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国小说 蕙质兰心 - 第三章 远走他乡 (2)

(2013-11-04 11:19:29) 下一个

第三章 远走他乡 2

蕙兰的生日快到了,早几日,自成就要金花帮忙一起去挑选个礼物。走在大街小巷,看着各式的南北百货,自成有些迷茫。金花也是快言快语,说蕙兰和普通人家女孩不一样,心气可高着呢,得挑个像样的礼物才好。自成的兜里却没有几个银元,他有的只是力气和一份真正爱着蕙兰的心。仅此而已,能给蕙兰她想要的生活和幸福吗?他忽然意识到,这样的爱,在真实的生活中,只是悬在空中的亭台楼阁,看着是金碧辉煌,无比华贵高尚,却被架了空,没有底气。转了好一圈,也只挑了普普通通的一把木梳子,自成拿在手中,越看越觉得丧气。

生日那天,蕙兰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开始收拾起屋子来,又到院子里采来一些含苞待放的花朵,插在家里的那只旧瓷瓶里,放置在窗台上。这并不是为了庆祝,只是个习惯而已,她天生爱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再卑微的生命也有怒放的时刻,哪怕是一朵野花,这让她感动。

近中午十分,自成来了,带着那木梳。蕙兰抿嘴笑笑,接了过去,却并未细看就搁在了一边。又说自己什么喜爱桂花糕,不如一起去铺子里买几块回来,也好等晚上的时候,叫了金花一同品尝。于是两人上街,并肩而行,没想到就碰上了刘媒婆。媒婆认出了蕙兰的背影,又见两人有说有笑的,似是亲密,想到蕙兰当日悔婚,恨恨地上前拦住两人:“听说蕙兰丫头心气高,当日你看不上王家老爷,倒是让我仔细瞧瞧你会相上个什么样的人物,说着,眼睛就滴溜溜的打量着自成,随即冷笑了两声;“今天可真是让我失望了,为你不值呀!

蕙兰心里本瞧不起媒婆,也未在意。只是,这话听了是在嘲讽蕙兰,伤的却是自成的自尊。联想到蕙兰之前对木梳的态度,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油然而生。自成觉得自己再不做些什么,就要失去蕙兰了。不,也许,他根本从没有得到蕙兰的心。这一日,自成暗暗下了决心,家里穷的叮当响,他要离开小镇,远走他乡去赚钱,就算不能衣锦还乡,回来的时候也要让蕙兰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可这心思,他不能和蕙兰说,也不好和自己的父母或是妹妹商量,就去问金花。金花倒是支持,认为自成出去闯闯也好,只是得想好怎么对蕙兰交代才好。

都说离人心上秋意浓,自成性格本来就有些内向,始终没有勇气直面蕙兰,央求着金花帮忙去传个口信。家里面也只是悄悄告诉妹妹张晓梅自己要出一趟远门,连父母也未辞别就匆匆离去了。

金花很想撮合他和蕙兰,说了很多自成的好话,要她安心等候,回来之后,必定迎娶过门。蕙兰听说自成为了自己情愿远走他乡去讨生活,心中若没有一点儿感动或是内疚,那是假话。可是,她认为自己对自成,仅限于朋友兄妹之情。因为这个,那日被媒婆嘲笑,她也是无所谓的。蕙兰不是铁石心肠,但她一直认为自己的爱人应该是个风度翩翩,知书达理的儒雅公子,和自成的模样自然是联系不上的。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可有时候,她的心也会很挣扎,她也有些担心自己对伴侣的要求,不切实际,而错过了眼前人,被自己的清高误了终身。

母亲知道后,似乎也很认可自成: “蕙兰,我只盼着你幸福,不要走了我的老路,一辈子没有个真正心疼你的男人。我的命苦,你父亲当初 . . .” 蕙兰知道母亲又要提父亲在外养着的那个女人,不愿意听下去,立刻打断:“那当初,你还不是听了媒婆的话,要把我送了去给王家老爷做小的?现在却来和我说这些大道理。母亲听了只是无言。

其实,哪个人不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呢?不会在某种特定的境况下,质疑自己的想法? 或是意志不定的,听别人说了几句,便匆匆附和?蕙兰母亲现在就有些后悔当时对媒婆的承诺,那是她未经认真思索的,只是在彼时彼地,她没了主意。人在孤单犹豫的时候,往往最为惶恐和脆弱,不是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