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拉美:把“门罗主义”扫进历史垃圾堆

(2023-04-17 10:03:05) 下一个

门罗主义 Monroe Doctrin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7%A8%E7%BD%97%E4%B8%BB%E4%B9%89? 

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的一种思想观点,是一项关于美洲大陆控制权的美国外交政策。表明美国政府认为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这是美国涉外事务之转捩点,直到世界大战的爆发才有所改变。直到19世纪末,门罗的声明被视为定义美国基本外交政策的起始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意识形态之一。许多美国政治家都曾援引该声明,包括尤里西斯·格兰特西奥多·罗斯福约翰·肯尼迪罗纳德·里根总统

门罗主义目的和影响持续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其间只有很小的变化。其主旨在于让拉丁美洲刚独立的殖民地免受欧洲的干预,避免新世界沦为旧世界列强的战场,从而使美国能够不受干扰的施加影响力。该主义宣称,新旧世界两者的势力范围需要保持清晰的区隔。此学说初由约翰·昆西·亚当斯等诸人构思而成,以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在道义上反对殖民主义;后经多方重新诠释为种种广义之说法;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总统即对其之扩充为美洲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以门罗主义之罗斯福推论而知名)。

要点

 

1823年,詹姆斯·门罗在第七次对国会演说的国情咨文中称,美国不干预现存的欧洲殖民地,也不会参与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但倘若欧洲国家如果进一步对北美或南美的土地进行殖民,对其政权进行干预,都将视为侵略行为,美国政府将会介入。当时,几乎所有拉丁美洲殖民地已经或正在取得独立,摆脱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所以美国与英国达成共识,希望借此使得欧洲势力不再进入美洲。而“门罗主义”的说法最早是在1850年出现的。

门罗主义陈述三要点,第一点,欧洲各国不能再以任何美洲国家为殖民地。其次,在外交政策上行使华府方面的原则,即美国仅在本身利益受损的前提下介入欧洲事务。第三,美国视任何殖民美洲的企图为对美国国安威胁。老罗斯福总结以上三点并加入一项陈述:“温言在口,大棒在手。”(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即所谓的巨棒外交

背景

 

中南美洲各国的独立年

门罗主义形成的近因,是俄国要求攫取北美大陆西北沿岸地区,以及中南美洲国家争取独立的斗争。西班牙帝国在新大陆上的势力,随着拿破仑战争于1815年结束而瓦解。1815年至1820年间,何塞·德·圣马丁引领阿根廷智利、与秘鲁走向独立;而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西蒙·玻利瓦尔则领导自己的国家走出殖民主义。这些新成立的共和国期望获得美国承认,而美国国内许多人也认可这种想法。

詹姆斯·门罗总统与其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不愿在胜负未卜下冒国际战争之险。有人认为,就其作为看来,在欧洲列强未插手干涉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会让西班牙与各个起事的殖民地自己分出你死我活;另有人坚称,由政府承认这些战争并保持中立的态度看来,两人在法理上已然承认这些新国家。后面这项说法,因美国当时将海军舰艇售予这些起事的殖民地而获支持。

英国则在维护君主制度与渴求新市场之间意见分歧。对英国而言,一整个南美洲是个比美国更大的市场。当两国提议与大英帝国共同协助西班牙收回其位于新大陆的殖民地时,遭英国峻拒。

美国当时正与西班牙就亚当斯─欧尼斯条约进行交涉。条约生效后,门罗政府开始扩大承认这些位于拉丁美洲的新共和国。阿根廷智利秘鲁、与哥伦比亚于1822年皆获美国承认。

1823年,法国请求西班牙重新扶持波旁王朝执政,两国国内当时皆有传言警示,神圣同盟(即俄罗斯普鲁士、与奥地利)在背后支持这些新兴的共和国。两国交好的消息令当时的英国政府(由詹姆斯·伍尔夫威廉·彼特〔William Pitt〕及其他政治家共同合作)将法国逐出新大陆的努力前功尽弃.而法国将因此于美洲大陆再度得势。

英国外相乔治·坎宁提议英美两国联手戒备法西两国的干涉。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鼓励门罗接受此议,但约翰·昆西·亚当斯抱持怀疑态度。亚当斯当时也顾虑著俄罗斯与墨西哥两国插手英美两国皆声称为其领土的俄勒冈国

在1823年11月7日所举行的内阁会议上,亚当斯反对坎宁之议,声言“对俄、法明白表示我们的政策,较充当英国战舰舰艉之救生艇,为更坦率而有尊严的作法。”

亚当斯于会议中力战各方,终于说服全体内阁采用独立政策。在门罗于1823年12月2日于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所阐释的观点,即后世所称之门罗主义。就实质而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告旧大陆上的列强,美洲不再开放给欧洲成立殖民地,而任何延伸欧洲势力至新大陆上的作为,美利坚合众国将视之为“危及我国之和平与安全”。美国不会介入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也要求欧洲各国不插手美洲事务。

此一公开宣示,抵触美国当时与欧洲列强在伊斯帕尼奥拉岛附近多处的殖民地之合作。伊斯帕尼奥拉岛曾遭多次占领,今为圣多明哥海地之所在。法兰西与西班牙两国皆对该处有兴趣,企图于该地重新取得利益,或再度发挥原有之影响力。十九世纪时,西班牙在这些作为上较为成功。就以后的事实发展来看,美国藉门罗主义在加勒比海各处纷争中随意支持任何一方,以维护短期的经济利益,而非用以立下藩篱阻绝欧洲的干涉主义。

遗留之影响

 

虽然门罗主义成为无可否认的政策需时数十年,约翰·昆西·亚当斯当下的确树立美国外交政策准则,此后之历任政府皆无法对之视而不见。必须指出的是,此政策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符合美国与英国两者之利益,而英国以皇家海军支撑此政策达五十年之久。

此政策于18年第一次实行,其时尚未得名门罗主义。美国当时为反对德克萨斯与英国结盟,而行使此政策。

1845年12月2日,詹姆斯·波尔克总统对国会宣布,门罗主义须严格实行,而美国应积极西扩(参见昭昭天命)。

1852年,若干政治人物引述门罗主义以论说将西班牙人强行逐出古巴。1898年,美国于美西战争中获胜,自西班牙手中取得古巴与波多黎各

1864年至1867年间,法国拿破仑三世入侵墨西哥并建立傀儡政权,美国宣称此举违反“该主义”(参见墨西哥事变)。这是门罗主义首次为人公开称为“主义”。

1870年代,尤里西斯·格兰特总统广义解释门罗主义,宣称美利坚合众国不能容忍欧洲各国相互转让其位于美洲的各殖民地。

1895年,美国国务卿理查·欧恩尼再度广义解释门罗主义,以使美国有权调解发生在南美洲的边界纠纷。此即欧恩尼解释(Olney interpretation)。

1902年,英国德国意大利借口索取委内瑞拉政府所欠债务,用海军封锁委内瑞拉的港口。同年12月9日,阿根廷外长路易斯·德拉哥发布《德拉哥宣言》(Drago Doctrine),作为门罗主义之扩充,即欧洲列强不可为追索欠债而对美洲国家动武。

1904年,多米尼加共和国、意、德、等债权国武力索债,西奥多·罗斯福提出“罗斯福推论”补入至门罗主义中,确保美国有权介入拉丁美洲,反对欧洲国家武力恫吓,并派遣海军舰只进入多米尼加领海。这是对门罗主义最大范围之补充。三年后,美国和多米尼加签订条约,多米尼加海关与财政交美国代管。美国也以提防德国为名在1915年占领海地

1930年所发布之克拉克备忘录(Clark Memorandum)指出,门罗主义并未赋予美国在拉丁美洲未遭旧大陆列强威胁时介入之权,从而否定罗斯福推论。

约翰·肯尼迪总统在1962年8月29日的一次记者会中说道:

自门罗总统与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发布门罗主义起,其本意即指我们反对外国势力将其势力延伸至西半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对现今发生于古巴之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断贸易往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成立美洲国家组织并连同其他方式阻隔古巴共产党的威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继续努力并专注于此。

时至今日,门罗主义通常为美国在美洲行使的殖民主义之代称。其政治上之意义则视引用者之文脉与理路而变化不定,一般用以作为现代型帝国之历史证明。[原创研究?]昭昭天命则代表迈向帝国之路的雄心壮志。

批评[编辑]

 

有人将门罗主义诠释为美国具孤立主义的内涵;另有人断言,门罗主义实际上美国是行使霸权,与对单方面审慎介入西半球各国的声明,对英属殖民地之作为即其事例。经指出,自1846年起,美国已有30次军事介入拉丁美洲,暗地或间接行为则有47次。[1]

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因而对此种“门罗主义”深感愤恨,形诸于口号:“美洲人的美洲。”口号经译为西班牙语,相当程度上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呼声。“American/Americano”一词,本代表美洲大陆上的全体居民,但在盎格鲁世界用法中,几乎单纯是指美国人,这句口号因而显而易见地暗示美洲属美国所有。

冷战[编辑]

 

冷战期间,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外交政策之框架。古巴革命后,建立亲苏联共产主义政权。诉诸门罗主义的声音于美国国内再起,但由于原子弹这种新式武器的出现,此次着重用于防止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在拉丁美洲作进一步扩张。冷战期间,美国对声称受共产党威胁颠覆的中南美洲各国政府,提供情报与军事上的援助。此举在美国引发争论。国内的左翼政治人物认为,共产党对拉丁美洲的渗透威胁与苏联对当地影响遭过分夸大。(参见PBSUCCESS任务)

对新门罗主义之论战于1980年代浮上台面,成为伊朗军售事件争议的一部分。美国中央情报局当时在尼加拉瓜秘密训练反政府游击队,意图推翻桑定社会主义革命政府及丹尼尔·欧德嘉总统。此事连同其他的事件遭一并揭发。尼国内战期间,约有14,000人身亡,150,000人流离失所。中情局局长罗勃·盖兹为此秘密任务极力辩护,声称美国若不介入尼加拉瓜,就是“完全放弃门罗主义”。

对于罗纳德·里根政府在马岛战争中对英国的支持,批评家指责美国的作法忽略门罗主义。但一个美洲国家(阿根廷)因为殖民地争议攻击一个欧洲强权(英国)的属地,既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是通常上的门罗主义范畴。

例外情形─英属北美[编辑]

 

值得注意的是,英属北美虽然位居美洲,且受欧洲列强直接管辖,却不在行使门罗主义之范围内。英美两国为上加拿大下加拿大谁属,已经打过一场1812年战争,任何改变当时现状之企图,必定会令两国再动干戈。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大英帝国视该殖民地,后来成为加拿大,其成为制衡美国霸权的重要力量。事实上,哈德逊湾公司后来被迫将鲁珀特地(Rupert's Land)售予新成立的加拿大政府,而非美国,从而导致渥太华因为受殖民影响,成为制衡美国商业力量之重镇。

拉美:把“门罗主义”扫进历史垃圾堆

新华网   2022-06-14 《环球》杂志

http://www.news.cn/globe/2022-06/14/c_1310621612.htm 

2021年9月18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左)和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巴尔塞纳

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六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首脑会议上交谈

  目前大多数拉美国家外交独立性增强,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美拉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文/徐世澄 编辑/吴美娜

 

  第九届美洲峰会于6月6日至10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这是时隔28年再次在美国举行的美洲峰会,也是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1月上台以来,面向美洲国家的首次“主场外交”,对拜登政府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拜登政府意图借此次峰会提出新的美国对拉美方针政策,重塑美国在美洲的领导地位,改善与拉美国家关系,缓和与拉美国家矛盾,推销美式“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与此同时,拜登将在会上抛出优先在拉美实施“重建更好世界”相关行动计划,以显示对拉美的重视。

  然而,由于美方坚持不邀请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三国领导人参会,峰会召开之前拉美多国领导人公开抵制这次峰会,也使峰会的预期目标难以达成。一向被美国视作自己“后院”的拉美“再度起火”,且“火势燎原”,处境尴尬的拜登政府被迫认识到:美洲大陆的“风向”,变了。

 

“我们的美洲已经变了”

  5月初,美国国务院主管泛美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尼科尔斯在接受哥伦比亚NTN24电视台采访时称,美国将不邀请“不尊重美洲民主宪章”的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三国领导人参加美洲峰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5月10日早晨,刚刚结束对中美洲和古巴访问的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如果美国不邀请这三国领导人出席峰会,他本人将不参加峰会,而由外长与会。洛佩斯的表态随即得到玻利维亚和洪都拉斯两国总统的隔空呼应。

  安提瓜和巴布达驻美国大使桑德斯代表加勒比共同体表示,如果美国不邀请古、委、尼三国与会,加勒比共同体14国领导人也将拒绝与会。阿根廷、智利等国总统虽然表示将与会,但强烈要求美国政府不要排除任何美洲国家与会。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一度表示,他尚未决定是否与会。

  5月27日,美洲玻利瓦尔联盟10个成员国在哈瓦那召开第21次峰会,峰会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不邀请古、委、尼三国参加美洲峰会,主张加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和拉美的团结与合作。

  “我们的美洲已经变了,不可能再进行排斥了”,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说,即使收到邀请,他也不会与会;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表示,“我要告诉美国佬,算了吧,我们对峰会不感兴趣”“美国领导人想在峰会上展示的东西就是耻辱”;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指出,美国将委内瑞拉排除在美洲峰会之外,这是歧视行径,“美洲峰会已经成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峰会”。

  面临这么多拉美国家领导人可能缺席峰会的不利局面,美国政府急忙派出多位要员访问拉美多国,劝说这些国家领导人与会,促成峰会得以如期召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一波三折的“剧情”,可谓近年来美拉关系的经典写照。早前的系列迹象,表明今日的波折绝非偶然。其中,至少有三大标志性事件余震犹存。

  一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重新活跃。2021年9月18日,第六届拉共体首脑会议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与会领导人和政府代表重点讨论了加强地区一体化、反对外部干涉、抗疫合作、气候变化等议题。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拉共体是加强拉美国家间联系且尊重各国主权的地区组织。他呼吁美国停止针对部分拉美国家的干涉与封锁措施,提议在拉美建立类似欧盟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合作机制,取代受美国控制的美洲国家组织。

  二是受美国操纵的“利马集团”不欢而散。2017年8月,“利马集团”所属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智利、墨西哥、哥伦比亚等14个美洲国家在秘鲁首都利马签署《利马宣言》,协调对委内瑞拉的立场。马杜罗政府批评该集团严重干涉其内政。2018年和2019年,墨西哥洛佩斯政府和阿根廷费尔南德斯政府相继上台执政后,宣布正式退出“利马集团”。2021年7月28日,秘鲁总统卡斯蒂略上台后也宣布退出“利马集团”。

  三是拉美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同声对美国封锁古巴说“不”。2021年6月23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会,审议古巴提出的“必须终止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的提案。大会连续第29次通过决议,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实施禁运及经济制裁,184国投票支持该决议,只有美国和以色列两国投反对票,乌克兰、阿联酋和哥伦比亚弃权。这充分说明,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是多么不得人心。

 

“门罗主义”换新装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美国一直把拉美视为自己传统的势力范围和其称霸世界的战略后方。拉美是美国重要的原料供应地、出口市场和投资场所。美国是拉美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拉美最大的投资国。美国在拉美有重要的经济利益需要保护。

  在军事方面,美国在巴拿马等多国共设有76个军事基地。自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门罗宣言”起,将近200年来,美国历届政府对拉美的基本方针和政策都是干涉、扩张和称霸。由“门罗宣言”衍生的“门罗主义”是美国称霸拉美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美国视拉美为禁脔,企图独自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控制并称霸拉美,排除外来干涉和影响,来为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服务。为此,美国历届政府对拉美先后炮制、鼓吹和执行了“天定命运论”“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金元外交”“睦邻政策”“争取进步联盟”“约翰逊主义”“低姿态”“新方针”“人权外交”“低烈度战争”“美洲倡议”“美洲自由贸易区”“新伙伴关系”“民主共同体”“美洲增长”和“重建更好世界”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拉美是美国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试验场,在这里,人们能找到当代美国在世界各地所采取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几乎所有形式和手段。如直接武装入侵(1989年入侵巴拿马);利用雇佣军间接入侵(1961年对古巴的吉隆滩入侵);打着美洲国家组织或联合国的旗号干涉拉美国家内政(1965年打着美洲国家组织的旗号干涉多米尼加内政);由美国出钱,通过“选举”或军事政变,扶植代理人上台;建立军事政治集团;通过中央情报局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等等。

  然而,自21世纪以来,从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政府一直到拜登政府,美国对拉美的控制力不断下降,美国对拉美国家的指挥棒屡屡失灵,拉美对美国的怒火频频“溢屏”,以至于2022年1月19日晚,拜登在其就任一周年前夕在白宫举行的记者会上说,拉美不是美国的“后院”,而是美国的“前院”。

  为表示对拉美国家关系的“善意”,同时为第九届美洲峰会营造气氛,今年3月初,拜登派高级别代表团访问委内瑞拉,会见马杜罗,并放松了一些对委石油业的制裁。5月16日,拜登政府又宣布放松对古巴采取的一些严厉措施,恢复飞往古巴的定期商业航班和包机,取消侨汇限额等。然而,坚持不邀请古、委、尼三国领导人参与本届美洲峰会的做法,表明拜登政府对古、委、尼等拉美左翼政府的打压政策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美拉关系在矛盾中走向新阶段

  之所以这么多拉美国家敢于对美国说“不”,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拉美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第二次左翼浪潮(第一次浪潮时间段为20世纪末至2015年)。目前拉美左翼除在古、委、尼三国执政外,左翼或中左翼还在玻利维亚、墨西哥、阿根廷、智利、洪都拉斯等国执政。今年10月,拉美大国巴西将举行大选,左翼劳工党领袖、前总统卢拉有可能东山再起。

  目前大多数拉美国家外交独立性增强,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美拉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尽管如此,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依然是主要的,美国仍将是拉美多数国家外交的重点国家。美国将会继续以反恐、安全为名加强对拉美控制。美国或将继续以军援和经援、签订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等为诱饵,拉拢一些拉美国家,改善同另一些拉美国家的关系;与此同时,以种种借口打击那些对美国不顺从的国家。

  未来,美国同拉美多数国家在反恐、扫毒和经贸方面的合作会有所进展,美拉关系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美拉在反恐、扫毒、贸易、移民等问题上的矛盾也依然存在,双方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将继续,美拉关系“脱而不离、斗而不破”的复杂局面将长期存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2022年6月1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