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关心很久以前的事

中国和外国的历史。可能是真发生过的事,也可能是故事。
个人资料
正文

克琳希德(Kriemhild)的复仇

(2023-04-23 23:42:20) 下一个

 

在 前一篇故事 里,齐格弗里德(Siegfried)是德国中世纪传说里的大英雄。他娶了勃艮第(Burgundy)国王的妹妹,美丽的克琳希德(Kriemhild)公主为妻。

但是克琳希德和她的嫂嫂,也就是王后布伦希尔德(Brunhild)发生了争执。国王手下的大臣哈根(Hagen)是王后这边的近臣,与国王一起设计害死了齐格弗里德。

为此,克琳希德暗暗立下誓言,要为死去的丈夫复仇。而仇人除了那个大臣哈根之外,也包括她的亲哥哥,国王龚特尔(Gunther)。

Sigfrid u. Kriemhild, 1860, by Carl Gonzenbach, Nibelungenlied

但克琳希德孤身一人,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她怎么对付国王,王后,和朝中的一众大臣?她可以利用的只有两个武器:亡夫留下的巨额遗产,和她本人天下无双的美貌。

这笔遗产,就是前一篇里提到的天下闻名的尼伯龙宝藏(Nibelung treasure)。本来是由法夫纳(Fafnir)化为猛龙守护着,在齐格弗里德浴血屠龙后落入了后者手中。后者即亡,财产就转到了他的遗孀手里。

克琳希德开始用宝藏拉拢朝中贵族,但被那个狡猾的大臣哈根识破。哈根找了个借口以国王的名义把财产没收充公,沉入莱茵河河底。

按照哈根的打算,他准备将来的某一天再把这宝藏打捞起来以为己用。他哪里知道,他和国王都将死在克琳希德手中,永远不会有机会享受这宝藏,甚至没有机会写下宝藏的地点。

而这一笔巨额的财富,据说一直到今天,都还静静地沉在莱茵河河底,等待它下一个主人。

Hagen versenkt den Nibelungenhort (Hagen Sinks the Nibelungen Treasure into the River Rhine),
by Peter von Cornelius (1783–1867), Alte Nationalgalerie

失去了财富,克琳希德就只剩下美貌,智慧,和决心了。

这段故事发生在公元五世纪。那时候的大环境是日耳曼人和匈人的崛起和西迁:比如法兰克人(Franks)去了高卢,勃艮第人(Burgundians)在沃尔姆斯(Worms)安家,而匈人(Huns)则占据了以他们自己命名的匈牙利(Hungary)。

匈人的大首领,此时的匈牙利国王,正是大名鼎鼎的阿提拉(Attila the Hun)。

阿提拉新近丧妻,听说传闻中克琳希德的美貌,派人来沃尔姆斯提亲。

勃艮第国王龚特尔和他朝中的大臣,一直都有些畏惧阿提拉的势力,正好想借这个机会拉近两国的关系。只有那个哈根尖锐的指出:“克琳希德一直对亡夫之死耿耿于怀。她如果得到阿提拉的势力做后盾,恐怕对我们不利!”

但国王和其他贵族都不以为然,哈根也无力阻止这段婚事。

克琳希德先是闭门三十天,坚拒不见匈牙利使者。然后回心转意,毅然远嫁匈牙利。

Attila the Hun, in a museum in Hungary.

克琳希德和阿提拉大婚之后,派使者来沃尔姆斯,请哥哥龚特尔,大臣哈根和其他贵族们,一起去匈牙利参加婚后庆祝。

哈根又是进谏国王:“你妹妹这是想对咱们下手了。此行凶多吉少,万万不可大意!”

但龚特尔还是不听:“阿提拉身为匈人国王,我身为勃艮第国王,去给他庆祝婚礼,他怎么会允许友好邻帮的君主受到伤害?这与国际外交法不符啊。“

哈根看劝不动,就派人物色了勃艮第最勇武的三千个壮士同行,这些武士都是以一敌十的武林高手。

但哈根还是不放心。在他们要渡过莱茵河之前,他看见有三个美人鱼在洗澡,就派人偷走了她们的衣服,以此要挟让美人鱼们预见此行的命运发展。

几个美人鱼羞怒之余,坦言相告:“除了国王手下的私人牧师能活着回去,你们此行的所有人都不能再回到勃艮第!“

哈根也够狠的。他在渡河的半路中找了个机会,把龚特尔的那个私人牧师打晕推入河中。“你是唯一一个能活着回去的?我先让你死,那就破了这个魔咒,我们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了。” 他不禁为自己的机智暗暗得意。

谁想在大船开往匈牙利飞速进发的同时,一股神奇的水浪把那个落水牧师推到了勃艮第的岸边。他虽然被淹的近乎窒息,但终于捡回一条小命,正如美人鱼的预言,成为此行唯一活着回来的人。

Hagen with the three Rhine daughters, by Georg Kugler (1840–1916)

龚特尔,哈根一行人来到匈牙利,受到阿提拉和克琳希德的隆重招待。诚如龚特尔的推论,友邦君主来为自己庆婚,又是新婚妻子的亲哥哥,阿提拉对来者待为上宾,保护周全,哪里有半点加害的意思。

但克琳希德在暗中早已计划好了一切。她的第一手棋:把来客吹捧的天花烂坠,言下之意是这些来访的英雄,每个都能抵上十个匈人。

这些勃艮第人本来就都是百里挑一的高手,一向自诩甚高。如此在邻国被大力推崇,一时间飘飘然,就真的有鹤立鸡群,蔑视群雄的感觉。匈人看在眼里,尊他们为客,一时也不好发作。

克琳希德的第二手棋:把勃艮第一边和匈人一边的敬拜日安排在同一天,同一个地点。

须知此时勃艮第人已经信奉了基督教,而匈人还在祭祀敬拜传统的地方神。信仰和敬拜在那时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尤其是基督教明言:「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 Thou shalt have no other gods before me」,哪里能容忍匈人在面前拜“假”神?

双方剑拔弩张,差点儿就要打起来。幸好还是匈人一方在阿提拉的严明军纪下极度忍让,才不欢而散。

克琳希德的第三手棋:在接下来的一次友好比武中,她给自己这边的匈人勇士准备了一把无刃的钝剑。这在当时的表演比武中,是各方公认的预期传统。

但她给来访的勃艮第勇士,悄悄准备了一把开刃的利剑,吹毛断发,削铁如泥。

结果自然是匈人武士接连砍中勃艮第武士数剑,毫发无损。后者砍中匈人只一刀,匈人血溅当场,立时毙命。

这一来场面失控了,匈人隐忍了很久,此刻终于爆发。

双方开始直接群斗:勃艮第这边的三千个勇士虽说都是武林高手,但抵不住匈人人多,而且本身武力也未必就输给了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勃艮第武士在杀死敌人后,被新上来的另一个敌人杀死。

Hagen of Troneck kills Iring, 1840-1841, by Alfred Rethel

大庭被鲜血彻底的染红,然后血流到了庭外,把草地也变成了红色。

勃艮第这边的 Volker 在杀死三个匈人后,被阿提拉这边的来访使者 Hildebrand 杀死。这个 Hildebrand 不是匈人,是东哥特(Ostrogoths)国王派来匈牙利的使者。

匈人这边的 Iring 杀死了四个勃艮第勇士后,被哈根杀死。

到最后,三千勇士尽皆身亡,勃艮第这一边只剩下国王龚特尔,和大臣哈根两人。大势已去,二人不得不弃械投降。

按当时的规矩,如果贵族在放弃战斗后,胜利一方是不应该再加害他们的。但克琳希德为了报杀夫之仇,等这一天等了很久。她令人杀死了面前跪着的哥哥龚特尔,然后亲自起身,一刀砍下了哈根的头!

在旁边观看的,前面提到的东哥特使者 Hildebrand 再也看不下去了。他高喊,“不能坏了规矩!我们不斩降将!” 怒火中他拔剑上前,杀死了克琳希德。

After Kriemhild killed the bound Hagen von Tronje, she was killed by Hildebrand. 1840/1841, by Alfred Rethel (1816–1859)

(注)长篇史诗「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的第一主角,不是上一篇的齐格弗里德,而是本篇的克琳希德。史诗最早出场的主要人物是克琳希德,而全篇又以克琳希德之死收场。

这一段传说,或许来自两个历史事件:

1:公元 437 年,匈人与勃艮第人在沃尔姆斯(Worms)交战,勃艮第人全军覆没;
2:公元 453 年,匈人首领阿提拉在(最后一次)婚礼后神秘身亡。有传闻但没有证据,说凶手正是他的新婚妻子。

(detail) Kriemhild, holding Gunther’s head, prepares to kill Hagen with Siegfried’s sword while Hildebrand watches. Hundeshagenscher Kodex

在某些版本里,哈根投降之后,克琳希德从他手里夺回了原本属于亡夫的宝剑 Balmung / Gram。她一手提着杀死丈夫的凶手(之一)龚特尔的头,一手拿着属于丈夫的宝剑,走向杀死丈夫的另一个凶手,哈根。

在那一刻,她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但她没有片刻迟疑。这就是「克琳希德的复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木有文化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晶蓝' 的评论 : 问好水晶蓝!
水晶蓝 回复 悄悄话 好久不见,问好木先生,喜欢这些画。要看好几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