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正文

由炸藕盒到枣沫糊及其他

(2023-11-23 11:51:46) 下一个

近日有文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吃油炸藕盒并在中年后试着自制藕盒的故事,令我也忆起一点藕盒故事及其他。文友们只当是听我节日忆旧絮语吧,难不成您还想忙着烤火鸡不成。我没在忙。瞎叨叨一下。

那次吃到炸藕盒是我高中时候(1980S),那次我父亲升了职,某周日请办公室六七个同事们到我家聚餐。说是聚餐,其实他们都带了各自拿手的食材,在我家厨房自己动手准备饭食,各显身手。其中就有位三十岁左右的女同事做的炸藕盒(确实是两片莲菜夹住猪肉糜再裹面糊炸成的,酥脆好吃),还有位年轻的男同事做的炸夹豆沙的面包盒等,这些饭食和客人都令我很惊奇意外。一是我之前从没吃过这些,二是这些客人们都很NICE有礼貌,一点也不像父亲传统意义上的干部同事。母亲后来解释说,父亲是在政府部门科技口工作,他部门里都是学历资历很好的硕士啥的,有些还留过学,故而他们到我家来庆祝聚餐不是那种只带着嘴来吃扯闲篇的客人,他们有新鲜气息,做的食物也比较“洋化”。当然我也记得一位五十几岁的上海人叔叔喝酒喝醉了,一直在笑,有点出戏。。。当然后来工作出差,在武汉等地的饭馆里,也吃过炸茄盒,但都没有那次印象深。这是炸茄盒的回忆。
我今儿早上煮冰冻汤圆做早餐,碰巧同时在做别的事儿,忘了灶上煮汤圆的锅和时间。结果想起时花生汤元每个都已泡涨破皮·,待吃时汤圆皮已沉底变扁扁糯米皮,汤色混混,着实是花生沫糊了。我推销不出去这有点失败的早餐,就自行消化起来。喝着这甜香的花生沫糊,我忽然回忆起陕西的一道早餐点心——枣沫糊来。它跟眼前的花生沫糊很像啊。
枣沫糊是一道陕西传统早餐点心。它的做法有点繁琐:它需要先把约半磅干的陕北大红枣洗净上蒸笼蒸熟蒸涨,待枣凉透后,再把每只枣的枣核和枣皮手工去掉,弄成枣泥一碗。再备水及面粉弄成面糊糊一碗。在准备的平底锅中热水烧开时,倒入面粉糊糊后再倒入枣泥糊糊,用汤勺碾碎小疙瘩粒,细细处理后,就做成一锅营养丰富,枣红色的甜甜的枣沫糊了。这美味营养的陕西点心,我也只是少年时代在自家吃过几回,是我勤劳能干的母亲,不怕麻烦又心血来潮时大力推荐的“陕西名吃”。我工作几年后在西安饭店小吃宴的诸多小吃食单中,才又见到并尝到这道点心,而那时父母亲已随二姐移民美国,母亲亲手料理这道点心时的记忆已是回忆了。。。
今儿同时我忆起的还有一道类似陕西点心——黑米粉糊糊。这种黑米产自陕西洋县。因我父亲八十年代末是做科技口管理的,于是陕西各县各乡工厂里出产的新食品加工品就有样品到我家(那些地区厂会因申请项目经费往省上科技口跑项目,并带样品做推广)。比如洋县某食品厂某年新出产的黑米粉糊糊(大塑料袋装,内有是个小袋包装),初始,我家姐妹并不喜欢这产品——这黑米粉糊糊放到碗里冲热水,变成黑紫色的稠乎乎的一碗汤,色泽不迎人,味道有点奇怪。唯一被父亲不断推崇的是——这洋县的黑米可是过去给清朝皇家的贡品,养人养颜养头发。那我们姐妹也不喜欢喝。实在被督促得不耐烦,才勉强喝半碗做早餐,直到家里把几代“新产品”处理完毕,我们才舒了一口气。再不要喝也再不会主动去买这玩意儿了。
(若干年后,“南方黑芝麻糊”流行各地(应是1997前后,我家也食用起那种早餐糊糊。应该说最初几年,产品质量确实是挺好的,甜香宜人。它确实比陕西洋县产的黑米粉糊糊好喝太多了。后来若干年,不知是人的口味变化,还是那产品联营厂家太多,我偶尔买食起“南方牌”黑芝麻糊,味道淡淡的,也不怎么香甜了)。
与洋县黑米糊糊同时的科技新产品,还有周至某县城厂子生产的酸刺梨汁。它是利乐包装的盒装软饮料。我记得也不大好喝,很酸。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在家蹲在地上干嘛,没留神把喝了一半的酸刺梨汁盒子撞到了,它流出的汁水漫过水泥地面,水泥地面居然白花花一片。。。就是说它酸性挺强,居然把水泥地面里的碳酸啥给反应成碳酸钙了。哈哈!那我的牙齿岂不是也被酸倒了。小结一下,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县办乡办企业搞的农业食品加工品,都比较粗糙,在其配方还没有勾兑出比较愉悦视觉和味觉的配方的情况下,就大着胆子准备办工厂,申请省上项目经费好立项拉生产线。这是八十年代末的新气象新实践,最终成功的不多。
后来到2000年左右,我在某果汁公司工作期间,实地参观过陕西省/河南省各县的好几个浓缩果汁加工厂。那时工厂的检验部,已配备了惠普公司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也有专门人研究果汁配方以求饮料产品符合人的口感视觉感受等等。
想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食品饮料企业做得长久的,还是南方有些工厂,如海南的“椰树牌”椰汁,“露露牌”杏仁露等,“南方牌”黑芝麻糊等成为了几十年口碑不倒的大厂子大企业。
话题再往大了说,像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的全球性连锁企业,能把饮料品牌做得过百年那样长久,也真是有信念这种东西在啊。(我在西安某电子公司时,外出开会时遇到百事可乐公司西安分厂的管理人员。她溢于言表的是他们厂里的人性化管理及优渥的假期福利制度,人家没提钱的事儿,估计也挺好。估计那企业也是优秀外企及员工眼中最佳企业之类)。
扯远了。
我意思是:文友因着友人赠送炸藕盒这道湖北美食,想起了自己少时初尝这美食,并努力在家自己制作那藕盒,起意写文纪念;我呢,因着文友回忆,忆起自己家乡美食——枣沫糊,及其他同时期舌尖上的记忆——其他食品饮品的回忆。
不知是我们都有年纪了还是怎的,回忆起家乡味旧时味来,都有一嘟噜的故事,一连串的回忆。
仅以此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