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禅的博客

体悟人生真理,通达智慧觉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youtube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禅道与禅道养生【核心篇目】

(2021-11-20 05:08:28) 下一个

禅道与禅道养生

作者:逍遥禅

作者简介:
(1)逍遥禅,毕业于山东教育学院。
(2)2006年开始学习佛法,因参公案“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而废寝忘食,06年底梦中参学被祖师一句“超越、超越”而点醒。
(3)2007年见弥勒佛山发光而发明心性。
(4)2010年闭关三天,证得了法界实相、真心实相、本性实相。
(5)2011年开始办道场,翻译佛经,宣传道德文化。先后翻译了《大学》《中庸》《道德经》《心经》《金刚经》《圆觉经》《六祖坛经)《楞伽经》《楞严经》等。
(6)2013年开始涉足于中医养生,在辽宁中医学习中医按摩,考取了《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书》
(7)2016年开始实践禅道养生,创立了完善的禅道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是禅道养生的创始人。

 一、禅道

序言:

禅道,就是认识自我真理,认识世界真理。也就是觉悟真心本性,或者叫做佛、道。我们学习禅道的目的,就是认识真理、掌握真理、利用真理来造福于人类。

1、认识自我:

(1)我们人都是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组成的,一个活着的正常人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闻能呼吸、口舌能尝能说、身体可以觉知(手臂可以捉拿、腿脚可以奔跑)、意识能想。眼睛看到的叫色,耳朵听到的叫声,鼻子闻到的叫香臭,舌头尝到的叫酸甜苦辣咸五味,身体觉受的叫酸麻胀痛的触觉,意识想的叫想法,色声香味触法又叫六尘相。

判断一个人是否活着,就看一个人的六功能是否还在作用,只要有一个功能还在运行(例如:人还能呼吸、身体或者器官还能动等),就说明这个人还活着。也就是说,一个正常的人都有六种功能作用(失去了这六种功能,就是一个死人)。这六种功能作用就叫心灵,这六种功能作用的表现,就是可以觉知六种尘相(色声香味触法),因此,一个正常的人,首先就是具备六种功能(心灵的功能),可以觉察六种尘相的人;而六根又是身体的组成部分。由此来看,人的整体组成就是心灵和身体,以及通过六根功能所觉察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2)我们正常人都是受意识心支配的,意识心的第一作用就是指使我们的六根,意念在哪一根,我们的心灵就会在哪一根作用因此我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意识心的第二种作用,就是攀援分别作用。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时,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个人身上,并且分别这个人美丑,甚至评论这个人好坏。意识心在六根的攀援分作用,我们叫做六识,或者叫做六神(我们常说的“六神不安”就是指此),也叫六神识或者六识神;意识心的第三种作用,就是在六尘相上妄想。也就是贪嗔痴的妄想,当我们的意识心(心灵)在六根觉察到六尘相后,就会攀援分别(好坏、美丑、是非等),好的、美的、是的,我们就喜欢认可并且想占有,这就是贪;坏的、丑的、非的,我们就厌恶、排斥、生气痛恨,这就是嗔;意识心攀援在六尘相上,把这些身外之物看的比生命、比真心本性的慧命都重要,认假为真,这就是痴。这就是人类自私自利痛苦的根源,也是社会损人利己动乱的根源,也是世界战争强取豪夺的根源。

2、觉悟人生:

(1)首先从大局观来认识自己,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就必然有家庭、事业。因此,一个人不仅仅为了自己活着,还要担当一个人的责任:个人衣食住行和财色名利的责任、家庭妻儿老小的责任、社会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责任、保家卫国的责任、人类和平世界大同的责任。只有把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人类世界的责任都承担起来,才是一个完善的人。因此《道德经》上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大学》上也说:“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提升生命价值: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有什么,而在于你为家庭、社会、国家、人类奉献了什么!因此,一个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戒恶行善”,降伏自己贪嗔痴的妄想,多做利益他人、社会、国家、人类的事业。只有人人奉献自己的大爱,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人都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世界就会变成人间地狱。

(3)人心的不同就是不同的人生道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的恶心恶念恶行,必然是三恶道;自私自利,贪图个人享受和只顾小家庭的人,必然是唯利是图的小人;一心为公,把天下众生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护,就是众生的天神保护神,也必然会得到善神护法的相助(天助);觉悟真心本性的真理,利用真理造福于人类,就是圣人菩萨佛。

觉悟人生就是要杜绝自心的恶心恶念恶行,抛弃个人主义,一心为公,大爱无疆,觉悟真心本性的真理,造福于人类。

3、认识人生的真理:真理就是真空妙理,也就是禅、佛、道。禅乃佛心,佛心有三:慈悲心善心的化身佛、光明智慧的报身佛、本性本体的法身佛。用我们的慈悲心、善心、爱心,就会感召善神护法的相助,从而成就我们的化身佛;觉自心让自心清净光明,就会与佛同频,得到佛法智慧,从而成就光明智慧的报身佛;觉悟我们的心性功能,本来圆满无碍(我们普通人的心灵功能是不圆满的,有障碍的。例如我们的眼根功能,就只能见前不能见后;只能见表不能见里),犹如虚空,遍及法界。觉性功能圆满无际,性净明体,犹如明镜,就是我们的法身佛,也就是宇宙的本体本源。认识了自性三身佛,就认识了人生的真理和世界的真理。就可以用佛心来改变人生和世界,从而造福于人类。

4、禅道修行:禅道修行有这么几个阶段,觉察妄想分别、觉知自心念头、灵觉、觉照、本觉、圆觉、自性圆满。
(1)觉察自心妄想分别,降服自心妄想,就是解脱妄想执着。主要包括:贪嗔痴的妄想执着、名相的妄想执着、自心分别的妄想执着。觉察自心的这些妄想执着,不为所动,做到看而不见、听而不闻,“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开始进入修行清净心阶段。
(2)觉知自心念头:这属于修行清净心阶段,对于自心的念头,了了分明,任其生生灭灭,自心始终保持清净无染。也就是“外不染、内不乱”的禅定。在这一阶段的修行过程中,不但要时时觉察自己的念头,任其生灭。还要时时觉察自心在六根的作用不受污染,也就是不执着名相六尘,不执著自心分别,不起贪嗔痴的妄想。在这一阶段的修行,还属于“石头压草”的修行,觉察自心自念自行,用意念力控制戒心戒念戒行。
(3)灵觉的修行:也叫灵修。自心本身就有通达心心相通的功能,在清净心下,就会感受到其他灵性(当然也有未修成清净心因缘附体的灵性)。这些灵性有人和畜生,也有负能量的鬼灵、有低能量的妖魔鬼怪、有正能量的天神、有高能量的圣人佛菩萨。这时候,要皈依化身佛(高能量的圣人佛菩萨)修行,始终保持慈悲心、善心、大爱心。在这一阶段的修行,主要是念佛与佛相应,依靠佛力加持修行,摆脱了“石头压草”的完全依靠意念力控制修行方法。
(4)觉照的修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灵修,佛力与自心力量形成一体,也就是意念到,佛力加持就来。随着功力的提高,自心能量越来越大,清净觉察力(智慧)也越来越强,净极光通达。这就是圣人的觉照。也可以用教外别传、以心传心,直接与佛心光明智慧相应,“心精通吻,当处湛然”(楞严经)。时时觉照,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进入般若三昧的本觉。
(5)本觉的修行:觉照力修成后,时时回光返照,照破五蕴皆空。就是坛经所说的“用智慧观照,照彻内外,即见本心”,这就是本性本觉的般若三昧,也就是觉照具泯,或者说白牛车,菩萨心性境界。
(6)圆觉的修行:智慧的妙心加上本性本觉的妙体,就是大菩萨的圆觉。坛经上说:“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也就是照寂、寂照的大圆满
(7)自性(佛性)圆满:妙体本性、妙心智慧、妙智化现万事万物万法就是佛境界的自性(佛性)圆满,也就是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的目标愿力不同、修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修行阶段不同,禅道修行的接入点也不同,修行的过程也不同。。。。。。。死搬硬套佛经或者祖师的公案,只能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佛法是对机佛法、是与病给药,不是法律条文,也不是用思维心来测如来智!

(补充:

开悟就是化性,已经明白了真心本性,开始转化自己的妄想心性了。

开悟就有了智慧,有了智慧,就会用智慧照破五蕴皆空,转化我们的妄想心性了。)


二、禅道养生

序言:

禅道养生,就是在正确认识人生和自我身体的基础上,保养身体、提升生命价值。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首先我们要选择人生的道路,也就是用什么样的心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问题。我们修行禅道,做禅道养生,最起码也要具备一颗大公无私的心,走善人道,才能与佛的慈悲心、大爱心相应,才能得到佛力加持,调理自己的病和帮助他人调理病。人若无德,就会得病,也治不好别人的病。要知道病气就是黑气,就是邪气,没有正能量的气场和加持,是无法改变这些负能量气场的。因此说“治病先治心”;如果能够觉悟真心本性的真理,用光明智慧和本性本体的力量去治病,就更好了。因此,学习禅道养生,首先要修行,修行一颗慈悲心大爱心,修行一颗光明智慧心,修行觉悟本性本体。用慈悲大爱心、光明智慧心、本性本体的妙体妙心保健身体,提升生命价值。也就是要走一条认识真理、掌握真理、利用真理造福于人类的道路。

2、转变心念、控制情绪:人的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外邪——风寒湿热燥暑,六种邪气的侵淫;二是内邪——心性恶劣造成的细胞病变、生气上火情绪的变化造成的气脉不通、恶心恶念感召的业力障碍;三是空气水食物的污染。治病先治心,就是要转变自己的恶心恶念恶行,修行善心善念善行,戒恶行善,行善积德,才能保证我们心灵的健康;控制情绪不怨恨、不恼怒、不烦恼、不生气、不上火、不着急,消除业力障碍,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运动量,才能气脉畅通;增强元气原动力,训练意念力(制心一处)、心通天地,借助宇宙能量(佛力道力),才能巩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道防线,增强自己的免疫力,防止风寒湿热燥暑六邪的侵蚀。

3、掌握“医道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心补”的原则,从心性改变(包括情绪控制和业力消除)、打通气脉运行、食物药物辅助治疗(包括生活习惯的改变)来综合治疗。彻底颠覆西方的消杀理论体系,形成西医、中医、保健养生综合健康保障医疗体系。

4、禅道养生的综合疗养措施:

(1)治病先治心,治心包括:心性的修行改变、情绪的控制、业力障碍的消除三个方面;

(2)打通气脉运行包括:训练制心一处的意念力、心性相通的宇宙能量、拍打按摩拔罐等辅助手段。

(3)生活习惯的改变:一是保障睡眠时间和规律,二是不抽烟喝酒,三是注意饮食卫生和冷热,四是改变药物依赖。

(4)食物药物辅助治疗,主要是食物跟五行的搭配和调节,保健药物的应用等。

7022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