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史

从繁杂的文献中抽丝剥茧,将历史的脉络梳理井然,并用心理学原理透析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现风云诡谲且又波澜壮阔的民国历史画卷。
正文

民国风云录之人物 谭延闿和张静江

(2023-02-22 14:41:25) 下一个

民国人物  谭延闿和张静江

 

前面提到两个人,一个是代理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一个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张静江,都是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

谭延闿成名于世甚久,既不靠战功赫赫,也不因其从政业绩,而是缘于“少年奇才”的美名。谭延闿祖籍湖南茶陵,生于1880年,其父官高位显,家教极严,规定延闿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练各家书法。11岁学八股文学,曾以文章献给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翁看了后,称之为“奇才”。翁尤其喜爱延闿的书法,告谭父说:“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果然,延闿13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4岁中会元(即全国统考第一名),当年殿试获得进士。

谭延闿的颜体楷书被冠以“民国以来,无人出其右者”。毛泽东当年也曾慕名求字。那是1920年,湖南青年领袖毛泽东和朋友一起成立“文化书社”,请时任湖南督军的谭延闿题写书社匾额。谭的字和诗市价甚高,然而,也许这个已入“不惑之年”的老神童对青年才俊情有独钟,竟然立刻答应无偿题字。

谭还喜好骑马和射击,能双手各持一枪,同北洋诸将比试枪法,均十发十中。此等高才却生逢乱世,在投奔孙中山旗下之前,从政从军均难展抱负,随着年纪渐高,锐气也不及当年了。

谭延闿在孙中山落难之际,变卖自己资财,全力扶救,使孙大为感激。在 38 岁时,谭痛失结发爱妻方榕卿,因夫人所留遗言,发誓终生不再续娶。后来,风华绝代的宋美龄从美国留学归国,孙中山有意将美龄介绍给延闿。谭延闿为守誓言,心生一计,拜宋老夫人为干娘,然后拜宋美龄为干妹,中山提婚之事只得作罢。此事为世人津津乐道。

张静江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早年因病成跛足。但他行侠仗义,深受乡人夸奖。他继承了祖上经商的天赋,在巴黎独资经商,开办通运公司,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绸缎。他素闻孙中山之大名,一次在赴法的轮船上与中山相识后,两人便成为至交。张决定对孙的革命事业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从此就成为国民革命的元老之一。

就在那班轮船上,张静江与孙中山约定了汇款的暗号。以后每遇革命款项不济,孙中山便想到了张静江的汇款之约,而张每次均能按时如数将款寄到。中山非常感动,赞其为“革命圣人”。

袁世凯死后,张静江回国开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与蒋介石相识并结拜,为蒋之契兄,曾是蒋加入中华革命党的监誓人。张看出蒋胸怀大志,自愿提供帮助;蒋视张为知己,常向其吐露内心的感受。

在“中山舰事件”之后,汪精卫不辞而别。蒋介石遂请张静江以党内元老身份出山,他在信中坦言道:“单枪匹马前狼后虎,孤孽颠危,此吾今日之处境也。”张静江遂接受推举,暂时代理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并于中央全会上成为正式的主席。然而,他对政治没有太多热情,只是为了帮助蒋介石,并准备随时让位于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