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印象—- 八十年代的上海

(2022-05-05 11:00:25) 下一个

上海印象—- 八十年代的上海

 

第一次去上海是在1984年初,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赶上单位有一个课题在上海临近结束, 领导说让我去感受一下实际工作。工厂在上海的郊区吴泾,进一次城不容易,吴泾-龙华-静安寺,再就可以沿着淮海路或南京路到市中心了。

我们的工厂里有一个老工人每天乐呵呵的大家都叫他“大块头”, 他的个子不高,不知道为什么被起了个这么个绰号, 问别人也不说,大家只是笑笑,后来总算是猜出来了,应该是他的肚腩大, 大家叫的是“肚块头”。这里我们就叫他”大块头“吧。

”大块头“每天很节省,早上是泡饭加咸菜,中午是泡饭加两个素的白叶节好像是5分钱还是7分钱, 厂里的煤气是随便用,所以有很多老工人 像”大块头“一样,米饭煮一下,加点青菜之类的就是一顿饭, ”大块头“ 总是说要给儿子攒钱结婚。 他也不羡慕嫉妒别人的生活,乐呵呵的盘算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我感受到的大多数上海人的一种特质。

八十年代到上海出差单位同事总会给我们一堆的采购任务,从吴泾进一次城要两个小时, 当年的交通赶上上下班高峰期,公共汽车根本上不去,我们一般就在马路上遛,从静安寺沿着南京路走到外滩,直到晚上7点多钟才往回走。逛一天累还不是问题,问题是如厕, 记得好像只有一百,十百,人民公园有公共厕所,当年很多的弄堂里沿墙两头有堵矮墙就是一排男用的小便池,背后人来人往,第一次不习惯,后来就习以为常了。 当年女士就要靠忍耐力了。

很多商店里都有老工人坐在高高的板凳上像留声机一样的重复着:”当心皮包,皮包放在前面“, 应该说当年上海的治安是全国最好的了,我们是从没碰到过什么治安事件。

上海人大多都彬彬有礼,即便心里已经怒气冲天,面子上也还是过得去,在公共汽车上大家总是会小声地问”下车吗“,以至于我刚开始都反应不过来,和北京人”借光,借光“的嚷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八十年代上海的卫生也是全国最好的,每一条弄堂都是干干净净,我有一个亲戚住在永嘉路,一栋洋楼住了十几家人,公共厨房,公共厕所,虽然挤得转身都难,但整洁没得说。上海人的家,从里到外透着两个字——”精致”。

 

当年上海的住房太紧张,几代人挤在一间房里是太正常不过的了, 这就苦了恋爱中的年轻人, 一到傍晚,公园里仅有的几个长凳上挤满了一对对恋人,当年连外滩的马路牙子上到晚上都挤满了青年男女,我和同事开玩笑说,反正我们也没事,要不我们先占个位子,卖位?

 

84年的春天,我们的课题结束,厂里请我们去淀山湖玩,回程时路过青浦, 当时青浦只有一条古旧的街道和两旁木制店铺,和我想象中鲁迅笔下的街道颇为契合。我们一行人边聊边逛,其中一个厂里的陪同在削苹果,一条苹果皮不但不断,而且宽窄一致,充分反映了上海人做事的精细。 就在我们们的夸赞中,苹果皮终于落了地,同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乱丢果皮,罚款5毛“。

在我们惊诧的表情中,一个戴着红箍的老大爷得意地说我从你开始削就跟着你 在哄笑中我们交上了罚款。 上海人的守规矩和文明应该也是全国第一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哈哈,是的:)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感觉八十年代上海有点尴尬:大家都去广东去广州买时髦货。
diaozhi 回复 悄悄话 非上海

“随地吐痰,罚款一元。”

“两块拿去,免找。”再吐痰一口。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回复 悄悄话 吴泾在那个年代可是“乡下”呢!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那年头到上海出差或回上海探亲, 为大家采买东西是个艰巨的任务,若列出个单子, 可能不下一百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