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从我的父母谈老年人是否单住

(2004-11-09 15:16:19) 下一个
对于老年人是否单住的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完全取决于老年人自己。老年人个人的情况不同,对有些老年人而言,和小辈同住好些,有些老年人,则是自己单住好些。
我父母对是否与小辈同住从未有过统一的看法。
老爸愿意与子女-具体地说是我弟弟,他儿子,同住,因为他不做家务--由过去的只会烧开水进步到现在会煮方便面,身体又不太好,加上传统习惯的影响--要和儿子住在一起,不然,亲戚面前脸上无光。对他,这倒也是对的。他曾犯过几次心脏病,幸亏我弟弟在,连抱带拖地将他及时送进医院,他才能康复的快,以我妈瘦小的身躯,是搬不动他的。
对老妈来说,她不愿意与子女,具体地说是我弟弟,她儿子,同住,不过,在别无选择的条件下,她倒不反对与我同住--不过看来她这辈子,这一愿望是无法实现了。因为她是家里的主要保姆,里里外外一把手,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采买,交水电房租,街道抓差,全是她的事。老妈喜欢清静,爱看书,一辈子幻想的,就是能有自己的空间,家务事完后,坐下来享受宁静。老爸单位调房时,曾为了照顾他们这些老人,允许将现有的住房调成2个单元,将同住的子女分出去。老爸为了保持同住,将这一消息瞒着老妈,等老妈知道时,已经晚了,她也无可奈何。本来就在我们的楼层里就有一套房可调的。出于心疼老妈,我也一直主张他们单过。
由于同住,等老弟结婚有小孩后,老妈的日子就更惨了,职务也上调一级--老保姆外加保育员。她不仅要照顾老爸,还要照顾新生的小孙女--我曾建议她雇个保姆,她讲他们不愿意家里有生人,吃饭,上厕所都是问题。他们和我一样,有洁癖。
小侄女刚出生时,特别难带,老爱哭,白天晚上哭,找名医看病也看不出门道,还不爱睡觉,非要抱着才行。那段日子,老妈如同在地狱,晚上睡不了多少觉,白天还要接着干,体重下降,犯了高血压。后来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等小侄女上幼儿园,小学,老妈还是主力队员,估计这辈子,她永远不会有自己向往的单独过的生活了。
我曾出主意,让老两口搬到我哪里去住。老妈一口回绝,原因有许多,主要是,老爸离不开他那一屋子的破烂--书,唱片,相片,收录机等,那些东西多的我的地方根本不够放的,更重要的是,他离不开他习惯的生活环境--老干部活动站,老棋友,老同事等。
后来听传闻,他们那里因为是闹市商业区,要拆迁,老妈还问我,往那里搬好。我说,不论那里,最主要的要离医院近,采买方便。人老了,这是主要要考虑的。后来,又听说不拆了。
我说离医院近是有感而发的。我国还没有先进到美国那样,救护飞机满天飞。人老了,病就多,离医院近些,离死神就远些,照顾起来也方便。那时,老爸几次犯病住院,曾住复兴医院,老妈差点没折腾死,探视要从北京的大东头跑道西头,后来转到朝阳医院,才松口气,老妈顶着大太阳送饭,幸亏离医院只有20分钟的路程。
我父母楼上的一个老同事,他儿子是属于早下海发了的那一批人。80年代初,我父母搬进单位新居时,他家是那栋楼里少有的几户大张旗鼓装修的住家之一。后来,老妈曾去他家看过,回来后对他家的装修档次赞不绝口。那时,人们还不太时兴戴金戒指,那老俩手上已经不止一个金戒指了,以致我一度怀疑,那俩老是金戒指的推销员,那还是在人们不太愿露富的年代。后来,听说,男的成植物人了。原因是,他儿子发了之后,很有良心,想尽孝道,在郊外给父母买了别墅--这曾让老妈羡慕不已,老妈做梦都想住在安静的乡下。但是没有想到,此举成坏事,反倒害了他老爸。他没想到的是,郊外虽然居住条件好,但医疗条件不是很好,他爸发脑溢血时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终成植物人。每当我父母抱怨住地太吵时,我就宽尉他们,至少这里离医院近,要不然像楼上那家那样,也弄个植物人干干。再者说,人老了,耳背了就不会觉得吵了,老爸就是如此,和他讲话要大喊大叫。说来可惜,楼上那个植物人我还管他叫叔叔呢。
实际上,我到主张,老年人如果有收入,有住房,又喜清静,不妨单住,子女可以住得近一些,便于照顾,况且,现在一些社区服务办得不错,家务活和照顾老人的事可以请小时工来干,老人在生活上应该是没有太大的不便的。实际上,多数情况下,老年人感到孤独,不是因为房间里没有孩子,而是因为没有心灵相通的老伴。与其将单过的老人接来同住,不如帮其找个好老伴,子女节假日或有时间回去看看。
不过,对于没有收入的单身老人,子女还是应该有赡养义务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