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亩园

溪畔觅鹤影,东篱采新菊
正文

再说北京的吃

(2017-01-22 09:57:43) 下一个

再说北京的吃

---吃货吃在北京的一点儿感想 (二)

这次回国终于圆了我的一个梦,这就是又吃到梦寐以求的元宵了。元宵,这是个讲究时令的食品,不到元宵节是买不到的。所以历次回国都不能如愿。这次回国,虽然离元宵节还有些日子,可是稻香村居然开始卖元宵了,这真是让我惊喜得不得了。虽说这儿的元宵只有四种馅儿:山楂白糖、五仁、黑芝麻和巧克力(这个馅儿我可不爱吃)。但可真让我解了馋了。我连着买了好几回。中间还有几天卖断了货,(这可不能赖我买得多,看来还是真受欢迎。)好在马上又来了货,让我可着劲儿地买。

元宵就得是新鲜的,现摇出来的才最好。不像那个汤圆,冻在冰柜里,拿出来煮吧煮吧也能吃。所以这两者的味道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元宵还不像汤圆,自己揉吧揉吧就能做。元宵是摇出来的,不那么容易。我自己也仿照着店家摇过一回,完全不成功。煮熟的元宵,皮子是软的,但又有些嚼头,不像汤圆只是软得一塌糊涂。其实元宵,我最爱吃的是炸的。炸好的元宵那真是外焦里软,别有风味。想当年我为了吃炸元宵,把自己嘣了个满脸花,差点儿毁了容,额头上的疤痕很多年后才消退。看咱吃货为了吃,也是满拼的吧!

这次回国因跟先生的哥嫂同住,人家把厨房收拾得一尘不染,我实在不好意思烹炸煎炒,所以也没吃成炸元宵。很是遗憾。后来想想,回来时真该整它一盒子元宵,带回家来,那不就是煮是炸,尽由咱的性子了嘛!

每次回国,都一定要去扫墓。不论是谁陪我去,回来时经过羊坊,他们都要请我在那里吃一顿涮羊肉。当年北京人吃的羊肉都是从古北口来的,经过羊坊进京。这里大概算个集散地或中转站,这里的羊肉馆子自然也就不错了。如今他们还都说这里的涮羊肉地道。吃过几回,也确实不错,鲜,嫩。而且不像城里的有些涮羊肉的馆子, 改良得花里胡哨的。这里的涮羊肉,朴素、传统、原汁原味。

今年去扫墓带了两个美国长大的外甥,这两个小假洋鬼子居然不吃羊肉。没辙,我们只好另觅食处。这次涮羊肉没吃成,我倒也不太遗憾。因为前些日子我在网上买了一个切羊肉的小铡刀,切出的羊肉不比饭馆子的差。所以想啥时候吃,就切上两盘子。虽说美国的羊肉比不上咱古北口的,但也将就了。

想吃羊肉,现在北京又多了些去处,就是驻京办-内蒙古的,新疆的,乌鲁木齐的......,反正挺多的。每次回国哥嫂总会带我们去一处,什么名字我可搞不清。那里的烤羊肉串很有特色。红柳枝串着,肉块儿挺大的,肉有些肥,吱吱冒着油。咬一口又嫩又香,这是街上那些十元、十五元一串的小羊肉串完全无法比的。

可是在北师大对面的稻香村点心铺的旁边有一个小窗口,那里卖炸肉串,却总是排满了人。那可不是一般的排队,我每次路过,看到总要排出多半条胡同。而且每人还只限买十串。这又不知是新发明的,还是来自于哪方的新食品。看起来小小干干的肉串,不知咋会有那么大的魅力,会这么火。可惜我没那耐心去排队来买一串尝尝。

对了, 还有那个新疆餐厅的自制酸奶也是特别好喝的,稠稠的,酸甜正合适,还带着一层果料。

说到酸奶,我还是喜欢正宗的北京酸奶,特别是那种瓷瓶的。北京的酸奶比起美国的,不仅味道浓郁,口感绵柔,而且甜酸适口。更奇怪的是,我对美国的牛奶中的乳糖过敏,以至于连酸奶都不能吃。可是吃中国的酸奶就没有问题。在北京的超级市场里,酸奶的品牌口味繁多。有一种小塑料盒装的”老北京酸奶”, 还有一种“经典老酸奶”都和那种瓷瓶的味道差不多,是我在北京众多酸奶中的首选。

在北京超级市场的货架上,夹杂在一堆中国品牌的酸奶中,我也看到了我们在美国日常吃的最普通的一种酸奶”Yoplaip”,包装一样一样的,但它也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叫“ 尤诺”。看看价格可有点儿贵。当然,坐了趟飞机身价自然也就不同了。

北京就是这么一个南北荟萃,中西结合的大熔炉。甭管哪儿的食物,只要好吃,北京人都肯端到自家的饭桌上;甭管哪儿的文化,只要优秀,北京人都会毫不经意地把它揉入到自个儿的文化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