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只要不哄,就没有少儿书法家,不可能有。

(2024-05-05 03:20:42) 下一个

没有少儿书法家。不可能有。书法家字迹中的“稚气”,是“返老还童”,少儿的涂鸦,就是涂鸦。毕加索所言“某名画,几年临摹可得;少儿的笔融,穷其一生,未必能有”的重点在说穷其一生的追求。所以他夸齐白石的画是最好的现代画,其实就是以油画的成人眼光惊叹绘画草稿般的中国画中审美观就是长不大的稚气。

 

捻笔,是成人的技术。“写尽三缸水,一点像羲之”,可当作例证。捻笔而致的效果,不合乎少儿审美趣味。不然,就是畸型的少年老成。有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和十几岁的王勃,开笔就“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属于文学侏儒症患者。

 

童子功,是坑人的东东。成人写汉字,很容易写出个样子来。小学生就得写好几年才行。所以,练毛笔字,小学毕业或更晚才合适。

 

墨感,章法,甚至笔感,少儿常常会让人吃惊。大人会少儿不会的笔法,却往往钝于贫于墨感章法笔感。但少儿不可兼得笔法与其它,所以没有少儿书法家;成人难以兼得笔法与其它。所以写好字的不少,书法家,“一丢丢”。

 

十七帖,丧乱帖,笔法与墨法章法笔感俱在,还有几分妍之稚;《祭侄文稿》,笔法超级棒,字感也上乘,但不灵;《寒食帖》,墨感章法好,但笔法不精致,那灵气有不少是大人作秀。《书谱》,墨感一流,字感有一半是临来的,笔法没得说。

 

读历代字迹,才知道,九成以上的,就是个好字。《三希堂》的三希,自己以为“快雪时晴”只是好字,说不上“希”。书里收集的许多题跋,大都就是个一手好字。

 

捻笔,很难吗?不。捻得能写出《黄庭经》《祭侄文稿》那样,很难。其实,它们也不是捻笔的天花板,因为捻笔是可以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地使精使深的。

 

捻笔写出的字,是书法,不然就不是。其实是可以说,捻笔是书法的基础教育,没有它,扯什么其他呢?实际的情形也是,用捻笔法写出的字,美感的浓度和水平和不用笔法写的,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捻笔的初步是笔管随笔画走势在指间捻动,常常微小得在视频中也看不出来;继而掌握缓急轻重,使写出变化万端的笔画;再就是根据自己的美的感受,琢磨出合适表达自己美感体验的“量体裁衣”式的笔法,写出自己的字迹。

 

捻笔,因执笔方法不同而有异;捻笔,因执笔高低而有异;捻笔,也会因不同的书写习气而产生不同;捻笔的质量也会因个人的学识水平,美感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捻笔,不简单。而不捻笔,免谈不商量。

 

(附注:用的是延安白话体。写完,却读不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