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e with the wind

随心而飘, 随意而写。 我自流连随风笑,凡人痴梦各不同。
个人资料
心雨烟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海人★南山南

(2016-02-07 10:53:46) 下一个

                     上海人★南山南

                 -我从上海来  

 

战争毁灭了天朝大国的迷梦,却成就了上海的姿态。

这座现代文明城市的历史,经济,商业,文化,饮食,语言婀娜多姿,异彩纷呈正以她日新月异的风貌影印出具有国际都市的美名。要想解读这个城市的所有符号,写尽她的繁华高阔想必去读一个人文学科并以此作博士论文而非能详尽之道,决不是自己这样等闲之辈,浅薄之人随意可以驾驶得了的。

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更是人们意犹未尽的话题。对上海人褒贬不一,总是充彻于耳,何以作怪?世界之大,变幻莫测;人性之广,良莠不齐;看人,看事,看着几个“不舒服”的上海人要发泄几句倒也无可厚非,网络的精彩在于她的释放而不是沉默。你的心多宽你的文字就会游离出你的心香;你的城俯多深你的步子就可以走多远; 从这个城市走出来的人自有她的感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海女人的娇小玲珑,撑着油纸伞下旗袍里的婀娜妩媚,多少名人笔下的江南女子窈窕淑女,娴雅圣洁难表这是一种浸润心扉的风情。旁人看着爱是情味,恨是作足,怎由不得他人多想?

弄堂里的叫卖声;石库门房里的炒菜声;七十二家房客的嘈杂声;关起门来揪着耳朵的教训声;棕绷床上的作哆声;邻居姆妈的吴侬声;小姐妹的私窃声;指桑骂槐的唠叨声;这上海人的声声息息若不是一方城土上的培养基又有谁人学得会?上海人身上的香气不是单单从几杯咖啡就可以溢满出来的,上海人将香皂藏在衣柜里, 出门一身清新,一身香气,这种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精打细算,别人眼里的绝对寒酸相又有几人看得惯? 

上海男人公众形象在滑稽名人周立波嘴里的" 头势清爽" 老克拉,买不起发腊油也要沾点清水就是上海男人腔调了,又奈何你容耐不得?只知道上海男人对女人百依百顺,会做饭洗碗可知道上海女人把自己的老公服侍的服服贴贴,这烫过的衣服放在灯下照一照领子会决对没有半点皱折,这种细致你还不知道吧?

我有台湾同事, 有儿不娶有女不嫁, 她一定要等上海的儿媳和女婿,我很错愕。她说“没办法!就是喜欢上海小女人的温柔和男人的顾家。”我也有同事的先生跑到上海去做生意, 结果血本无归还找了一个二奶, 气得她直骂: 上海人太精明,上海女人太低贱。结果发现那二奶乃是自己的同乡,不管怎样上海使他先生沦陷,先生变成了前夫,她对上海恨之入骨。

就像上海的沪剧, 唱来唱去都是长腔软调,吴语绵绵,一出《阿必大》 这么恶毒的婆阿妈,只引来阿必大自叹命苦就像药材店里的揩台布,揩来揩去都是苦。 完全唱不出京腔那种气宇浩瀚,激情高昂誓把威虎山一扫而光的英雄气概。 

读大学时,我的同桌家里穷的住不起宿舍( 家里提供不起一条多余的睡被),每天走来走去上学。而她穿的衣服是妈妈用刮鱼鳞的钱买来的秤份量的碎布,却拚凑裁剪得体,图案别致,她每天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快乐地来上学,决不输给任何一个有钱人的同学。 这就是上海小市民会过日脚(日子)的写照。

说起上海人的小气, 小时候我就看见邻居郭妈妈总是打法她最小的女儿到隔壁米店里去买四两切面(面条)那时面条二角一分一斤,四舍五入,可以省一分钱,而自己的男人是在电力厂赚大钱的。 会当家的上海女人一分一厘都不会丟掉,用郭妈妈的话说,又不是去抢的,我小气是我自家的事。

至于说上海人在外有意无意露出优越感这种事。华妃娘娘也爱说人是贱人,丫鬟和皇上反应是不一样滴。大家息怒!热爱自己的城市多多标榜无可非议。

我每年回乡都会写“回国游记”, 我写的上海文化广场, 上海城隍庙,上海交通,东方明珠,浦东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也算是显摆了上海人文。很显然我写上海的周边城市如新叶古村,江西婺源, 三清山等文点击率明显不高。不言而喻关心喜欢上海的人就是多。(请轻砸啊,自我感觉特好是吧!呵 )热爱自己的城市拿起笔来歌颂,介绍让人们更熟悉了解你家乡的城市也让更多人认识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何乐而不为呢?

我常有周围朋友跟我说你看上去不像上海人。我知道那是他们变相说我傻,上海人给人的感觉说得好听是“精明”说得难听是“抠门”常常令人自喻不识时务亦。每年回去我的姐妹也把我当作“乡巴佬”,是因为在这片美丽旺盛的土地上我没有与高尚和雅致与世俱进,常常有驱使她们要把我打扮成“新上海人”的愿望。

给人印象上海人很排外,其实上海人非常开明有独到眼光。我自己就有表妹嫁给来这座城市闯荡的非常优秀的年轻人,然后他们把自己的事业一路成功地做到全国各地和国外;也有自己中学同学当年娶了“外来妹”,现在过着不折不扣精致的上海人的生活。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调查,上海有多余960万外来人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江南的吴越传统与移民带入的各地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

就在昨天我在病房里一个英语讲的非常好的病人突然用国语跟我说:“你是上海人吧”, 当时就把我懵住了。“敢问先生府上哪里人?” “湖南!” 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更巧的是我们同年同月同到美国,他已经完全脱变成了美国人,不仅仅是他的名字,他边上的白人太太玩笑地跟我说,“你还没看见过这么大的中国人吧 。”他,317磅,当然加上他身体水肿的份量。我问我的病人,“先生从哪一点可以认定我是上海人? ”他说,“口音和长相。”是啊,乡音难改,我讲英语也带吴侬软调。二十三年了, 美国生活可以把一个湖南人改变成地道的当地人,而一个上海人却一眼被人识破。这一点上,我的聪明湖南病人要比他的木纳上海护士历害多了。

上海不只有鳞次节比摩天大楼下的南京路霓虹灯闪烁和东方明珠独秀更有上海人文发展,经济的突飞猛进,舌尖上的浓郁美食,还有那外人学不像的上海人的情调也在变化。生活在这座开放、文明、热情美丽的城市并不是只有上海原乡人的令人津津乐道的茶余饭后,还有全国和海外的各种喜欢这座城市人们成为她的市民的荣耀。

我从这座美丽的上海都市走来,我为这座城市自豪而赞美!

我喜欢上海人的精致和典雅;
我享受上海人的小资和作嗲;
我聆听上海人的吴侬和软语;
我欣赏上海人的精明和腔调;
我理解上海人的小气和节俭;

朋友当你从这座城市走来,生活在这座城市或从这座城市中路过听一听上海版的《南山南》,你会对这座城市更了解,对她的人文更喜欢,对她的市民更宽容。

让我们为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市民祝福吧!
祝大家猴年和气生财,健康吉祥!

 

上海版《南山南》,我把上海唱给你听!

一首《南山南》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各版本在网络上热传。马上就要过年了,复旦才女、复旦百年校庆诗歌《卿云长挂》作者李银作词,李健的清华学长、另一位男神歌者罗伍剑演唱,为大家制作了一首上海版的《南山南》,献给所有在这个城市努力拼搏的朋友! 感谢这座城市的千百年积淀,让我们在中西文化的交融的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根脉。感谢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让我们在焦虑中成长,在变幻中从容。

 

填词丨李银    演唱丨罗伍剑

作曲 | 马頔  

图片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喜欢上海,心中满溢对魔都的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