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飞越200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诗画大家:木心

(2015-01-16 14:31:37) 下一个
梁文道有篇文章这样开头:读书是很奇妙的事,偶尔会出现一些重新被发掘出来的作家让你非常惊讶:居然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作家,文章写得这么好,怎么过去大家没注意到? 木心就是这样一位作家。

他从小受传统私塾教育,当地名教授、名流来家中授课。母亲也为他讲解杜诗、《易经》。常去同乡茅盾家看藏书。当时富贵家庭生活已全盘西化,他从小亦阅读圣经、希腊神话、莎士比亚,十四五岁就知道瓦格纳与尼采的那场争论,“文革”之前就看卡夫卡。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曾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等职。


木心自称是住在绍兴的古希腊人,这并非玩笑话。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教授童明曾多次采访木心,在他看来,木心作品中的“精神气脉既系于春秋、魏晋、汉唐的华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而思维特征和艺术格调却又是西方现代派的,且与近三十年来最深思熟虑的西方人文思想(如解构哲学等)息息相关。在当今汉语文学作品中,这样的风格甚为罕见”,“木心是以世界精神为体的中国作家。他与世界思想和文学的相通,体现着他与现代的中国思想和文学的相关”。

  木心是诗人,所以他依据《诗经》,加入现代内容写成《诗经演》,每首十四行,整整三百首。

  木心是散文家,形式自由,长短自如,或如《哥伦比亚的倒影》一气呵成,或者只有短短几行俳句独立成篇。

  木心也写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更接近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可是在里面更能看到诗和散文的行踪,各类现代主义小说技巧穿插于小说片段之中,也有几篇如《七日之粮》、《大宋母仪》完全是中国传统白话文小说。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在《上海文学》选登木心的《上海赋》,让作家陈村“如遭雷击”, 怎么也没法想象木心能将上海的味道这么淋漓地表达出来,他成了第一位将木心的文章逐字逐句全文打入电脑的人。

  在不多的几个访谈中,木心一直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对散文、小说、诗歌、艺术评论均有很深造诣的木心,本质上是个哲学式的诗人,或者说,是个善于美学思维的作家。而这正是当代中国作家缺乏的另一种素养。

  与海明威、福克纳一同列入美国教材

  木心最近大热,是缘于陈丹青笔录的木心《1989-1994文学回忆录》出版。陈丹青1982年认识木心,是木心在纽约讲世界文学史时最认真的学生,也是木心至交。

  实际上,他的散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在美国东岸的华人知识分子圈流传开来。

  木心精通文学、绘画、音乐、历史、诗词等,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份来认定他。

  “中国文学的塔外人”,原是木心对陶渊明的形容,而他本人,堪称进入《美国文学史教程》的中国文学“塔外人”。

  他的名字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部分散文与小说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

  他也是20世纪第一位有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的中国画家。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收藏家罗森奎斯一举收藏木心的水墨山水画30余幅,木心在绘画上的声望就此奠定。耶鲁出版的《木心画集》全球发行,评价一直为“五星”。其画作2001年在纽约展出,后在全美作博物馆级巡展。33幅画作已被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这差不多是中国画家在西方的最高礼遇。

  坐牢也要保持裤缝笔直

  木心是个讲究的人,《文学回忆录》的腰封上画了顶礼帽,那是他的符号。

  他所作《上海赋》里的旗袍面料全凭儿时记忆,没有资料可查。据说给绸布店经理看到,吩咐手下:“记下来记下来,我们的料子还不够,照这个进货。”

  他自己裁剪制作衬衫、大衣,设计皮鞋,烧一手好菜,布置家居更是拿手好戏。他曾亲手把一条灯芯绒直筒裤细细密密缝制成马裤,钉上一排5颗扣子,用来搭配马靴。第一次给陈丹青他们授课时,他穿了深灰色的西服,鹅白衬衫,皮鞋擦得很亮。陈丹青说平时特别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这样无处不在的启发,根本无法效仿,因为渗透人格”。

  没落时他也一样有派头。“文革”时被关在积满水的防空洞里,关他的人想,该是爬着出来了吧。可他坐着,裤子还有笔直的裤缝。他从写交待材料的纸里克扣下66张白纸,正反两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写散文,还作曲,藏在棉袄夹层里。

  他说:“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小时候,家里几代传下来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后来那么苦,可是你看曹雪芹笔下的史湘云,后来要饭了,贾宝玉,敲更了。真正的贵族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个意大利作家写过,贵族到没落的时候愈发显得贵。”

  《文学回忆录》摘句 

  木心讲世界文学史的资料和体例大致依据郑振铎所著《文学大纲》。但他的讲述与学院派有别,史实大幅简略,个人议论既多且广,重点选择的作家和作品,多为他自己偏爱,因此也是他个人的文学回忆。以下为部分警句(节选自《文学回忆录》)——

  ■ 说巨匠

  有时我会觉得巴尔扎克是彩色的陀斯妥耶夫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是黑白的巴尔扎克。

  一个纯良的人,入世,便是孟德斯鸠;出世,便是陶渊明。

  整个明文学,只有金圣叹是大批评家。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言人所不敢言不能言。我批评他,是他将人家原文肢解鳞害,迁就己意,使读者没有余地。拿现代俗话说,还是把读者看得太低。

  ■ 说诸子百家

  一般书生之见、市侩之见,乃至学者、专家、大儒,都说老子消极、悲观、厌世。我说,正是这一代一代的愚昧无知、刚愎自用,才使老子悲观、厌世、消极。读《易经》、《道德经》,我都为古人难受。他们遍体鳞伤,然后微笑着,劝道:“可要小心,不要再吃亏。”

  孔丘的言行体系,我几乎都反对——一言以蔽之:他想塑造人,却把人扭曲得不是人——但我重视孔丘的文学修养。

  《道德经》若浅读,就会讲谋略,老奸巨猾,深读,会炼成思想上的内家功夫。《离骚》若浅读,就爱国、殉情、殉国,浅读,则唯美,好得很。

  ■ 说中国古典文学

  汉赋,华丽的体裁,现在没用了。豪放如朗读,现在也用不上了。凄清委婉的宋词,太伤情,小家气的,现在也不必了。要从中国古典文学吸取营养,借力借光,我认为尚有三个方面: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史家述事的笔力和气量,今天可用。诗经、乐府、陶(陶渊明)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

  整个《诗经》是悲苦之声。我骂,儒家,是将好好一部《诗经》弄成道德教训。我想,如果中国有宏伟的史诗,好到可比希腊史诗,但不能有中国的三百零五首古代抒情诗。怎么选择呢?我宁可要那三百零五首《诗经》抒情诗。任何各国古典抒情诗都不及《诗经》,可惜外文无法翻译。

  ■ 说文化艺术

  在一个万国交界的地方,住了一个老人。形形色色的人不时路过,有英雄、诗人、强盗、美人、商人、小偷、教徒,他们都会敲开这个门,门都会打开,老人会为每个人倒杯水,请他们坐下来,谈一谈。这个老人,就是文学。

  好比一瓶酒。希腊是酿酒者,罗马是酿酒者,酒瓶盖是盖好的。故中世纪是酒窖的黑暗,千余年后开瓶,酒味醇厚。中国文化的酒瓶盖,到了唐朝就掉落了,酒气到明清散光。“五四”再把酒倒光,掺进西方的白水,加酒精。

木心以前的诗歌已经有脱离现代诗的端倪。80年代他开始以一句话的形式写作俳句,1986年于台湾出版《琼美卡随想录》,首度发表了他的一行式俳句,影响了日后台湾的自由句发展,与隐地并列为自由句的先驱。此后他出版了包括《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等在内的十余部作品。他还曾在各地举办个人画展,他也是首位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0世纪中国画家。此外,他还于1989年至1994年间为旅居纽约的一群文艺爱好者讲授《世界文学史》。后由陈丹青整理笔记出版,大热。


你的眉目笑语使我病了一场
热势退尽,还我寂寞的健康
如若再唔见,感觉是远远的
像有人在地平线上走,走过
只剩地平线,早春的雾迷蒙了
所幸的是你毕竟算不得美
美,我就病重,就难痊愈
你这点儿才貌只够我病十九天
第二十天你就粗糙难看起来
你一生的华彩乐段也就完了
别人怎会当你是什么宝贝呢
蔓草丛生,细雨如粉,鹧鸪幽啼
我将迁徙,卜居森林小丘之陬
静等那足够我爱的人物的到来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从前的人,多认真
认真勾引,认真失身
峰回路转地颓废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我明知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听凭风里飘来花香泛滥的街,习惯于眺望命题模糊的塔,在一顶小伞下大声讽评雨中的战场——任何事物,当它是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层意义显出来,时常觉得是第二重意义更容易由我靠近,与我适合,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而俨然迷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你们可惜看书太少。不但少,遍数也太少。莎剧,我看过五六十遍。为什么呢?年年中秋吃月饼。多少月饼?上礼拜,天天上,《福音书》我读过百多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不懂透的。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常以为人是一种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你这样吹过

清凉,柔和

再吹过来的

我知道不是你了

 

 

-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

 

-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不以成败论爱情。

 

-人类的快乐,不是靠理性、电脑、物质。而来自情感、直觉、本能、快乐行动。

 

-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

 

-“世上最大的事,是一个人知道什么才是他自己的。”这句话对艺术家很好。人要临危不乱,临幸福也不乱。

 

-知名度来自误解,没有足够的误解,就没有足够的知名度。

 

-知与爱成正比。知得越多,爱得越多。逆方向意为:爱得越多知得越多。秩序不可颠倒:必先知,无知的爱,不是爱。知是哲学,爱是艺术。艺术可以拯救人类。

 

-要一点清醒,要一点才能,要一点钱。有这些,过三十年,五十年,容易的。五十年以后呢?不是你的世界了,不要着急。

 

-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

 

-真诚,先要自己无私念,不虚伪,再要用知识去分析判断,事物就清楚了。

 

-每个人都经历过一段无望的爱情,“爱在心里,死在心里”。

 

-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想人生最苦离别,可怜见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电视尽量少看。

 

-别人都以死殉道,我以不死殉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