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耕云导师讲词:禅与安祥禅(文字)

(2014-12-13 04:35:27) 下一个

禅与安祥禅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七日讲于北京广济寺

 一、禅是什么?

很高兴和各位见面!

禅,是什么?通俗地说,禅者“缠”也──纠缠不清。

禅不是什么吗?它又什么都是。

这不是开玩笑,对参禅未悟的人来说,的确如此。

如果我们以科学的语言来介绍禅,禅只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是每个生命形成的基本属性,如水性──湿,火性──热,生命的属性是什么?参一参就会明白。

禅,语忌十成,只能说九成,说十成就不对了,而我每次都说九点九九成,说得太过了,所以一身是病,受到惩罚,只怪我的性格是“一根肠子通到底”。



二、为什么弘扬安祥禅?

首先,我得说明为什么要弘扬安祥禅。

禅,很难弘扬的。不是上根大器,他就没有禅的需求。每个人的需求不同,真正懂得需求禅的是第一流的人,二三流的人不需要禅,他没有参禅的动机,他的理念不在此嘛!

有些人说:“佛教派别那么多,你为什么特别推崇禅宗是最好呢?”这很简单,卖瓜的说瓜甜,不会说瓜苦。

今天,需要禅的人很多,可以说人人都需要过禅的生活,而实际上肯参禅的人却很少。万事万物只有在构成需要时,它才显得重要,如果不能构成需要,大家就觉得它不重要。

就禅而言,当然这也是生活境界和性向,以及个人气质的问题。过去的禅,大多是有闲、有钱阶级的专利品,若不是深山古刹高僧的专利,便是文人雅士茶余饭后的点缀,所谓文字禅、口头禅……。如果要谈真的禅,却没有几个人能合辙,这是由于没有几个人肯下苦工夫,没有几个人对禅产生真情感、发生真兴趣。

那我们为什么做这种别人看来没道理的傻事呢?基本上是基于一种使命感、一种对国家同胞和众生的爱。

任何一个时代,人类文化活动的现象与宗教是结合成一体的,没有宗教的情操、没有宗教的感情,就没有人类文化的发生与成长。当宗教文化衰微的时候,也是人类道德消失的时候。当人类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之前,一种“反伦理、反人文、反价值、恶的打倒善的、假的打倒真的、坏的扬弃好的、反进化、反淘汰”的逆流就会出现。

宗教文化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宗教,就没有一个统一安定、团结和谐的社会;没有和谐团结的社会,就没有和谐、幸福的家庭。所以,宗教不但可以建立互助共信,而且可以凝固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现今社会的不安定,来自于不重视宗教或对宗教选择的错误。

世界上宗教很多,若一一列举,太费唇舌,归类则有四种:

(一)理智的宗教:崇尚理智,钻研名相,像印度教的《吠陀经》、《奥义书》,穷一生之精力也搞不通,搞通了也没有用。这种纯理智性的宗教重视理论、重视学识、重视思考方法,这些东西很接近小乘,流于空疏、冷漠,没有真实受用。

(二)感情的宗教:信者得救,以“信、望、爱”为条件,死了可以进天国,这是西方的宗教。类似这种宗教也不错,使人精神、感情有所寄托,但是却流于执着、盲目,那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三)肉体的宗教:苦练瑜伽术,把人折腾扭曲得不像人样,人家用两只脚走路,他却用两只手走路;明明头朝上,他却头朝下。这种执着肉体、缺乏正见、“不打牛却打车”的修行方法是不究竟的。若说这样可以健康长寿,须知人生真实的利益、最高的目的是解脱而不在长寿。

(四)拜物的宗教:有些国家有拜生殖器的宗教,在公共场所就竖在那里拜。也有拜猫、拜狗、拜长虫(蛇)、拜老鼠、拜刺猬、拜石头、拜树等等的信仰者,这些都是属于拜物的宗教。

群众是盲目的,如果不引导他们进入高级的宗教,他们就会流入低级,容易受人蛊惑。有些人装神弄鬼、散播谣言(不是预言),把宗教的品质降低到不能再低。

基于这样的原因和现象,使我们产生一种使命感、一种不忍之心,而不自量力地来弘扬安祥禅。

也许有人想问:为什么不弘扬祖师禅呢?

禅,随着时代在改变。

五祖以前是“如来禅”──如来清净禅,所依据的经典是《楞伽经》,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如来自觉圣智”。“如来”就是如其本来,把心态恢复到原本没有接受六尘、没有根尘相对以前,也就是庄子说的“用心若镜”。“自觉”是“如珠吐光,还照珠体”,“照体独立”,只觉照自己,不要“与物相对”,不要觉到别的地方。

湖北省有一句俏皮话:江西人补碗──自顾自(谐音),意思即是说:修行自管自己,不要离开自心去计较别人。

六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唐朝就有不注重“坐”的禅,所以南岳接引马祖──不打车、只打牛。从此,如来禅就演变成了祖师禅,“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也就是说他不再执着什么形式了。

《证道歌》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禅不再重视形式,而着重在原本自心的恢复与证得。虚云老和尚参禅“烫到手,打破杯……”,那跟临济三度问法、三次被打的感受是一样的。



三、学禅要达到法的人格化

参禅,并不难,但是人人不会,为什么?有障,积业成障。业是一种习气、机械惯性,自己不能主宰自己,常常被外界所操纵:上午决定的事,下午变卦了;昨天决定的事情,今天变卦了;刚下的决心,过了两个钟头又不然了。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机械惯性所操纵,不能当家作主。

当你学禅,心意集中到纯粹是生命永恒的属性呈现的时候,要肯定它、把捉住它,不要当面错过,就大事了毕了。问题就在“打成一片”──佛法人格化,把禅变成为生命的全部内涵,而不是知识,知识在重要关头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有句话说:“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猫的性格,抓老鼠是不用教的,即使猫刚吃饱了,跟老鼠也不会和平共存的,这就是性格。

学禅一定要达到法的人格化,没有法的人格,只是偏重学术,那虽然是正见,可以启发正受,是很可贵,但往往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不能引显“正受”以臻于觉性圆明。

基于这种使命的认知,中国最好、最高的宗教法门莫过于禅。



 四、禅具备超越性

禅,具备超越性。它是艺术却又超越艺术,为什么超艺术?禅的艺术既具象又抽象。它是宗教又超越宗教,为什么说禅超越宗教?宗教对自己的祖师是唯命是从、毕恭毕敬的;可是,禅有丹霞烧木佛、云门干屎橛,又说一棒子打死喂狗子……,这是别的宗教所没有的。较早有些宗教如果出现这种“大逆不道”的例子,一定会依宗教法处死!

所以禅是宗教,但它又超越宗教、破除迷信,这是中国人文的个性,把这种个性发挥到最高境界,便是自我发掘、自我肯定、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然后自我圆成。

禅的教义,没有靠天的,都是靠自己。中国文化之所以万古弥新,不会灭亡,就是靠禅文化的硬骨头。如果我们放弃了禅,那是很可惜的,那是在走回头路。



五、禅与中华文化一拍即合

为什么说五祖以前是如来禅,六祖以后是中华禅?这由于中华禅不拘形式、摆脱名相、不受困扰,嘻笑怒骂都是禅,尤其充满了幽默感,使我们活在喜悦、安祥中。人没有喜悦,就像花木没有阳光。

达摩西来,是因为中国有大乘气象,如果达摩把禅移植到其他地区、国家,绝对是枯萎、断灭;移植到中华文化的土壤里,它就会生根、发芽、茁壮、开花、结果。

为什么禅与中华文化一拍即合?因为显现禅宗作略上的是:

有时候以有言显无言。
有时候以无言显有言。

什么是佛?打你一棒,或竖一指,这种无言的内涵写成十万字的论文也写不完,这是以无言显有言。

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答:庭前柏树子。答了等于没答,说了等于没说,这是以有言显无言。

“庭前柏树子”,What's meaning?(什么意思?)搞不懂却又不服气。外举是这样,内涵一定有妙义、有奥义,开始抱着“庭前柏树子”的话头啃,啃了一辈子,啃开了,外举即是内涵。这叫“锯解秤锤”,外面是铁,里面依然还是铁,这完全显示出中国人的性格和禅的“不二法门”。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他说能够用言语表达的真理,早就不是永恒的真理了。这与禅的作略异曲同工。

再来就禅宗的观点上、境界上来看:

佛教的经典,经过道家、儒家的涵融,不但在理路上、观点上有很多雷同的地方,在修行的境界上描述起来也很亲切,如: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到了那种境界的人就体会得到这是禅境中的“离执禅定”,这是一种“至人用心如镜”,这是一种“不将、不迎、应而不藏”,这是一种“过化存神”,这是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禅在中华文化肥沃的土壤中,可以生根,可以成长、开花、结果。而五家七宗所表现的,也完全是中国深邃和幽默的独特风格。譬如:

有人问赵州:“初生的小孩子还具有六识吗?”

赵州说:“急水上打球子!(念念不停留)”这是幽默语,用不着去参。

又有人问赵州:“听说你在南泉老师那里得法,对不对?”

赵州答:“镇州出大萝卜。”这是歇后语──谁都知道嘛!

诸如此类甚多,但是有些人把它当话头来参,参透了也没啥道理。



六、禅的特性

禅的特性,表现出一种大解脱、大自在、无拘无束、毫无压力的幽默感。在接人方面,他用自己那种“无拘无束、不受限于任何价值观的范畴、不管别人好恶”的生命直觉。在对物方面,则是用一种主观的艺术发泄,他可以画,画得不像任何事物,也可以既具象又抽象。抽象画不是近代才有,早在时代就很流行禅画了。

坦白地说:禅,没啥道理。不过,没有入门的人就是难懂,“蚊子叮铁牛,没有下嘴的地方”。禅,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接受,也不是一般的人所迫切需要,也不是一般的智商所能够理解的,因为禅超逻辑。有些人认为思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其实很多的问题用思维不能解决。宇宙是个大时空,你能说空间的边缘在哪里?你能说出时间的起点和终点吗?你有所不能,即使是圣人也有所不能。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把禅稀释,把中华禅稀释,简单化,尽量不用名相,尽量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尽量用现代的语言针对现代的人来说。

别把禅看得太高深了,事实上是物极必反,理极也是必反的。当理论最深的时候,你可以把它简单化;当理论最简单的时候,它就是最深、最具有内涵。只要自己肯反身而诚,就不难了。



 七、美好的觉受就是安祥禅的利益

佛法有“先以利钩牵,后令入佛智”的话,如果我们学禅只讲道理,说得天花乱坠,没有实际的觉受,无“利”可以享受,谁肯“入佛智”?所以在台湾,有几千位朋友认同安祥禅,他们的家庭调和,人生及事业(工作)通畅,心情开朗,亲和力不断提升,所以愿意出钱出力赞助禅学会,参加禅学会的各种活动,都在努力地改变自己。这个看起来或许很浅,在各位学者面前不值一谈,但是它确实能改变你的人生,能够发挥相当的作用,所以我们弘扬安祥禅。

台湾中华禅学会,只能说有初步成效,基于使命的认知,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参与。在此也建议佛教协会,以弘扬中华安祥禅为致力的方向,一方面可以激起世界学者的认同和共鸣,一方面也可以再证实:“当禅风最盛的时候,就是国运最强的时候。”



 八、“当下一念不生”就是禅的现量、绝对的真理

至于说,禅有没有用?凡是不能现证,不能立竿见影的就是反科学。学佛法最难的是“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念头难止,止即本心”。现在大家不妨试试,此刻、当下有一念没有?如果现在果然是一念不生,那么大家就会体证到禅是现量、是真理──绝对的真理!

谢谢各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