迷离男盗女娼甚至成了与时俱进中国特色中艾滋病的重灾区的当口,在衙门权力无限大责任无限小之际,在譬如北京18个委府部门竟然连一个区区的井盖丢失现象都无法应对、让曾经与开篇报纸有同样血缘关系的《新京报》评论版面在建设性和理性的旗帜下发出成立“北京市井盖管理办公室”如此振聋发聩却南辕北辙荒唐(增加纳税人负担,并且有着“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般的恶性循环,使得官僚机构不断膨胀,却对社会治理状况改善于事无补)呼声的背景下,在中国社科院《2007年中国社会发展蓝皮书》确认中国当下最为尖锐的矛盾已经从贫富转化为官民的现实中,在中国人纳税痛苦程度高居全世界第二但社会保障和权利状况的跌落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人们凭什么要参与进去?

为什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媒体如此叫嚣,不过还是文革思维模式的路数,采用政治动员方式,让国民承担日益沉重的压力,而在25年间行政开支增加87倍的委府在面对中国从自行车大国演变为自行车盗窃大国之际,却被描绘成“仅仅靠几个部门打击治理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被强制性勒索了那么多税,成就了共产党税也多会也多的光辉伟业,可就连治理自行车被盗,给纳税人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为纳税人提供货真价实的公共产品这种委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方面,在权力高度集中并占用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同时还要进一步榨取民脂民膏,还要公众的全面参与,那么委府还能干什么?

身为新闻圈儿里的混混儿,我实在为当下新闻媒体的信口雌黄而倍感振爽。开篇报纸也算是中国自由主义的阵营,可还是在如此基本立场上出现了这般小儿科的谬误,中国不实现伟大复兴还等什么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