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说:我劝天公重抖擞

(2022-12-06 03:44:47) 下一个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身边从不缺少,可以被我们利用的资源,只是我们没有向内打开心窍,打开天机而已。静下来就能够打开这个天机,就能够向内开窍,这时候哪怕一杯水都可以调理我们的身体,都可以用来滋养我们的生命,都相当于灵丹妙药。

商汤王想找一个御师,找一个老师,他没有去走遍名山遍访高功大德,他就用身边的人,职位比较低下的门尹登恒。门尹、登恒应该是两个人,是当时的王宫守门人,他启用了这两个人作为自己的老师,作为御师,而赋予了他们两个御师的称号以后“仲尼之尽虑,无日无岁,无内无外”他们来年冠个也没有辜负商汤王的重望,全身心地投入,就像孔子一样:虑已尽也。思之思之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通之。

无论商汤王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难题,都能够给商汤王一个完美的建议,都能给商汤王完美地解决问题,他们俩自从有了这个称号以后,也是不知岁月,无内无外,全身心地去做好这件事情。堪称是名副其实的御师。所以庄子说“为名其名,赢法得其两见”商汤王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能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取决于“我”。取决于那个精神层面得“我”。

作为商汤王,他能够内心清净,那么所需要的人所需要的物,就是俯拾即得。得其以随成,就是自己能够心如明镜,自然就能够照亮别人,就可以激发他人的智慧,为我所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能不能成为美玉?取决于这个工匠,而不是取决于石头的本身,只要这个工匠具有相当高的能量,不仅仅是他雕刻出来的东西具有很高的价值,哪怕是他用过的东西,用过的一个水杯,都具有哪壶宗加持能量,都具有那种灵性的。

《庄子》文中也提到皇帝佩戴的一颗玄珠,之所以叫玄珠,就是指的玄古时代、远古时代,得道之人羽化之物,这样的玄珠是通灵的。皇帝一不小心把它搞丢了,心疼的不得了,派了几个人去找,最后象罔把它找回来了。庄子说的这个“得其随成”。“得其”就是“得其环中”,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这个“随成”就是“众美从之”。

我们所有得美好其实都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的心乱了,不能够静下来,根本发现不了身边的美,根本发现不了身边的人和物的价值所在,而我们心中之所以乱,就是把身边的事情理不清,把身边的人和物理不清的原因。造成了我们心里越来越乱,在我们感觉心烦意乱的时候,你要想一想,这是不是一种蜗角之争。人只有把心量放大以后,才能够看清身边所处的状态。

庄子《则阳》篇讲到蜗角之争,魏君和齐君因为领土产生了争端,魏国君主大动肝火,准备以兵戎相见,最后慧子找来了戴晋人,戴晋人用什么方法来帮他解决的呢?戴晋人说“知游心于无穷”你首先要让自己的心量放大再放大,首先你要有吞吐天地之志,包藏宇宙之机。戴晋人的这种方法其实是在告诉魏君,只要你心量大了,很快就会得到回应,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化,你回过头来看,原来一切都是有利于我的,同样是要解决问题,同样是要解决烦恼,那何尝不去解决更大一点的问题呢?

大一点的问题解决了,小问题自然就消失了。如果你心中,始终惦记的都是一些鸡零狗碎的事,那么。你一定也会成为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你的能量会在不断的递减之中,当你的心量大了以后,你就能够包容很多东西。凡是被你所包容的,都一定可以为你所用。“比于大宅,百材皆度”这样你可利用的东西俯拾皆是,处处皆是。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2月5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黄帝阴符经叙

唐 张果

《阴符》自黄帝有之,盖圣人体天用道之机也。《经》曰:得机者万变而愈盛,以至于王;失机者万变而愈衰,以至于亡。厥后伊吕得其末分,犹足以拯生灵,况圣人乎?其文简,其义玄。凡有先圣数家注解,互相隐显。后学难精,虽有所主者,若登天无阶耳。近代李筌,假托妖巫,妄为注述,徒参人事,殊紊至源。不惭窥管之微,辄呈酌海之见。使小人窃窥,自谓得天机也。悲哉!臣固愚昧,尝谓不然。朝愿闻道,夕死无悔。偶于道经藏中得《阴符传》,不知何代人制也。词理玄邈,如契自然。臣遂编之,附而入注。冀将来之君子,不失道旨。”



对于张果来说,李筌是近代。而如今,对于现代人来说,张果和李筌都成了古代人物。。

张果古人想注释阴符经的时候,拉上他的近代人物李筌来进一步注释他张果本人的对阴符经的注释之大义注释。。古之又古的经之《阴符》自皇帝就有之的《经》

先生说:我劝天公重抖擞。在我看来,是劝《阴符经》重抖擞。。

自皇帝以来就有的《阴符》在古人的手里抖擞了多少次。比如:李筌。。比如:张果。比如:那么多的古人想为阴符注释的各位想抖擞古圣先贤们,此经自古至今到底抖擞了多少次。。数上来的,有名有姓,数不上来的,无名无姓,可说:无以计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张果:《传》曰:天地以阴阳之气化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万物以美恶之味飨人,人不知其盗。人以利害之谟制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三盗玄合于人心,三才静顺于天理。有若时然后食,终身无不愈;机然后动,庶类无不安。食不得其时,动不得其机,殆至灭亡。 ”

张果老?曰?三盗合一即为道一?

道生一。。一从‘三盗’来? ‘三才’是“二”, 有‘一’后,再结合“二”,得三。。只有奠定了三这个根基后,方有“三生万物”的果位保持。

就像一个事件的发酵过程。。就像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就像一个人一生的一种经历流程体现过程。。三因一果,一果又连三因,又生一果,此时,这步,此果为“道三”。。而后开始‘逐鹿中原’,可得“万物”。。好似缺一不可的一步紧跟一步的三部曲后万步自由逍遥游。。

这其中的盗,无处不在。即纯粹的‘拿来主义’,但这拿来主义可比一种食物,可比说庄子所说的这种意境“万事皆备你所用”,此时的盗就像一种食物一样,你想吃哪样,就去拿好了。。自己能不能消化掉,就看你本身的命数和造化了。。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为什么之前说道,紧随其后又言盗。难道盗是道之规律,不说了吗:天地、万物、人互相盗取。。

这几天一直在想这句话”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知道”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那么。今日发现一文。上文《黄帝阴符经》中篇 有提到。


日月:指代宇宙间的事物,都有定数。能打破定数的,是有神存在的存在。而神存在的存在之体现就是圣人出炉了。。

而后,又引出这句话”不了解天道规律,会觉得神奇。了解了规律,就不觉得神奇了。“,也就是我这几天想要的答案了。道出了”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的真实意境。为什么说是意境,因为意思还不是表面意思那么简单。简单的是意思,不简单的是一种悟道过程和悟道后的一些一连串的道之互盗原则。。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黄帝阴符经》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1.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天地:指天地之间的精华,即气。

三盗:天地、万物、人互相盗取。

宜:适宜、稳定。

三才:天地、万物、人。

李筌:天地与万物生成,盗万物以衰老;万物与人之服御,盗人以骄奢;人与万物之上器,盗万物以毁败。皆自然而往。三盗各得其宜,三才递安其任。

张果:《传》曰:天地以阴阳之气化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万物以美恶之味飨人,人不知其盗。人以利害之谟制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三盗玄合于人心,三才静顺于天理。有若时然后食,终身无不愈;机然后动,庶类无不安。食不得其时,动不得其机,殆至灭亡。

2.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百骸:身体。

正确的时间饮食,身体理顺健康。行动符合自然规律,万物安顺和谐。人们知道神奇的东西神奇,不知道平常的东西的高深莫测,神奇之处。

不了解天道规律,会觉得神奇。了解了规律,就不觉得神奇了。

李荃:人皆有圣,人不贵圣人之愚。既睹其圣,又察其愚,复睹其圣。

张果:《传》曰:时人不知其盗之为盗,只谓神之能神。《鬼谷子》曰:彼此不觉谓之神。盖用微之功着矣。此文意通三盗。

3.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指代宇宙间的事物,都有定数。能打破定数的,是有神存在的存在。

比如说天大地大人亦大,是因为人有神。

圣人生焉,神明出焉:是因为知其神了。神明,神是精气神的神,明是明了明白了。

张果:《传》曰:日月有准,运数也;大小有定,君臣也。观天之时,察人之事,执人之机,如是则圣得以功,神得以明。心冥理合,安之善也。

4.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圣人、神明盗机;天下,指普通人,莫能见、莫能知。

君子窥见盗机躬身实践。小人窥见大道可能会觉得命定,无趣而轻生。

李荃:君子得其机,应天顺人,乃固其躬。小人得其机,烦兵黩武,乃轻其命。《易》曰: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机,其神乎。机者易见而难知,见近知远。

张果:《传》曰:其盗微而动,所施甚明博,所行极玄妙。君子用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小人用之,则惑名而失其身,得利而忘义。


黄帝阴符经叙

唐 张果

《阴符》自黄帝有之,盖圣人体天用道之机也。《经》曰:得机者万变而愈盛,以至于王;失机者万变而愈衰,以至于亡。厥后伊吕得其末分,犹足以拯生灵,况圣人乎?其文简,其义玄。凡有先圣数家注解,互相隐显。后学难精,虽有所主者,若登天无阶耳。近代李筌,假托妖巫,妄为注述,徒参人事,殊紊至源。不惭窥管之微,辄呈酌海之见。使小人窃窥,自谓得天机也。悲哉!臣固愚昧,尝谓不然。朝愿闻道,夕死无悔。偶于道经藏中得《阴符传》,不知何代人制也。词理玄邈,如契自然。臣遂编之,附而入注。冀将来之君子,不失道旨。
(网上来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