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老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沪宁童年时的回忆

(2019-10-26 03:08:36) 下一个

 

这是非常非常遥远,我童年时的模糊记忆。

外公外婆生了九个孩子,我妈排行第二,上面一个是我大姨。我有个表哥大我一岁,从小送到南京的外公外婆家里。因为是头一个孙辈,被外公抢到手,晚上和外公睡,我是第二个,跟着外婆。那时候小舅上高中,三舅上大学,小姨当工人,二舅刚做教师,一大家子住一起,上面几个成家立业,散布祖国四面八方。再往后,我妈这边我的表弟妹们加起来19个,都没有象我和我的表哥得到外公外婆更多的关爱。

外婆先于外公过世,此时所有的舅舅阿姨都已经成家,我在郑州做医生的大姨夫想把表哥弄回身边,我的大姨坚决反对。虽然一大家还住在一起但已经分家,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外公和表哥老少一床、相依为命。外公最后的几年久病不起,表哥一把屎一把尿的伺候在身边,他只是个中学生。鸦有返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外公去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刹那,只有表哥一人嚎啕大哭,哭的是惊天地泣鬼神,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哭得我其他小表弟妹们梨花带雨、热泪盈盈。更哭的我的舅舅阿姨们面面相觑、尴尬万分。

感同身受,父母直到文革中还在军队工作,我一出生就扔给了在南京盐仓桥的外公外婆家里。每隔一两年,外婆带着我坐火车进京看望我父母,直到小学二年级,父母又用不光彩的手段从外婆手里把我夺回来,八岁前随外婆说沪语,还不会说北京话。我母亲偷偷让二舅把我的户口转回北京,然后才向外婆摊牌。我永远记得当时的情景,外婆拍桌大骂摔杯子,呼天抢地,我也由此痛恨父母,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喂",不叫人,后来才慢慢扳过来。

我这个人有点玩世不恭,无形浪迹,此生没有哭过几次。初中时惊闻外婆过世,晚上蒙着被头一个人暗自流泪到天明。听我的舅舅阿姨们说,外婆弥留之际已经不能说话,用笔在纸上写下最后两个字~我的乳名。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九十年代中第一次回国探亲,随父母回到我童年时的故乡南京。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桃花依旧物是人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雨花台外公外婆的坟前磕了三个头,洒一把黄土,寄托我的思念,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我有一个欢乐的童年,外婆带着我经常往返南京上海两地。外公是宁波人,外婆生于自浦东乡下,十几岁起在上海给有钱人家做佣人。有钱人家对外婆很好,千金小姐和我外婆比姐妹还亲,就是后面提到的新昌路婆。外婆每次到上海都是住她家,在楼下喊一声"阿姐",她便飞也似的跑下来。外公从小在修车厂做学徒,自学成才,能写英文书信,后给壳牌石油公司做买办,再到杭州自己开修车厂,最后定居南京。闹日本鬼子的时候,外公是开着车子带全家逃难到贵州,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十几年前陪父母游览杭州西湖两次,第一次住华侨饭店,档次虽不高,但地段佳,就在西湖边上。我妈指着六公园说,解放前这块地是你外公的,他在这有个修车厂,我妈当时上学有人用船在西湖接送。

第二次我爹挤兑我,想住毛主席的行宫,刘庄。住就住,又不是中南海住不进去,一咬牙一跺脚住了三天。那里面真的是人间天堂啊,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太祖在西湖边还有另一个行宫,我没有去住过。刘庄其实并不贵,房间是四星级酒店标准,饭菜十分地道。

外婆在上海有许多朋友亲戚,我按地名分别叫新昌路婆,淮海路婆,中山路外公等等,经常住在新昌路婆家里。外婆没什么文化,我就是她的拐杖,虽然还没有上学,但记性好,去过哪个亲戚朋友家都能记住怎么走,再去我就拉着外婆的手给她带路。那时没有手机,就是突然拜访,到弄堂口喊一嗓子,阿姐我来了。一个老太太带着个学龄前儿童突然出现,又人生地不熟,着实令人惊奇,外婆很得意的指着我说,有这个小驹头。

新昌路婆曾经很富有,一栋楼里的一到四层都是她的,后被政府收走,只留给她第二层。那也很宽敞,大厅大卧室大厨房大卫生间有浴缸,在那个年代我是第一次见到。中山路外公是海员,很有钱,经常在外面请客吃饭。小时候印象中的上海没有多少餐馆,普通街头小餐馆就象是大食堂,人满为患。一桌人吃饭,后面站着几个等位子。一个人刚吃完抬屁股走人,下一个屁股立马坐下。我人小鬼大动作快,一屁股抢在别人前面,被陌生人一把拎起,骂一句,小赤佬侬做萨。还有穷的亲戚住弄堂阁楼,每天早上弄堂刷马桶构成美妙的交响曲。

八岁后回到北京父母身边,幼儿时在外婆身边的欢乐时光魂牵梦萦,特别是外婆慈祥的音容笑貌久久难以忘怀,外婆为了护我揍我的小舅更让我心头滴血。家境算是不错,父母给我很多零用钱,积少成多,我买了一盒义利巧克力寄给外婆。马有垂缰之报,狗有湿草之情。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感激父母对我的付出及放任自流,大事情上不干涉我的意愿,而对我的弟弟妹妹则是严加看管。父母虽然从军,都是文职,当我考大学时十分希望我能学理科,有个一技之长。但我一意孤行,非要去做百无一用是文人。直到毕业后,特别是来到美利坚碰的头破血流,才知道要脚踏实地去掏粪,会诌几句古文不能当饭吃,方学刘项不读书。

我从小自立,也比较有主见。小学六年级寒假我自己去学校办理火车票半价证明,全价京宁单程是二十人民币。那时父亲在湖北咸宁干校,春节十几天回京全家团聚,我也忘不了父亲可怜期盼的眼神。但我意已决,义无反顾。13岁的少年,独自一人踏上南下的路程。

这次的时间是文革末期,随外婆来到她的故乡浦东,浦东乡下的房子很大,前面自留地里种着瓜果蔬菜,后面一条清澈小溪流过,一副安详宁静的田园风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这个亲戚家境也不错,几个孩子和我同龄,一家人都在浦东农村,男主人我叫他堂叔在造船厂是八级工。跟着他去工厂宿舍住过两天,对我来说是大开眼界,而我的堂叔骑自行车带着我在工厂里到处乱逛,纯属吃冰糖蘸麻油瞎得瑟。我的穿着比较扎眼,在农村工厂很少见。脚蹬将校靴,身披军大衣。今天还穿着条马裤尼,明天就换身国防绿。时不时就有人打量我问堂叔 :

"呐呢子?"

堂叔挺得意的摆摆手,不要乱讲。

年代虽过久远,别梦依稀可见。城隍庙游客如过江之鲫,南京路上匆匆行人。繁华城里有轨电车车轮滚滚,浦东乡下竹溪村路野草孤坟。九曲桥畔风荷日丽,黄埔江货轮汽笛长鸣。一勺猪油阳春面,两个生煎包也让我销魂。上海的操 蛋冬天还让我的脚趾手指长冻疮留下几个疤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1)
评论
DD2020 回复 悄悄话 平平淡淡的文字,让人读了有种淡淡的忧伤。。朽哥,我和你是半个老乡。。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蘅芜苑' 的评论 : 你这么一说,我要把照片找出来,我外婆的面容很慈祥的呢。
蘅芜苑 回复 悄悄话 温暖的文字温暖的回忆。
黑白照片扫描一下成电子版本,保存得更久。复印机都有这功能吧?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karenkn' 的评论 : 以前的黑白照片搞起来很麻烦,这方面上弱项,也懒。
karenkn 回复 悄悄话 传神,感人, 要是配上外公外婆照片就更好了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百年老树' 的评论 : 都是这样,人性就是这样,谢谢评点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人一开始喜欢回忆往事,就是衰老的表现,我们都老了。
百年老树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章,我的眼泪水。到了我这把年纪,祖孙亲情又变成了我和我的外孙。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朽兄笔下的江南往事,温馨灵动,沁人肺腑。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动人的亲情和乡情。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naD' 的评论 : 谢谢来访,想起我的外婆外公就难过。
DanaD 回复 悄悄话 看了眼泪水也留下来了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ajoe' 的评论 : 忘记写上,环境更好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olebear' 的评论 : 是这样,我外婆为了护我对我舅舅发飙的样子是很恐怖的。
yajoe 回复 悄悄话 文章感人, 赞! “刘庄的饭菜十分地道”,深有同感
polebear 回复 悄悄话 我一直觉得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对孙辈的爱是最美好的,他们的宠溺是无条件的。这种爱对人来讲是特别大的一个幸福源泉,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很感人的回忆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usan71' 的评论 : 吃过吃过珍珠米,想起来了,离开上海久远忘的差不多了
Susan71 回复 悄悄话 上海話的珍珠米你肯定吃过,就是玉米,很糯的。而甜芦粟是产于夏季,像甘蔗一样一节一节的,但很细,皮可以用嘴一条一条嘶下来,这皮边上很锋利,很容易割破嘴唇和手,这样一說你小时候在上海过暑假可能也吃过吧!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elen_xu1111' 的评论 : 谢谢来访评点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bato' 的评论 : 谢谢来访指教,兼听则明,会修改行文方式。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usan71' 的评论 : 谢谢,想起来了莲蓬头,别的没吃过。
robato 回复 悄悄话 很喜欢你写的文章。文笔生动鲜活,虽有些堆彻的词藻,但读来并不觉多余,反而感觉很逗趣。
helen_xu1111 回复 悄悄话 赞!大哥真是高人好人!
Susan71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好文分享,上海冬天真冷,又湿又冷,没有暖气。不生冬疮都不好意思說在上海上过学,手上脚上都有,有些男生短发耳廓上都有,有些还会发炎,一到天气暖了就会痒,留下难看的疤痕。浦东乡下有许多城里人喜欢的食物:珍珠米、甜芦粟、莲蓬头。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z82000' 的评论 : 我是穿着大衣棉裤,在屋里来回走,脚还是冷。
hz82000 回复 悄悄话 上海的冬天是真冷啊,穿着厚厚的丝棉袄,还叫冷,外婆就叫我干活,干活就不冷了,家里生个煤球炉烧水取暖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注leNduobian' 的评论 : 谢谢纠错,我的记忆里也是用"呐呢子?"
写这篇请先请教了上海朋友,说是外地上海人可能不懂,"侬"全都懂。
现在推到首页不能改过来。
注leNduobian 回复 悄悄话 看得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也是从小随外公外婆长大,更久,一直到高中毕业。

纠错:
浦西(上海市区)话应该是问:那呢子啊?(你的儿子啊?)
浦东话应该是:那候(第二声)子啊?浦东人叫儿子叫猴子:)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忽然间感觉自己变老了,有人说一开始回忆,就是老的开始。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美好的回忆,很暖心。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谷不分' 的评论 : 挺自豪,加上原籍广州,三大地方我一人都占了
五谷不分 回复 悄悄话 你也算是个上海人了。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