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016-07-06 05:58:45) 下一个

清 三代瓷器是专指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的瓷器。而这一时期出产的瓷器又往往同景德镇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上看,景德镇瓷器发展于五代,成熟于宋元,辉煌 于明清。从烧制的工艺看,它走过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三个重要阶段。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我国瓷业的中心,连我国制瓷业的顶盛时期, 官窑瓷几乎成了景德镇窑的代名词。尤其是永乐年以后,西方艺术和颜料传入我国,对制瓷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明代帝王对制造瓷器极为重视,国家倾全力 在景德镇烧瓷器,出产极精。明洪武二年,景德镇建窑,专供烧造御用瓷器,只求产品质量精美,不计成本多少,所以制瓷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几乎所有宋瓷都能 仿制,效果仿得惟妙惟肖,有的达到乱真的境地,令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青、黑两色比前朝品质更加精良,纯素色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明代还创制五彩 和青花五彩描绘,五彩一般以红、黄、绿、紫、赫五种色彩描绘,青花五彩一般是以红、黄、绿、紫及青花五种主要色彩描绘纹饰。

清代景德镇瓷业 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是清代彩瓷取代青花瓷成为官窑瓷器的主流,改变了宋元明以青花瓷为主流的状况。在清代,景德镇还创制了珐 琅彩瓷;发明了粉彩,又称“软彩”,可以说清代在色釉或彩瓷的烧制工艺上达到了顶峰的地步,许多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集 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全国技艺之精华,瓷器产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工艺之精湛,均无与伦比。另外,清代帝王干预要超过前朝,最典型的要数乾隆帝。由于乾隆帝 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对器型、图案、品种等要求很高,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方可烧造。在清代还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就是督陶官唐英。明清两都设有督陶 官,成就最大、名气最大的要数乾隆时期的唐英,史称“唐窑”。唐英自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在景德镇督理官窑陶务长达27年,与当时的瓷匠同吃、同住、 同干,而这段时期的官窑瓷生产,又集中体现了康、雍、乾三朝我国制瓷历史高峰的最突出成就。乾隆八年,唐英奉旨恭编《陶冶图编次》凡20则,较完善、系统 地总结了景德镇制瓷工艺全过程,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陶瓷工艺专著。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浓淡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

五 彩瓷器康熙时最为精绝,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莹亮,画工细腻,色彩柔和,线条流畅,让人爱不释手。雍乾时粉彩的成就最为突出,色调温润,鲜艳而不妖冶,立体 感强烈,常常让人叹为观止。此外,这一时期仿宋代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的作品也很成功,有的几可乱真,洒蓝、天蓝、祭蓝、冬青、茶叶末等单色釉亦是 佳作多多。

康、雍、乾 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既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其中康熙朝独有的器型如观音瓶、棒锤瓶、金钟杯、凤尾尊、 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型有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装饰性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但各类精巧 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却出现不少。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清 三代瓷器的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分年代:康熙瓷,如棒槌瓶、金钟杯、观音尊、笠式碗、凤尾尊、马蹄尊等,是康熙特有的造型。藏家要牢记其标准器式, 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能发现其不一致的地方。另外,瓶、碗、盘、罐等器物底部,能看到明显的旋纹痕和点点黑疵。康熙器口施加含粉的白釉,也是这一时期普 遍现象,给人一种厚唇或出边之感。器物的双圈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底足。

雍正瓷除以仿明永乐、宣德及成化瓷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瓷 形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桃洗和高圈足枇杷尊等。雍正瓷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桔皮纹。釉层较厚,呈云雾状,俗称“唾沫釉”。官窑及民窑精 品碗、盘圈足均呈滚圆的“泥鳅背”,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感,偶有旋痕。

乾隆瓷除了部分装饰风格仍沿袭康熙、雍正遗风外,有集堆贴、彩 绘、镂孔、色釉等于一器的。制作水平高,精巧秀丽。民窑器大多也很精致。官、民窑器釉面大多数有桔皮纹,有少数器物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极明显的针 眼。青花器青色雅丽,果实、叶瓣部位往往用点青法上色,因此有不同深、浅的层次感。乾隆青花寿桃纹大花瓶,就有这种明显的特色。而粉彩器物的器里和足底, 多施浅淡闪黄匀净的豆瓣绿釉。金彩厚实光亮.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原因是康熙认为瓷器上不能写款,写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让写。但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写大量的寄托款。比 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朝代写得最多。这在我们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 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汉人提出"反清复明",电视剧里常能看到。当时你要有一丝反清复明的倾向,就被杀头了。可瓷器上写的款,却都是前朝的款。如 大明成化年制 大明嘉靖年制 大明宣德年制。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雍正正官窑瓷器底款的篆书年号,《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此种篆体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种,字体皆方整,外无双框。那时官窑瓷器另有 四字款《雍正年制》,除了青花,还有刻画与模印两种,分两行,每行两字。少数为四字篆书竖式款,分有框和无框。有少量四字篆书款乃分上下左右,如古钱文排 列方式。其实,雍正官窑用篆书款不多,主要乃用楷书,中后期为宋体小楷。真款平整秀雅,亦圆润有力。至于行书、草书与隶书则绝少见。另有一些书《雍正御 制》,也有官窑器乃依御令不书写年款。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窑 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 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 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 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   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 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   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

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 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 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瓷器既一脉相承,又风格各异。作为朝廷窑口,官窑瓷器与皇帝的性格喜好有着密切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清三代”官窑瓷器体现出康熙的大度与豪迈、雍正的精致与静雅、乾隆的华贵与辉煌。康熙时代的官

窑瓷器,器型古朴大方,凝重浑厚,体现了康熙皇帝的品格,尤其是大件器皿,更呈现出气魄雄伟、势吞山河的意境;据说

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讲究轮廓的韵律和如诗如画的神采,使瓷器“秀”到位;乾隆官窑的一大

特色则是仿古瓷的大量烧造,这与乾隆皇帝好古成癖的特性不无关系。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清三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yeyang 回复 悄悄话 大拍就算啦,拍不起。外销瓷可以多看看,多看慎出手。
万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eyang' 的评论 : 玩官窑要去大拍。外销瓷真品多些。
yeyang 回复 悄悄话 瓷器造假太多,实在是不大敢碰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