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也说说我的颐和园

(2016-06-11 00:20:58) 下一个

周六早上买了菜,看完邻居房子的拍卖,便在文学城里逛,不期翻到二十几张的颐和园风景。我的心一下子抽紧,继而被填得满满的,满满的都是对那个园子的回忆。

有关颐和园最早的印象是画廊。父亲的朋友程阿姨是北京人,带我去颐和园玩,一路九曲长廊一路讲三国水浒。五六岁的我听了个糊里糊涂,只觉得累,长廊好长,走起来没完没了的。好不容易到了石舫喝着汽水兴致才高起来。

后来到北京上学,谈恋爱了,便在每个公园压马路。颐和园离老公近离我姑家也近是我们的首选。有次在后山待过了头还被戴着红袖箍的联防查着。多亏当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批评两句后就放我们出去了。好像那次还摘了昆明湖边桑树的桑葚儿吃,乐不思蜀犯的错。

再后来是我在国旅总社做导游带英语团游览。北京三天的行程颐和园占大半天。一般是正(东)门进北宫门出,游览仁寿殿,万寿山,石舫,苏州街。也有正门进如意门出的,看完前殿,在湖边远望几眼万寿山,和铜牛照张相就走。东门进东门出最笨。带着老外细看玉澜堂,乐寿堂,佛香阁,单排云殿和长廊就得讲半天。不能参观所有的景点大老美不干小费就少,转齐了景点压缩了购物,司机又不高兴。一年里冬季的颐和园最美,人少,湖上的冷风拂面有一股叫人说不出的痛快。当然,仁寿殿后面早春的嫩柳也赞,堪比江南。

我最后一次去想必是出国前的96年初。那次带一个30多人的美国奖励旅游,团费很高。有警车开道,有中央乐团的民乐在听鹂馆包场演出。有在石舫上特设的自助餐,在大戏楼大家着旗装照团体像。我们还包了闭园后的两个小时以便夜游昆明湖,放了烟花?“今日看图怀旧隐,石田茅屋几时还”年少的我不懂欣赏风景,只忙着挣小费,顾不上看那月光下的微澜。而今这昆明湖水借着文学城径自荡漾起来。真想,好好一下描述我的颐和园。可是手里这支笔是多么的无力,情如水笔如器,纵有万般感慨如水龙头一拧而开,却像是无桶蓄水,任它汪洋的情感一泻千里只湿了地上的一片,留不下来些什么。

说到这儿真嫉妒那位会照相的朋友。

 

附录朋友心中的颐和园。

“颐和园是小时候春游时昆明湖里的划船,冬天里湖上的溜冰。是知春亭刚发芽的绿柳,是爬佛香阁那对称的长长的阶梯,是看那佛香阁上被八国联军打掉头的一个佛像......,是太多的回忆,是回不去的少年青年时光,是再也找寻不到的北京味道。小时候春游吃午饭总是坐在长廊凳子上,大家拿出自己带的午餐,一边聊天一边吃饭。当时的维生素面包是美食,是春游午餐的首选,买瓶北冰洋汽水也是美美的享受。比用军用水壶喝水要高了几个档次。前几年回国,有一次十月三日带孩子去颐和园。长廊上人满为患,竟无立脚之地。带着孩子落荒而逃。直接奔后门,依然经过了重重人海,方能脱身 。此后再也没去过。”                                

"那时候的后山和后湖,都是神秘和有点荒凉的地方。去的时候一定结伴,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有一次中学同学一起划船去后湖,一条鱼儿自己跃出了湖面,掉在船上,男同学七手八脚把鱼按住,由一位男生拿衣服裹好,藏在书包里,悄悄带了出去。那时候的看门老大爷是超厉害的,被他看到一定是要扣下,并有可能告诉学校的。所以能坦然,面不改色地把鱼带走也是有胆有谋的举动。能做到这一点的男生也是相当自豪滴”。    

                                                                                                   ----Jenny 杨

我是西城的,天天北海景山,颐和园去的少,只记得又大又安静。从来没有把它走完过。那时游人少,有时连个问路的都没有,进了园子也是一气乱走。特别安静,加上它的历史,以及怕走丢,安静到一种悲凉的感觉。我这历史学的,颐和园到慈禧,慈禧到八国联军,八国联军到东亚病夫,条件反射。我们去颐和园,一是和父母去,他们讲历史多,挺沉重,一是和同学去,那就是纯水上活动,夏天划船冬天溜冰,打雪仗,一切都发生在昆明湖上。”    ----王越

 "一直对颐和园没感觉,永远人满为患,更喜欢当年的圆明园。"    ----Lina                  

 "尽管在京十一年,一直离颐和园不远,去过数次,不过从没走全的,也没搞清各个景点的方位,与同学去时随着同学走,与女朋友去时随女朋友引路。感觉记忆下来的是一些景物与人编制在一起的一些图片,长廊,石舫,石桥,琉璃红墙,三十年前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的样子,和女朋友闲游苏州街的春风暖意。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少年成白头,往事只留在片片淡去的记忆之中。”     ----渔翁                                                                                                

“我只记得十七孔桥。是我一遍一遍数过好多次的。就是现在,一看到照片,还是不自觉地开数。我有颐和园十七孔桥强迫症。”                                                                  -----小青                            

“我家在海淀,332坐几站就是颐和园。学校春游,颐和园是首选,一定要等玉兰花开了以后去,至今我还记得我穿白衬衣戴着红领巾排着队从盛开的玉兰树下走过的画面。冬天,昆明湖都冻住了,记得和我哥去滑冰,我只管坐在冰车上,他推我。冰车是自制的,一块木板,底下两条三角铁用螺丝钉拧进去固定好。冰面不平的地方,经常就人仰马翻。还记得高一刚开学,男女生几乎不说话,经过一次昆明湖泛舟,班里气氛活跃了很多。我还去过西堤外的一个水牢,高高的土墙,站在那里,心中不寒而栗,传说是关押犯人的水牢。”    ----elee-yili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我爱君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个大所以人多也不挤。喧嚣中能也找到一点安静。颐和园原是仿江南园林却用了真山真水,皇家气派!
我爱君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urbydvs' 的评论 : 嗯一定去看看
我爱君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石榴花' 的评论 : 哈哈
我爱君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nmiu' 的评论 : 总参大院儿?
我爱君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颐和园' 的评论 : 请千万不改名儿,喜欢去各名博上转转,颐和园好记好找。
红石榴花 回复 悄悄话 颐和园网友:你方便的话,千万在改名之前让你老公写个类似的话题,让俺对一回吧!因老美把俺叫wrong不会叫Rong,已经迷茫了很久,现在俺看个中文帖子也整天wrong啊!-:)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颐和园最美的是64那天,全北京都特静,颐和园就我们几个同事,美的出奇,静的出奇
furbydvs 回复 悄悄话 过来欣赏您的文字.
以前还真没注意到西堤和耕织图那边有桑葚果,上月返京看到很多,可惜照片拍的不好.
我还有一篇关于长廊彩绘的图文未成,您要是喜欢长廊彩绘的话,过一段时间来看.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红石榴花网友。不好意思,总让您误会。我去改网名,发现谐趣园网名已被征用,虽从未与这位网友打过照面,但同喜爱谐趣园小桥流水,同欣赏谐趣二字魅力的心是相同的。我又改成清漪园,这回成功,但由于开通的安全步骤过于繁琐,我被卡住了,请到高人帮忙后才行。请您耐心等待数日,俺便穿越回颐和园的前身,去那里欣赏一片湖光山色,稻田蛙声。
红石榴花 回复 悄悄话 又一次以为是颐和园网友的先生呢!-)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估计文学城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网友都拥有和颐和园相关的美好记忆,LZ妹妹有,林妹妹有,还有一位片头照片是一只小萌狗看螃蟹的网友,他昨天一下发了20多张精美照片,让我们的心荡漾,一下回到美好时光。

我觉得欠诸位热爱颐和园的网友一个情,几年前我在注册文学城时想用中文做网名,于是回忆起在中国的点点滴滴,最爱的还是颐和园,所以莽撞地使用颐和园做网名,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感觉冒犯了各位,敬请原谅。我在考虑另外注册一个网名,还是离不开颐和园里的精美园林哈,谐趣园咋样?哈哈。
linmiu 回复 悄悄话 我是上初中时,暑假住在一个部队大院,出门走弓弦就到了颐和园后门,开始是院里的哥哥姐姐带着四处逛,后来也是猜和讲画廊故事,我那时只有听的份,印象中不记得买过门票,也不知是怎么进去的,一段挺美好的回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