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费解的房价下跌非好事说辞

(2022-12-14 00:45:28) 下一个

费解的房价下跌非好事说辞

                                2004年10月27日

何必

对是否降低房价,要审慎地考虑广大居民的利益,不能认为只要降房价就是好事。(略。)

最近闹得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泡沫论,大概是陈淮因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长期不能扶正郁闷离开转移到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做一把手后所碰到的一次始料未及的事件,一下子把自己放到了这场全国瞩目的争论旋涡的最中心。

建设部这个报告,洋洋洒洒几千字,核心意图就是要驳斥近来坊间传播得越来越广泛而且说得是有鼻子有眼的中国存在房地产泡沫、而且将于几个月之内破裂。作为预言者,摩根斯坦利中国首席分析师谢国忠由于准确预测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8年香港房地产危机,使得对中国房地产泡沫的预测格外引人关注。这时,建设部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反驳,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在中国的体制环境里,如果真要是发生了房地产崩盘,那建设部还不得吃不了兜着走?近20年来,每一次中国经济动荡里都有房地产的影子,不管是投资还是消费,也不管是国家(政府)还是社会(民间),更不管是过热还是疲软,总归是但凡经济出现危机苗头房地产是脱不了干系。特别是最近几年投资“局部”过热中,大量国内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形成热钱,再加上美国利率政策导致巨额国际游资进入中国,都在寻找落脚点,而作为资金密集的房地产行业自然也就成为众矢之的。而由于中国房地产领域普遍存在的暗箱操作,往往是官银企结合,把金融机构托下水,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首当其冲倒霉的并不是房地产商人,而是消费者、银行和保险公司。假如中国金融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么大个事,主掌房地产的建设部自然坐不住而在泡沫论出现后上窜下跳,夜以继日披星戴月赶制出这么一份“颇具权威”的报告,来试图息事宁人。

可看了这样的报告,怎么着也找不到长舒一口气——原来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的感觉。

按照常识,并不是有了真实需求就不会产生泡沫。什么叫经济领域里的泡沫?依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价格与价值产生了严重背离,或者按现代经济学的口吻,是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经济发展速度急遽降低,大量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投资收不回来,导致资金和资本流动困难。所谓需求是否存在和是否充足完全是两码事,就如同只要有王权国家存在就会有皇冠的真实需求但却不能借此说皇冠产业就不存在泡沫一样。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经济普遍低迷。受此影响,中国市场也并非繁荣昌盛,居民消费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投资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按下贫富差距所导致的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不表,这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超过消费的局面,本身就带有很令人担忧的隐患。而这也正是最高党政机构面对投资过热所带来的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和政治体制转型造成的阻挠等负面影响,为了社会安定与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采取包括为各方广泛诟病的行政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措施的背景因素。

而在此过程中,房地产一直是扮演着不那么光彩的角色。出于房地产本身作为不动产的特性,各地方政府在考量GDP增长率时无一例外都将房地产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不二法门,大量出让土地,并招募海内外开发商到本地来进行房地产投资,而且要求地方银行对此给予信贷方面的全力支持,以在政绩报告中出现激动人心的正增长数字。

有鉴于此,房地产开发项目贪大求洋也就在所难免,各种高档住宅之类的房地产项目争先恐后上马,一排排豪华建筑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如此情况下,出现房地产项目结构失衡、适合于地方局面普遍居住需要项目少得可怜,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全国各地经济适用房每每发售时都出现严重供不应求局面、以至于北京不得不采取摇号产生购买幸运者的方式,也反映出官银企联合营造出的房地产繁华的嫌贫爱富的倾向。

而受到前一段时间市场低迷的影响,房地产商品价格也出现下滑势头。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建设部主使了著名的“831”大限,人为造成土地供应的紧张,从而提高了土地供应价格,保全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

现在,建设部号称房价下降并不是件好事,会导致住房资产缩水乃至理性违约。这种说法听起来怎么就是让人添堵。商品价格向价值的回归,或者剔除掉人为炒作的因素使得有效需求与供给的结合,应该是件值得弹冠相庆的事,怎么就不是件好事了呢?照此说来,今年汽车销售价格一降再降,那些早些时候购买汽车的人还不都遭遇了汽车资产缩水和理性违约,不少利用银行贷款购买汽车者至今所还贷款已经高出目前市场售价,为了广大汽车消费者的利益,汽车降价也不是件好事?如果再拿如今破败不堪的股市来说,股价下跌自然也不是件好事,但谁又来主张中小股民的权利?这时候,大概就有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之说,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购买任何商品本身都带有或多或少的投资成份,尤其像汽车、房地产这样的大宗消费品更是如此。

10月27日《新快报》转引《华尔街日报》消息,中国计划下周取消一项禁止征用农田用作商业项目的禁令,此举目的之一是平抑目前飙升的房价。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商品房前9月每平米平均销售价格为2777元,同比上涨了13%。

从中可见,在人均收入增长水平远远低于商品房价格上涨速度的情况下,部门博弈之中,建设部又赢了这个回合;而可耕地再一次被拎上了案板。

喜乎悲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