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正文

周末杂思杂事

(2022-03-13 15:45:46) 下一个

周末杂思杂事

周末偶有空,看了一档东方卫视的《斯文江南》节目,节目立意新视角好表达好,深入向古典文化致敬!我看得真是满心喜悦,满心慰贴。国内电视台做中华文化节目真是无人匹敌啊。这是我第二次看这节目。

节目由大学教师,演员,主持人以文人雅集形式展开。“每一期均设定两大主题章节,章节内分为“演读”与“围谈”两个版块。其中,演读板块以棚内沉浸式戏剧围读场为基底,受邀而来的演艺名家们将分别出演一位当地相关文化人物,他们将用声音做表演,利用经典著作聚合成原汁原味的经典剧本,辅以意象化的音乐舞蹈情境演绎,将现场实景与户外实景巧妙结合,为观众打造如临其境的沉浸式观看体验;而在围谈板块中,文化学者们则在解读历史人物、事件,赏析经典文本的同时,与演艺名家们深度碰撞,以个人化的情感表达,提供多元认知价值的同时,展现江南文脉的生命美学,力图与观众实现心灵共振。《斯文江南》选取极具江南意蕴的五大文化场域,继首期到访浙江绍兴外,还将行经江苏苏州、上海和安徽宣城等江南文化重地,穿越时光与历史长河中的文人志士精神沟通”。(摘自百度)以《苏州才子》一期为例,它涉及的那些文学内容,让我贪婪地盯着电视屏幕的每一帧画面:李若彤扮演唐伯虎,某女演员扮演林黛玉,分别吟诵他们自己的《落花诗》《葬花词》,再由学者们分析其文化传承。。。。对于热爱中华文化又身居海外的我,怎一个解渴舒畅。我艳羡每一位参与的人,喜欢他们吟诵古代文人的篇章。比如有一集濮存希扮演的陶渊明真的就是在《桃花源》似的3D后的古画背景里着褐色汉服在饮酒做赋。。。情景精神无不慰贴,让人好不向往啊。

依稀之间,我回忆起自己做学生时在父母家夜夜捧着一本徐中玉主编的《古文鉴赏大辞典>》。我假装“女夫子”,摇头晃脑地诵读历代特别是唐宋大家的散文,读着那文章,晃着头颅和身体,感觉和历史上的人在精神上相通,是那样的幸福和快乐!现今想起来,一生中有一段时间精神上那么自由充实!开心!(在书里,你能读到许多名篇的姐妹篇,如《永州八记》的其他几篇,补充对中学课本的(小石潭记)的认识)。(其实我那摇头晃脑是仿照鲁迅散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对私塾先生课读的写照。就他一人大声读书,面带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仿佛只有那样读书才能读出书的本味儿。

我回忆是慨叹自己后来都没有那样的闲暇和机会学国文,忆古今,仿佛东林党人。(网摘: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顾宪成与高攀龙为首的学者重修宋儒杨中立主讲的东林书院。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期各3天。东林书院则成为江南谈论国事的舆论中心,在此谈论国事的人则称自己为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是,文学城从某种意义上不也是个东林书院吗?大家抨击时政,发表政见,虽然我们都是在野党,在美国在海外没多少言论阵地。即便如此又如何?我们在城里吐露了心绪,出城再小心谨慎地做人做事,顺着海外的规矩来工作生活。文学城,其实是我们在(镜花缘)里的君子国啊!微笑! 微笑! 谁让我们这些骨子里很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选择了在“飞地上”生活呢?

幸也罢(有《斯文江南》这样优秀的中华文化节目可以欣赏,很幸运了!),不幸也罢,一切随缘吧!

再说·周末杂事:

我周日去看望了一位朋友(大姐)。她是时代女性来着,一直阳光自立,习然一身在纽约生活。我们是在社区大学相识的,一直偶有来往。她两月前忽然失联,我着急地跑去她家看,发现完全没人在。我联系其他同学问她的情况,人家也说有段没联系了。我隐隐不安也没好办法。近日她联络上我,我才发现她因抑郁症严重入院多日,现居于一个政府收容所。

我跟她联络好,驱车带上她四处转转。我发现她思绪有些片段跳跃,情绪较低落,就想着带她去她常去的教堂听讲经,见到许多她的同乡人,或许会好些。结果我们到了教堂,见了她的熟人们,发现他们的兴趣在于发展我这个潜在教徒,并未发觉我朋友有何不妥,也并未有何帮助的兴趣和做法。我们勉强听完布道,我帮她买了盒饭带上,我们就驱车返回收容所了。我看着大姐聂聂的神情,瘦弱的远去的背影,不禁感叹,不知这运命何时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异乡人,漂泊者。都是我们共同的称谓。一旦身体精神不能自理,在美国这个自由的国家,其实也是DIY的国度,极有可能静静的终老在家里。若精神病了,身体病了,状况都挺麻烦。。。

所以琴棋书画对我现实的生活只是多点调味料,前路漫漫,还需打起精神谨慎前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我爱城堡 回复 悄悄话 博主是个善良的贴心人!我也很怕那种使出浑身解数拉人入教的人, 冷眼旁观,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宗教应该有的悲天悯人,关爱众生的情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