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学发展初期,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确实是有优势

(2013-08-03 06:36:39) 下一个


我以为这是科学在基督教世界发展的必然性,因为基督教的思维比较非黑即白,一神论,别人的神是魔鬼,基督是真理,而真理是绝对的,因为·上帝是永恒的,不变的,别的教是邪教,天堂地狱,黑白分明,而初期科学的问题也比较简单,有绝对真理的特征,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永恒,一定条件下不变,而这些范围和条件在当时人类的活动空间里是自然满足的,也就是说早期的科学问题需要的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维,以点代面的形而上学方法,也只有这样才可以逻辑推理,黑白两种可能性,否则逻辑树就太大太大了,实验室一做,全世界就都对,因为条件自然满足,以点代面也是可以的,因此,科学发展初期,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确实是有优势的。

中国人早期看到看到的是变化,不是永恒不变,虽然中国人的祖先对自然的恐惧不会比别人少,但是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使他们选择了“敬鬼神而远之”,易经的方法,阴阳合一,天人合一,中庸,等等等等,都是对立统一,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就是量变到质变和否定之否定,辩证法其实比易经还有简单,因为矛盾就是阴阳,只看阴阳就是只有二卦,但是简单才能普及,越简单,普及面才能越大。

反正世界是辩证的,虽然有在一定范围内的永恒和一定条件下不的不变。

其实呢,都不用到测不准原理,牛顿和莱布尼兹还有胡克争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时候,他们争的天昏地暗水火不容,甚至都到了个人的地步,也就是人身攻击,那是300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早就不是问题了,科学史早就证明了,至少300年了,非黑即白的思维在物理学中就已经不够用了。

我的记忆可能有误,几百年肯定是有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