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雨吧

谁说晴天听不到雨声?清风细雨,听那雨吧。。。
个人资料
正文

女性视点:打闹的孩子与关门的政府

(2013-10-14 08:18:16) 下一个


曾有朋友带着年幼的孩子来家里做客,活泼好动的孩子来到新的环境又见到许多玩具,一下就忘情地欢闹了起来,叮叮咚咚,哐哐当当。在厨房里边帮忙边与我闲聊的妈妈每听到远处孩子们传来的叮当声都要向那个方向紧张地张望一下,然后面带不安地对我这个房主人表示歉意,请我原谅她的孩子们的调皮和打闹。
“不要紧的,”我安慰她,“这是孩子们正常的欢乐动静啊。孩子嘛,就是要这样活泼好动,如果他们老老实实一声不吭,那倒怕是有问题了。”
如此的说法其实并非我的客套之词,而是依据亲身抚养孩子的经验诚心地这样认以为的。当我自己的孩子们还年幼的时候,他们每日在一起玩耍打闹发出的各种声响似乎成了伴随我做家事的背景音乐,我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若某日这样的声响突然消失,屋内一片安静,我倒反而会坐立不安地去查看他们。通常这预示着孩子或是生病了,或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于是,我给他们端水喂药,安慰劝导,直到他们再次活蹦乱跳,“有打有闹”,才松口气。

最近往返于中美之间,电视新闻上两国的政客们分别上演着不同的家庭剧。中国一边的剧是一帮“乖孩子”们,有板有眼地开会,视察,学习,讲话,上上下下步调出奇地一致,正是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别忘了妈妈们的经验,对于小孩子们来说,貌似的安静或许正是生病的表现。
相反的,美国这边的剧则是一出闹剧。总统,国会参众两院,两大政党,都像被惯坏了的孩子一样争吵不停,纠缠不清,还拉拉扯扯。他们这样任性打闹,终于导致了政府关门,着实让他们的家长恼火,很没面子。就如那位来我家做客的孩子的母亲对我心生歉意,美国也对全世界说,不好意思,给各位带来不便,让大家见笑了。

昨天广播里采访一位做了几十年美国政治评论员的专家,想让他谈谈民主共和两党的拙劣表现及政府关门的恶果。不料专家却轻描淡写,说两党本该如此,他们都在做自己份内应做的事,那就是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为自己所代表的选民也好,利益也好,做无畏的斗争。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就是这样设计的一个互相制约,不可一方为大的体系。
专家如此一说,让我觉得这与我当初对幼童们打闹的态度有些许相似。孩子本性是顽皮的,如不打不闹,蔫头耷脑,那肯定是出问题了。美国的政治系统建立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基础上,若党派之间在各种问题上都一个鼻孔出气,那做家长的是否要仔细盘查一番看看这里面有没有猫腻呢?

一位朋友生长在爱尔兰裔的大家庭中,兄弟姐妹共六个。她的父母把这六个孩子抚养长大成人十分不易,朋友常感慨她那全职工作的母亲具有超级的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其中一个例证就是她的母亲对孩子之间无休止的打闹,此起彼伏的告状,一概置之不理。她母亲对所有孩子宣布自己的原则,“你们之间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打架要是没见血,别来烦我!”。如今这六个孩子早已长大成人,有的已作了祖父。他们之间都彼此非常相亲相爱,关心扶持,常常大家庭几十口人聚会,还轮流照顾年迈的父母。
原来,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可以不予理睬,但真闹大了,“上房揭瓦”或是“头破血流”了,家长要进来干预。另外打打闹闹的小孩子们最终会长大,会变得成熟友爱,为家庭的事共谋同划。

希望美国政客们,这些任性的孩子,适可而止,不要打红了眼,弄得不可收拾,两败俱伤。也希望他们慢慢长大一点,成熟一些,也对家长们,也就是选民们尽些“孝道”。哈哈,这恐怕是梦话了。



清风-细雨
2013年十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清风-细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zhang1' 的评论 :

多谢您的赏读!
mzhang1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清风的号文,比喻的妙。
登录后才可评论.